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生物多样性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由低等到高等是生物进化的趋势之一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说明生物进化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2.下图是一朵桃花的结构示意图,已知桃的体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结构②中产生的花粉里含有精子,精子中含有8条染色体
B.图中的①④⑤⑥构成雌蕊,是一朵桃花的主要结构
C.将水蜜桃枝条作接穗,嫁接到毛桃枝条上,接穗上再结出果实口味是水蜜桃味
D.水蜜桃的形成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3.下列事例中全部属于自然选择的是( )
①变色龙会随时变幻体色 ②克隆羊多莉的诞生 ③长颈鹿长颈的形成 ④兰草的组织培养过程 ⑤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很相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4.找关键词是学习生物学的好方法,下列不属于自然选择学说关键词的是( )
A.过度繁殖
B.遗传和变异
C.用进废退
D.适者生存
5.有报道称某大学女生感染了MRSA细菌,该细菌对26种抗生素都毫无反应。这种“超级细菌”MRSA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甲氧西林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过程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
B.葡萄球菌这种耐药性能够遗传给下一代
C.甲氧西林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变异
D.在抗生素使用之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有耐药性个体
6.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为了摄取高处的树加叶不断伸长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出现了抗药性变异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运动形式是爬行
D.草原上的狼和兔子越跑越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7.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游离的氧
B.化石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C.自然选择学说合理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D.使用语言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8.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科学实验和推测,有人认为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B.科学家认为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根据进化论学说认为,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据推测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气体
9.某种农药对杀灭害虫有独特的效果,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其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农药质量下降了
B.害虫为适应农药的毒性,产生变异
C.农药促使害虫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定向变异
D.具有抗药性的害虫适应环境并生存下来
10.关于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C.达尔文认为生物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11.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
A.生命的遗传规律 B.遗传和变异
C.同种生物个体间的斗争 D.环境的变化
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B.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C.生物的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13.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为了摄取高处的树叶不断伸长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出现了抗药性变异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运动形式是爬行
D.草原上的猎豹和羚羊越跑越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4.如图是眼蝶翅上有酷似猫头鹰眼睛的斑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眼蝶翅上的斑纹有利于其躲避天敌 B.斑纹的形成是眼蝶适应环境的结果
C.斑纹不能使眼蝶完全避免被天敌捕食 D.猫头鹰和眼蝶是共生关系
15.某海洋小岛远离陆地,周围海域风大浪急。观察岛上的昆虫时发现,岛上生活着正常翅、无翅和残翅的昆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海岛上风较大的特殊环境对昆虫的翅形起着选择的作用
B.从遗传学上看,小岛上昆虫翅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C.对于生活在岛上的昆虫来说,无翅或残翅都是有利变异
D.为适应风大浪急的环境,昆虫出现了无翅和残翅的变异
二、填空题
16.自然选择学说是英国科学家____提出的。
17.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_____能力,但是由于_____和生存空间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度,因而生物会为此进行_____.
18.某一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岛上植物一般都很矮小或贴地蔓生,这样的植物不容易被风吹倒,因而得以生存和繁衍,这是_____的结果。在这个海岛上,矮小的植物属于_____变异(填“有利”或“不利”)。
三、综合题
19.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烟粉虱是世界公认的“超级害虫”,能破坏600多种植物,至今人类都没有办法根治它。烟粉虱的若虫和成虫会大量聚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还会传播病菌,导致植物患病。对此,植物产生抗虫物质——酚糖来进行防御,酚糖会抑制烟粉虱的生长和发育。不过,酚糖对植物本身也是有害的,为防止自身中毒,植物能产生一种酶来代谢多余的酚糖,解除毒性。
这本是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可百密一疏,植物体内编码该酶的基因A却被烟粉風盗走放进了自己的基因组中,并世代传承。烟粉虱的这一秘密被我国科学家揭开了,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动物窃取并使用植物的基因。经检测发现烟粉虱在所有发育阶段及虫体组织中均会产生这种代谢酚糖的酶。而且该酶在肠道中的含量最高,表明烟粉虱利用这种酶对吃下的食物进行解毒,从而破解了植物的防御措施。
科学家推测,在大约距今3500万年到8600万年前,烟粉虱就盗取了植物的基因A,在这场战争中烟粉虱因此占据了绝对优势,实现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为有效防治烟粉虱,我国科研人员提出可以尝试通过基因调控使烟粉虱失去代谢酚糖的能力。
(1)据文中信息可知,烟粉虱的发育方式为____________发育,其中对植物产生危害的生长发育阶段是____________。
(2)烟粉虱盗走了植物体内的基因A,并编码在自己的基因组中,____________(能/不能)破解植物的防御措施,证据是____________。
(3)盗取基因A的烟粉虱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可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共同导致了烟粉風的进化。
20.“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他让中国人端稳饭碗,吃饱肚子,挺直腰杆。他的人格魅力、学术造诣、巨大贡献,是永远矗立在国人心中的丰碑!在复兴中国梦的星晨大海,他是最耀眼的星。
(1)袁隆平利用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来培育新品种,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
(2)在越来越少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的粮食是袁老毕生追求。而在生产实践中,要培有出无病毒感染植株并且加快繁有速度,宜采用______技术来繁殖后代。
(3)绿色开花植物经历传粉和受精后,花结构中的______分别发育为种子和果皮。
