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4.2.2 消化和吸收
一、单选题
1.某学校兴趣小组做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设计了如表两组实验(①和②是试管编号)其中有两处不合理的地方,下列的更改正确的是( )
编号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① 淀粉液+2mL唾液 充分搅拌:100℃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② 淀粉液+1mL清水 充分搅拌:100℃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A.②号的水浴改为37℃水浴
B.②号1mL清水改为2mL清水,①②号100℃水浴改为37℃
C.碘液改为抗凝剂
D.①号的10分钟改为1分钟
2.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在食物网中可以循环流动
B.在自然界中,只会出现体型大的动物吃体型小的动物的现象
C.肠液对蛋白质和脂肪都具有消化作用
D.蛇会袭击人类,应该尽力捕杀
4.下图分别是植物的根和人体小肠结构模式图,分析两者的共同结构特点,其中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是( )
A.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都是细胞
B.都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
C.都属于生物体器官层次
D.都有较大的吸收表面积
5.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
A.氨基酸 B.甘油 C.葡萄糖 D.纤维素
6.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A.大肠 B.小肠 C.肝脏 D.胃
7.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可引起肝脏病变,如脂肪肝。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有消化酶 B.脂肪肝患者不宜多吃油炸食品
C.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D.胆汁对脂肪的消化不起作用
8.下列营养物质中,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的是
A.蛋白质 B.淀粉 C.脂肪 D.膳食纤维
9.下列物质中不能被消化道壁直接吸收的是
A.葡萄糖 B.脂肪 C.甘油 D.无机盐
10.下列各项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的特点是( )
①成人的小肠一般有5~6米长 ②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 ③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如图表示淀粉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a、b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是麦芽糖
B.物质b是葡萄糖
C.最早进行①的场所是食道
D.完成②的消化液主要有肠液和胰液
12.某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后,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咀嚼后变甜,是淀粉被消化成了麦芽糖
B.可以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消化
C.牙齿咀嚼和舌头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不起作用
D.唾液可以消化淀粉,该实验需要在37℃条件下进行
13.小李同学善于整理和反思,下面是他针对消化系统图整理的相关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A.胰液是由图一中的③分泌的,④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B.图一②内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C.图二中Y曲线应该是肥肉的主要成分的消化曲线,最终的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
D.图二所示的消化类型属于化学性消化,E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14.试管内加入植物油和消化液振荡后放入37℃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消失,消化液成分最可能的是
A.胰液、肠液、胆汁 B.胰液、胃液、胆汁
C.唾液、胃液、肠液 D.肠液、胰液、唾液
15.下列消化液不含消化酶,但对食物消化起促进作用的是
A.胃液 B.肠液 C.胆汁 D.胰液
二、填空题
16.食物消化的主要部位在哪儿?______
17.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______的过程,就是消化。
18.________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分泌的________汇集于________中储存,其中不含消化酶,只能促进________的消化(乳化作用:大颗粒变成小颗粒).
三、综合题
19.2017年5月,“月宫一号”开始了为期365天、多人次更高闭合度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综合实验。实验人员在“月宫一号”基地种植了小麦、黄豆、胡萝卜和西红柿等作物,还饲养了黄粉虫,这些食物为他们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1)实验人员所需的六类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______和水。
(2)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可以在实验人员体内转化成______,能有效预防夜盲症。资料中的_____等食物可以预防他们得坏血病。
(3)小麦等粮食作物富含淀粉,被消化的最终产物为______,该产物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称为______。经血液循环运送到细胞的______(结构),并在氧气的作用下进行呼吸作用,为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______。
20.大米的加工过程如图所示,每100克糙米、胚芽米和白米的部分营养成分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大米 种类 无机物(毫克) 维生素(毫克)
钙 磷 钾 B1 B2
糙米 10 310 250 0.54 0.06
胚芽米 7 160 140 0.30 0.05
白米 6 140 110 0.12 0.03
(1)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六大类营养物质中的______,该类营养物质对于人体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2)综合口感和营养成分,______米比较适于食用。大米在人体内消化成_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参与大米消化过程的消化液有______。
(3)经常食用糙米,不仅可以预防厌食、肌无力,还能预防脚气病,这分别是图一中______和______两种营养成分的作用。综合分析图一、图二可知,无机盐和维生素主要分布在稻谷的部位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就要以唾液为变量形成对照试验,除唾液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
【详解】
A.水浴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不能只修改②号100℃水浴改为37℃,①②号100℃都改为37℃,A错误。
B.因为此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变量是唾液,①和②号试管应加入相同量的液体,②号试管应加入2ml清水;由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在37℃左右最强,在100℃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不能正常发挥,无法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所以要将②号1mL清水改为2mL清水,①②号100℃水浴改为37℃,B正确。
C.淀粉遇碘液会变蓝色,可以用碘液来鉴定淀粉,不需要改为抗凝剂,C错误。
D.①号的10分钟改为1分钟,实验变量不唯一,D错误。
故选B。
2.D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很长,约5~6m,小肠内壁上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
营养物质的吸收只在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道内进行。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1)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自然界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取决于食性而非体型。
