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地区语文学科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㈦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年江苏地区语文学科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07 12: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年江苏地区语文学科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七)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雕镂(lòu)  颓唐(tuí)   浩淼(miǎo) 咬文嚼字(jué)
B.剔透(tī)   遴选(lín)   陛下(bì)   面面相觑(xū)
C.诅咒(zǔ)   盔甲(kuī)   牌坊(fǎng) 呕心沥血(lì)
D.和煦(xù)  旺相(xiàng)   挑衅(xìn)  问鼎苍穹(qióng)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2分) ( )
A. 我们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 清朝禁烟英雄林则徐有这样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D. “这么晚了你上哪儿去?”妈妈说,“马上就要吃饭了。”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 )
A.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的人更为可爱。
B.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
C.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非常丰富,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了。
D.人们清醒过来后,发现他们已倒在血泊中,一发弹片正中咽喉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D.教育部进一步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不以疾也(如) 明察秋毫(看清) 常蹲其身(自己)
B.方两三级(才)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则不复也(就)
C.不愤不启(启发) 匠师如其言(遵照) 学而不厌(厌倦)
D.乘奔御风(奔驰) 试之以足(鞋) 不亦惑乎(糊涂)
6. 将(1)—(4)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南极是一个冰雪有2000米厚的大陆, 。
①1983年,测得最低气温为零下89.2℃
②在南极点,年平均温度达零下50℃
③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大陆在等待着我们去征服
④它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38分)
一、按要求答题(共33分)
7.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
(1)对峙 (2)夺人风采 (3)锐不可挡 (4)永往直前
(5)矫健 (6)经久不息 (7)循序渐近 (8)游览胜地
(9)峻工 (10)悬崖绝壁 (11)永垂不朽 (12)自怨自艾
改 正
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本题10分,(1)~(7)每空1分,(8)2分)
(1)一夫当关, 。(2)奇文共欣赏, 。
(3) ,擒贼先擒王。(4) ,人皆有之。
(5)欲穷千里目, 。 (6)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
(7)一旦产生小的灵感, , 把它发展下去。
(8)古诗文中有不少咏“荷”的诗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两句。
, 。 , 。
9.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题目。(6分)
早 梅 梅 花
张谓 王安石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张谓的《早梅》构思精巧,试从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的妙处。(2分)
(2)王安石的《梅花》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句耐人寻味,试赏析。(2分)
(3)同是咏梅之作,王安石的《梅花》与张谓的《早梅》有什么异同?(2分)
10.情境口语交际。(3分)
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假如你看到了这一场景,会对漫画中的那位父亲说些什么?
11.名著阅读。(3分)
某校初一(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3分)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
12.综合实践活动和探究。(7分)
(1)在“保护野生动物”活动中,我们调查了本地区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你所在的小组当时调查的具体课题是什么?主要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当时采用的成果展示形式是什么?(3分)
(2)胡萝卜、鸡蛋、碾成粉状的咖啡豆,这三样东西同样面临逆境——煮沸的开水。下锅进入开水煮后,胡萝卜变软了,鸡蛋外壳里面的液体变成硬硬的固体了,碾碎的咖啡豆成了一杯香浓的咖啡。这三个结局其实正代表着人在面临逆境时的态度,你能说出这三个结局的意义吗?如果让你选择,你会学三样东西中的哪一个?请说出你的想法。(4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见水底金影(12分)
昔有痴人,往大池所,见水底影有真金像,谓呼“有金!”即入水中挠泥求觅。疲极不得。还出复坐。须臾水清,又现金色,复更入里,挠泥更求觅,亦复不得。
其父觅子,得来见子,而问子言:“汝何所作,疲困如是?” 子白父言:“水底有真金,我时投水,欲挠泥取,疲极不得。” 父看水底真金之影,而知此金在于树上,所以知之,影现水底。其父言曰:“必飞鸟衔金着于树上。”即随父语,上树求得。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挠泥求觅( ) 须臾水清( )
我时投水( ) 着于树上( )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疲极不得。还出复坐。
②即随父语,上树求得。
15.影,在本文既用作动词,也用作名词,请各举一例并作解释(2分)