(4)向滩涂进军,向盐碱地要产量。袁隆平团队拟选有能在盐碱地正常生长并高产的新品种,淘汰不抗盐碱的品种,这种选育方式属于______选择;若选育成功,这种水稻的细胞液浓度______普通水稻细胞液浓度。(高于/等于/低于)。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
A.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正确。
B.生物多样性不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还有一部分是人工选择的结果,B错误。
C.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C正确。
D.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在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所以,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2.B
图中,①是柱头,②是花药,③是花丝,④是花柱,⑤是胚珠,⑥是子房。
【详解】
A.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②花药中产生的花粉里含有精子,精子中含有8条染色体,A正确。
B.图中的①柱头、④花柱、⑥子房构成雌蕊,是一朵桃花的主要结构,B错误。
C.嫁接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因此,将水蜜桃枝条作接穗,嫁接到毛桃枝条上,结出果实口味是水蜜桃味,C正确。
D.水蜜桃是从桃中经长年累月精心选育而来的,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3.C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①变色龙随环境的改变而变换体色,当有敌害追击时变色龙能较快的隐藏起来,属于有利于逃避敌害,也利于捕到食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①正确。
②克隆羊“多莉”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子官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因此“克隆”实际上属于无性生殖,与自然选择无关,②错误。
③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长颈鹿在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短颈是不适应环境的不利变异,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导致短颈长颈鹿灭绝,长颈鹿长颈的形成,③正确。
④兰草的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与自然选择无关,④错误。
⑤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属于有利变异,适应环境,适者生存。因此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的原因是自然选择,⑤正确。
故选C。
4.C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生物进化论与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用进废退这个观点最早是由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他在《动物的哲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被后人称为“拉马克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遗传。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他提出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物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对生物机体的直接影响。故不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故选C。
5.C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答即可。
【详解】
A.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不符合题意。
B.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耐药性变异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不符合题意。
C.甲氧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只有选择作用,不能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变异,符合题意。
D.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A.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B.首先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抗生素对细菌不断选择的结果,B错误。
C.蛇的四肢不是因为不用而退化,而是因发生退化变异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被保存下来,C错误。
D.狼和兔子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跑得快的兔子有更大的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经过狼的逐代选择,兔子的奔跑速度加快;兔子奔跑速度加快后,只有奔跑快的狼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生存并繁殖后代,因此狼的奔跑速度也加快,所以狼和兔子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奔跑的速度都比原来快是狼和兔子相互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7.D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详解】
A.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A正确。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B正确。
C.在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不定向的生物遗传和变异,定向的自然选择,经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C正确。
D.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D错误。
故选D。
8.B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
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正确。
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但不是唯―证据,B错误。
C.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可见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C正确。
D.生命的化学进化论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气体,没有氧气,D正确。
故选B。
9.D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联系: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农药选择了能抵抗农药的变异害虫生存下来,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等相关知识。
【详解】
A.醚类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虽然不能产生原始生命,但是能够产生构成生命的有机物,A错误。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后,某些鱼类进化成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两栖类进化成为原始的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各类动物的结构逐渐变得复杂,生活环境逐渐由水中转移到陆地,最终完全适应了陆地生活,B错误。
C.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C正确。
D.首先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抗生素对细菌不断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11.B
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详解】
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
A.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A错误。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此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的证据是生物化石,B正确。