(3)唾液对糖类具有消化作用;胃液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肠液和胰液对糖类、脂肪、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
(4)随意捕杀某种动物会影响生态平衡。
【详解】
A.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流动,A错误。
B.在自然界中,不一定是体型大的动物吃体型小的动物。吃与被吃的关系由它们的食性决定,B错误。
C.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对蛋白质和脂肪都具有消化作用,C正确。
D.食物链中的生物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生物的消失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影响,因此因蛇会袭击人类而尽力捕杀这种行为是不对的,D错误。
故选C。
4.D
本题主要考查根和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详解】
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叫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使根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由此可知两者的共同结构特点,其中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是都有较大的吸收表面积,D正确。
故选D。
5.A
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纤维素是大分子糖类。脂肪在小肠内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淀粉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在小肠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详解】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故选A。
6.B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详解】
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故选B。
7.D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具有分泌胆汁、代谢功能和解毒等功能。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储藏在胆囊中,在需要消化食物的时候,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按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脂肪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
A.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A正确。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按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脂肪肝患者无法正常分泌胆汁,不宜多吃油炸食品。B正确。
C.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C正确。
D.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按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8.B
在口腔中,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唾液中的酶分解为麦芽糖,还未变成可吸收的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则没有分解。口腔里的食物通过吞咽进入食道,再进入胃,胃里有胃腺分泌的大量胃液,胃不停的收缩蠕动,使食物与胃液混合变成食糜,胃液中的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随着胃的蠕动,食糜进入小肠,小肠中有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为可以被细胞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如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
A. 蛋白质在胃能被初步消化,A不符合题意。
B. 淀粉在口腔能被初步消化,B符合题意。
C. 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C不符合题意。
D. 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D不符合题意。
本题的重点是食物的消化。
9.B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可以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需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详解】
由分析可知,葡萄糖、甘油、无机盐是小分子物质,可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要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被吸收。
故选B。
10.B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内胆汁、胰液、肠液等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不是有利于吸收。
【详解】
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的特点是:①成人的小肠一般有5~6米长、③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故选B。
11.C
题图中:①在口腔处的消化过程,②在小肠处的消化过程;a麦芽糖,b葡萄糖。
【详解】
淀粉的消化是从①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a麦芽糖,再到②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b葡萄糖。所以,选项中ABD观点正确,C观点错误。
故选C。
12.C
1.口腔中具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详解】
A.淀粉无甜味,麦芽糖有甜味。所以,吃馒头时越嚼越甜,是因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的缘故,A正确。
B.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因此可以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消化,B正确。
C.口腔是内有牙齿和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能够减轻胃肠的负担,C错误。
D.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所以,唾液可以消化淀粉,该实验需要在37℃条件下进行,D正确。
故选C。
13.A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图一中①口腔,②胃,③胰腺,④大肠,⑤小肠,⑥肝脏。
(2)图二中,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其中A是口腔,B是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纵坐标表示的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各段消化道中的消化程度,曲线X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Z表示脂肪的消化。
【详解】
A.③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对蛋白质、糖类、脂肪有消化作用;大肠不具备消化功能,可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部分维生素,正确。
B.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脂肪的消化是从小肠开始的,在小肠中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②胃内的食糜中含有淀粉和麦芽糖,但不含脂肪酸,错误。
C.曲线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由于胃内有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最终蛋白质在小肠内被消化成氨基酸,肥肉的主要成分脂肪,最终的消化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错误。
D.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D小肠,错误。
故选A。
14.A