A. B.
16.请说出痴人痴在哪里?其父凭什么断定此金是飞鸟衔来的? (4分)
(二)(15分)
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太阳产生微波,但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
微波炉是怎样烹饪食物的?交流电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微波。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水分子会迅速转动。这有点儿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转的情形。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使食物迅速加热。
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1991年,由于一场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一位名叫诺尔玛·利沃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
诺尔玛去医院进行髋部更换手术。手术很成功,诺尔玛却死了。诺尔玛死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破坏。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
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问题就在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汉斯·赫尔特博士和博尔纳德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万分。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减少,人体组织无法得到所需的氧。相反,白细胞和胆固醇增加了。白细胞增加会引起人体的压力和紧张,通常只有当人体感染急性疾病、细菌感染或细胞受损坏时,白细胞才会上升。此外,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对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
俄罗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辐射不仅有损健康,而且食用微波食品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美国,俄利根波特兰的科学家也曾发表过俄罗斯的研究发现。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肉类、奶类、谷物、水果和蔬菜都会产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癌细胞增加。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出现问题。科学家还发现,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微波烹饪的食物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60%至90%,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B、C和E等物质,甚至连蛋白质的营养万分也减少了。荷尔蒙也会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常。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
17.认真阅读全文,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无论”“一旦”“都”的作用。(4分)
19.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0.请你说说微波炉烹饪食物的原理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在爱的站台上送别(邓康延)(18分)
人生的各个路口,感情负载得最重时,也许就是亲友离别的一刻了。时间和空间在那一瞬、那一站里显示出跳跃前的热烈和沉郁。我常想,倘若那站台、机坪、码头有知有觉,能承负起那么多的离绪别恨、远思长情吗?母与子、夫与妻、姐与妹、朋友同事、知己同学、恋人情侣,目光拥抱着。——当秋雨缠绵时,当暮雪飘洒时,当晨风微拂时,当星云游移时,汽笛响了。
许多人一别再难相逢,这里便成为一个灰蒙蒙的背景,衬托起斑驳记忆;许多人又会久别重逢,于是这里便凝聚起双倍的柔情。
每当我看到那些含泪又微笑,挥手再跟跑的人们,总觉得心头有什么被搅起。苍茫人世,因为这别离,有了某种缺憾;也因为这别离,缺憾成美。
我不能忘记这些场景:
送新兵的站台上,一位母亲微笑着压住泪水。还未佩徽章的儿子以不熟练的动作向她行第一个军礼,列车和岁月就此行驶在进行曲中。一位乡下老人送读大学的孙女远行,两人为互让一张10元钱争来扯去。我知道了爱有多种形式,钱能表达,却不能丈量。一方去支边的一对恋人绞着手话别,他们不能相吻,便用目光拥抱。两位好似兄弟的青年难舍难分,我问送行的青年,“是老朋友吧?”“不,才相识几天。”他望着列车消失的前方又补充了一句:“患难相交。”我突然想起两句诗“天涯何处无芳草”,“相逢何必曾相识”,人世有这两番境界,也算得上高远旷达了。而最使我不能忘怀的,还是在四川一个烟雨迷蒙的矿区小站上,一群矿区初中的孩子为几个实习归去的师专学生送行。一个女孩率先哭了,顿时,站台被一片离情濡湿。竟有几个男孩子爬上火车,要再送一站。素来原则与心肠都挺硬的列车员默然允诺。在车上,我问几个未来的老师,他们一时难于成句,索性打开一大叠赠送的本子。有一本只题有一句:老师,您不会走出我的心。以后,铁轨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意象:血管。再怎样延伸,也是循环,终归走向亲友心里、社会心里、祖国心里。
站台,是一个细腻多情的少女,又是一个粗犷豪放的汉子,它身上淌着南方河的气息,它肩上托着北方山的情志,它怀着对往日的追忆,它举着对明天的期冀。
毕竟,时代的站台,已缩短了远方与远方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已走出了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冷艳,已走出了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怆,已走出了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的孤寂。于是,便有我们这一辈人揣着激情,去西走日喀则,东奔大亚湾,北穿漠河,南跨老山。
