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田晓菲四岁就大量接触文学作品,初一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获“世界儿童诗歌比赛奖”,十三岁就被北大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相继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二十九岁时就走上了哈佛的讲台。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返回故园,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400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北大老照片查工具书,掌握下列词语。穹窿(qiónglóng):指中间高、四周低拱形。徜徉(chángyáng):安闲自在地步行。犀利(xī):(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凝重(níng):凝固而又沉重。
撷取(xié):摘下,取下。惆怅(ChóuChàng):伤感,失意。沉淀(diàn):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梳理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5):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两年的北大学生生活使她要写出积攒下来的许多话。
第二部分(6—12):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北大为每个学子展示了动人的新世界。第三部分(13-17):写“我”是不系之舟,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这样分段,显得自然、合理。
你体会了涌动在作者心中的情感吗?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从课文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从作者情感上对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作一些赏析。把握作者情感“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1)河:比喻北大前进的轨道。
(2)船客:比喻学生。
(3)舵手与船工:比喻杰出的导师和广大的教师。
(4)两岸风景变换:比喻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啊,也许有一天/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纵然没有智慧/没有绳索和帆桅。”“不系之舟”比喻不受环境的束缚,始终勇往直前,驶向理想的彼岸的精神。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归纳中心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墨抒写了自己魂牵梦绕的北大情结,回顾了自己与北大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自己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收获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点什么,这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
拓展
课后搜索北大有关资料,了解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读田晓菲的诗集,培养对文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