人体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壁内的腺体。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唾液腺分泌唾液;肠腺能分泌肠液,胃腺能分泌胃液。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
【详解】
胃液只能消化蛋白质,唾液只能消化淀粉,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植物油属于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首先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为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而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由此可知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胰液、肠液、胆汁。
故选A。
15.C
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肝脏分泌胆汁并流入胆囊,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成微小颗粒。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肠腺在小肠内,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详解】
A.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胃液的作用有杀死胃内的细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胃液的成分主要包括盐酸,盐酸是胃壁细胞分泌的,能激活胃蛋白酶,并且能提供适当的环境使蛋白质更容易水解,A不符合题意。
B.肠液的范围很广,一般包括十二指肠液、胰液、胆汁以及各个部位肠道分泌的腺体。通常具有消化食物,促进吸收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的分泌液。因胆汁分泌是持续不断的,在非消化期,胆汁经肝管转入胆囊内贮存;在消化期,胆汁可直接由肝脏和胆囊大量排到十二指肠,虽然胆汁中无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分解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汁在十二指肠内可中和一部分胃酸,C符合题意。
D.胰液一般是指人体由胰腺外分泌部分泌的一种无色无臭的碱性溶液。胰液中的无机物主要是水和碳酸氢盐。胰液中的有机物是多种消化酶,可作用于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食物成分,因而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胰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胰麦芽糖酶可将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胰脂肪酶能将中性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小肠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详解】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与其功能相适应,小肠很长,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都通过导管流入小肠,小肠里面的肠腺分泌的肠液也流入小肠内,在小肠内参与消化食物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和胰液。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17.小分子物质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的物质的过程叫做吸收,据此解答。
【详解】
食物中的营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的物质的过程叫做吸收。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可被肠壁吸收。
本题考查学生对消化的概念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18. 肝脏 胆汁 胆囊 脂肪
人体内的消化腺包括大腺体和小腺体。大腺体有唾液腺、肝脏、胰腺,小腺体有胃腺、肠腺。
【详解】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能分泌胆汁,首先将胆汁储存在胆囊内,然后胆汁从胆管进入小肠,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肪颗粒乳化为小的脂肪微粒,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
关于消化系统的组成是中考的重点,应重点掌握。
19.(1)无机盐
(2) 维生素A 西红柿和胡萝卜
(3) 葡萄糖 吸收 线粒体 能量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一旦缺乏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
(1)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2)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其中维生素A的作用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人体会患夜盲症,即傍晚看不清东西。维生素A在动物的肝脏中含量丰富,植物性食物中一般不含维生素A,但是玉米、胡萝卜等植物性食物中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因此经常食用胡萝卜等植物性食物也可以有助于预防夜盲症。
维生素C能够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时会导致抵抗力下降,患坏血病。新鲜的果蔬中富含维生素C,故经常食用资料中的西红柿和胡萝卜有助于预防坏血病。
(3)
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肠腺分泌的肠液及胰腺分泌的胰液,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淀粉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等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葡萄糖等营养物质随血液循环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处,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需要。
20.(1) 糖类 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 胚芽 葡萄糖 唾液、肠液、胰液
(3) 磷 维生素B1 种皮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淀粉初步消化场所是口腔,初步消化液是唾液,初步消化产物是麦芽糖,最终消化场所是小肠,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
(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中淀粉属于糖类,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的。
(2)
在糙米、胚芽米和白米中,口感由好到差依次是白米、胚芽米、糙米,而营养成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糙米、胚芽米、白米,因此综合口感和营养成分,胚芽米比较适于食用。大米中富含淀粉等糖类物质,淀粉等糖类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在口腔中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分解为麦芽糖,还未变成可吸收的葡萄糖,口腔里的物质通过吞咽进入食道,再进入胃,在胃里淀粉不被分解,随着胃的蠕动进入小肠,小肠中有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糖类的酶,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所吸收,然后转移到血管中,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因此大米在人体内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参与大米消化过程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
(3)
相比胚芽米和白米,糙米富含磷和维生素B1,缺乏含磷的无机盐的症状是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缺乏维生素B1的症状是患神经炎、脚气病(又称维生素B1缺乏病)等。根据大米加工过程的示意图可知,稻米去谷壳的是糙米,去除种皮的是胚芽米,去除全部种皮及胚的白米。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糙米中的无机盐和维生素都多于胚芽米和白米的。由此可以推断出,无机盐和维生素主要分布在稻谷的部位是种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