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的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3-21 16:3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地球的自转地球夜半球太阳光昼半球 1、概念:地球绕地轴旋转运动(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1) 方向:自西向东南极上空看:北极上空看:(2)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2、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自转速度(1)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余各地相等。(2)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逆时针顺时针(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2)晨昏线 (3)太阳高度角 昼半球上:太阳高度大于 0 度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 0 度
直射点上:太阳高度等于 90 度
夜半球上:太阳高度小于 0 度
(4)昼夜更替意义:(1)昼夜的产生 周期为一个太阳日,使地表温差不大,提供了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思考:1、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产生原因的区别?
2、 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还有没有昼夜更替? 2、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2)偏向的规律(3)对环境的影响 (1)偏向原因:惯性——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偏(右手定则)
南半球——左偏(左手定则)
赤道——不偏
举例:大气中的气流、大洋中的洋流、河流及远距离运行的炮弹都会偏向。???????
3、地方时 (1)地方时的不同 (2)区时和时区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一)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公转轨道、方向和周期3、公转速度二、地球的公转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地球公转(两分、两至)影响自转与公转运动规律的比较自转与公转运动规律的比较自 转公 转方 向角速度线速度速度周 期恒星日恒星年15°/时(365日6时9分10秒)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自西向东自西向东1°/日不定30千米/秒(23时56分4秒)2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A、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 射 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大小:23 °26ˊ 直接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黄赤交角1 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23o26′N0o23o26′S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B、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移向
的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A、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 规 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降低 C、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季节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夏至)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冬至)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冬至)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春秋分)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太阳高度角纬度分布规律赤道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为极(昼)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以内为极(夜) 昼最(长),夜最(短)
南极圈以内为极(昼) 全球昼夜(等长)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达最大值达最大值达最小值达最小值每年太阳直射两次(1) 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西方国家、我国)
气候四季(2)五带的划分 B、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 冬季和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春季:四季的更替:夏季:一年中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一年中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地球五带地球五带2、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 季节变化 纬度变化 练习小结:?
立 春
大 寒
小 寒
冬 至
大 雪
小 雪
立 冬
霜 降
寒 露
秋 分
白 露
处 暑
立 秋
大 暑
小 暑
夏 至
芒 种
小 满
立 夏
谷 雨
清 明
春 分
惊 蛰
雨 水
立 春
我国春季 我国夏季 我国秋季 我国冬季 西方春季 西方春季 西方春季 西方春季 西方春季 气候四季 二十四节气与四季表1.写出下列节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和变化情况
A、植树节:
B、劳动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
课堂练习:北半球昼短夜长但昼逐渐增长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增长北半球昼长夜短但昼逐渐缩短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缩短2、当太阳直射在21° N时,51°N和59°S的
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多少?51°N正午太阳高度:60 °; 59°S的正午太阳高度:10 °
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23o26′N0o23o26′S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