流动奔涌的,才是——生——活。
我向往着远方,还因为在驶向远方的路上有许多站,站上有许多故事,故事里有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朋友们以他们各自的送行方式表述着爱意。
人生是流动的,生活是流动的,爱却永久地站着,与坚固的站台一起挥手相送。
21.“苍茫人世,因为这别离,有了某种缺憾;也因为这别离,缺憾成美。”你对这句话有自己的理解吗?你还能举出“缺憾成美”的一个例子吗?(3分)
22.文中把站台比成细腻多情的少女、粗犷豪放的汉子,读了这篇文章,你还能把站台比喻成什么?请写出你的创意。(3分)
23.古人笔下的送别诗很多,除了文中出现的之外,你还读过哪些?请再写出两句。(4分)
24.作者将笔墨集中于站台,有哪些原因呢?阅读全文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要作答。(4分)
25.文中描绘了一些不能忘记的送别场景,你的人生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样的场景吧,请回忆并描绘出其中的一个细节(不少于30字)。(4分)
三、作文(60分)
《三字经》里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然。”说的是汉代人黄香,从小对父母很孝顺,夏日炎热,其父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天寒冷,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息。黄香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体现了一颗感恩的心。
其实,在生活中,感恩之心的表现是很多的:回报师长的传道授业,回报朋友的悉心关照,回报素昧平生者的无私援助,乃至回报社会提供的良好生存环境和发展机遇……感恩,是做人的道德,是生活的大智慧。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1)除诗歌外,其它体裁不限。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2010年江苏地区语文学科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12分)
1 2 3 4 5 6
D B A C A C
说明:每小题2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38分)
1、 按要求答题(共33分)
7.( 本题4分)
改 正 当 勇 进 竣
8.(本题10分,(1)~(7)每空1分,(8)2分)
9.⑴诗人用疑花为雪的手法,烘托梅花的神韵,也写出诗人探寻的认识过程。(2分)(2)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2分)(3)同:都写的是早梅,都从色彩上状其洁白。异:生长的地点不同,王诗还写其香味。(2分)
10.本题4分。称呼1分,肯定适度依赖父母是可以理解的1分,指出这种写信方法欠妥1分(可从与长辈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方面进行分析),语言得体、连贯1分。
11.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3分,答案不惟一,反驳有针对性,扣住“固执己见”、“人妖不辨”,言之有理即可)
12.(1)调查课题:如,饭馆或家庭食用野生动物情况调查等。 调查方式:如采访、座谈、问卷调查等。 成果展示形式:如调查报告、建议书、倡议书、照片图片等(3分)
(2)第1问:在逆境面前屈服、妥协;在逆境面前灰心丧气或趋于崩溃;面对逆境不懈奋斗,最终走向成功。第2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4分,一问2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2分)
13.挠:挖 须臾:一会儿 时:先时 着:附着,搁牢(本题4分。每小题1分)
14.(1)一直忙得疲惫不堪也没找到,就回到岸上又坐了下来。(2)这个愚蠢的儿子就听从他父亲的话,爬到树上拿到了金子。。(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5.见水底影有真金像 影:动词,出现影子。 父看水底真金之影 影:名词,影子。(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6.①痴人竟想不出水底只是个影子,犯了猴子水中捞月的错误。②其父断定此金是飞鸟衔来的依据是:这么高的树,不可能有人把金子放在上面。(本题4分。每小题2分)
(二)(15分)
17.微波食品有损健康。(3分)
18.强调突出全部如此,无一例外。(4分)
19.① 微波辐射 (或:微波泄漏)。 ② 微波食品安全(或:微波破坏食品营养的成分以及微波食品对健康的危害)。(4分,一点2分)
20.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从而产生热量。(4分)
(三)(18分)
21.亲人离别,人难团聚是一种遗憾;然而,因离别而产生的祝福是美好的,因离别而演绎出的真情是美妙的。(2分)示例:断臂维纳斯,弯弯的月亮像小船……(1分)
22.示例:站台是一个演绎情感的剧场,包容着缠绵与不舍,传达着牵挂与祝福。(3分)
23.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4分,一句2分)
24.站台流淌着温情(充满爱意),站台缩短了距离,使人充满激情;站台使人们对生活充满向往之情。(4分,一点2分)
25.发散思维题,有细节2分,描绘生动2分。
三.作文(60分)
1.基础等级50分(含书写分):
要求: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较真挚、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符合文体要求、字体端正、书写正确。
2.发展等级分10分
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细节生动形象、用词生动、句式富于变化、构思巧妙、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推理想象有独特之处。
3.缺题目扣2分。
4.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
简约家书 李桂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