C.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故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总体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D正确。
故选A。
13.D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详解】
A.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B.细菌原来就存在着变异,不是抗生素使细菌发生了定向变异,B错误。
C.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故蛇的四肢退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草原上的猎豹和羚羊越跑越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14.D
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如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下来。如眼蝶的翅上的圆斑酷似猫头鹰的眼睛,这样可以吓唬鸟类,这种现象属于属于拟态。
【详解】
A.眼蝶翅上有酷似猫头鹰眼睛的斑纹,这样可以吓唬鸟类、保存自己,A正确。
B.拟态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故斑纹的形成是眼蝶适应环境的结果,B正确。
C.每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故斑纹不能使眼蝶完全避免被天敌捕食,C正确。
D.不同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作共生。故猫头鹰和这种眼蝶不是共生关系,D错误。
故选D。
15.D
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详解】
A.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地面、近地面的低空风相对较小,远地面的高空风力很大,有翅的昆虫飞的高容易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无翅或残翅的昆虫飞的较低不容易被刮到海里而生存下来,能够遗传的是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刮大风时,有翅的昆虫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在这里,能够遗传的变异为昆虫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大风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定向选择作用,A正确。
B.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因此从遗传学上看,小岛上昆虫翅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B正确。
C.无翅或残翅的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有利于昆虫的生存,因此与正常翅相比,无翅或残翅都是有利变异,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昆虫的无翅或残翅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昆虫为了适应大风的环境,产生了无翅或残翅的变异,D错误。
故选D。
16.达尔文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中心内容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此题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者:达尔文,难度不大。
17. 繁殖 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 生存竞争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详解】
达尔文指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即生存竞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去并繁殖后代,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但是由于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度,因而生物会为此进行生存竞争。
本题考查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
18. 自然选择 有利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由于经常刮大风,岛上高大的植物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保水能力差,还容易被风折断,不能生存,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而矮小的植物,蒸腾作用较小,保水能力强,还能避免被风折断,有利于生存,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的植物就都很矮小了。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岛上植物一般都很矮小或贴地蔓生,这样的植物不容易被风吹倒,因而得以生存和繁衍,因此这种矮小的植物属于有利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9.(1) 不完全变态
若虫、成虫
(2) 能 烟粉虱在所有发育阶段及虫体组织中均会产生这种代谢酚糖的酶,而且该酶在肠道中的含量最高,表明烟粉虱利用这种酶对吃下的食物进行解毒,从而破解了植物的防御措施。
(3) 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1)
烟粉虱的生殖发育需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烟粉虱的若虫和成虫会大量聚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还会传播病菌,导致植物患病,所以对植物产生危害的生长发育阶段是若虫、成虫。
(2)
能,由题干可知植物体内编码该酶的基因A却被烟粉風盗走放进了自己的基因组中,并世代传承。经检测发现烟粉虱在所有发育阶段及虫体组织中均会产生这种代谢酚糖的酶。而且该酶在肠道中的含量最高,表明烟粉虱利用这种酶对吃下的食物进行解毒,从而破解了植物的防御措施。
(3)
盗取基因A的烟粉虱对吃下的食物进行解毒,从而破解了植物的防御措施,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能更好的适应环境,而且这种基因可以世代传承,可见是遗传和变异共同导致了烟粉風的进化。
20. 基因的多样性 组织培养 胚珠、子房壁 人工选择 高于
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大豆和美国栽培大豆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用已分化的植物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等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
【详解】
(1)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表明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2)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用已分化的植物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培育出无病毒感染植株。因此,在越来越少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的粮食是袁老毕生追求。而在生产实践中,要培有出无病毒感染植株并且加快繁有速度,宜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来繁殖后代。
(3)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等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具体发育情况为:
可见,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4)人工选择: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是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是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因此,向滩涂进军,向盐碱地要产量。袁隆平团队拟选有能在盐碱地正常生长并高产的新品种,淘汰不抗盐碱的品种,这种选育方式属于人工选择;若选育成功,这种水稻的细胞液浓度高于普通水稻细胞液浓度。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的无性生殖、花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人工选择的优点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