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毕业复习讲学稿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课题:1、让我们走进地理 课型:复习课 课时: 设计:---- 审核: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知道电子地图光盘、电视天气预报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自主复习:】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 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南极点周围都是正北 方,北极点周围都是正南方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 (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能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或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 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 0 1 2 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
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小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大比例尺(平面图、军事图)。
④比例尺大小比较(一般统一化为数字式):比例尺用分数表示,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课堂练习:]
1、有关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地图上表示沙漠、山峰等的符号叫注记。
C、地图上表示国家名称的文字、山脉的高度的数字叫图例
D、一幅完整的地图都必须具备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教室里贴有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按内容由详到略的排列是
①世界地图 ②中国地图 ③湖南地图 ④永州地图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3、在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
A.30米 B、300米 C、15米 D、150米
[巩固练习:]
4、下列四种比例尺的郊区地图中,最适合郊游的是( )
A、百万之一 B、1:2000000 C、1:3000000 D、
6、小明要绘制一张学校操场平面图,应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最合适( )
A、1:1000 B1:4000000C、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7、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 )
A 南方 B 西方 C 东方 D 北方
8、当你到我国一个陌生山区探险时,应选择下列哪种地图比较适合( )
A、中国行政地图 B、本区旅游图 C、本区地形图 D、城市交通图
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例尺较小的是 地图,比例尺较大的是 地图。
(2)表示范围大的是 地图,内容详细的是 地图。
(3)北京在天津的 方向。
10、下列图例表示国界线的是( )
A B C D
1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A、B、C、D四点的经纬度。
A B C D
(2)写出A、C、D三点所在的南、北半球。
【教学/学习后记:】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课题:1、认识地球 2、世界的海陆分布 3、世界的地形 4、海陆变迁
课型:复习课 课时: 设计:---- 审核: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5、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自主学习:]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它是人类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注:结合P16 2–6 的地球仪识记)
三、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
经线和经度
纬线和纬度
定义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特点
形状
半圆
圆(极点除外)
长度
相等
不相等
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度数划分
经度的划分以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E),共0°—180°;向西为西经(W),共0°—180°
纬度的划分以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N),共
0°—90°;赤道以南为南纬(S),
0°—90°
2、(1)高、中、低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经度: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定为0°经线,或叫本初子午线。
[课堂练习:]
2、读下列两幅经纬网图,回答问题:(7分)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 F________
(2)判断方向:
A点在D点的_______方向,F点在H点的________方向
(3)图中各点,位于中纬度的是___________,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
(4)请把图中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描出来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运用地图和数据叙述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叙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29% 即“七分为海洋,三分为陆地”。
2、七大洲:
⑴、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和基本轮廓(世界地理P 23 的图)。
(2)、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
跨经度最广的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洲是南极洲;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亚、欧、北美三洲围绕北冰洋(三洲围一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围绕南极洲(三洋围一洲
(3)洲际的分界线
洲 界
地 理 分 界 线
亚、欧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洲的界线
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界线
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
白令海峡
欧洲、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
3、四大洋:⑴、面积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最浅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1、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
山地
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坡度较陡,地面崎岖。如世界上两大山系: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山脉包括落基山和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丘陵
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地面较崎岖。如:中国的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高原
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青藏高原(世界最海拔最高),
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
平原
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低,小于200米。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东欧平原。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世界最大)。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记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如下图所示)。
(1)、 图中字母分别表示:A、 B、 C、 D、
(2)、AB线和CD线那条线路登山更容易些?
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越缓。
第四节 海洋变迁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叙述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地球表面形态处在永不停自的变化之中。如:地震、火山等(我国玉树地震;地中海面积的缩小;红海面积的扩大;东非大裂谷的扩张等都说明地球内部在运动)。
2、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共分为六大板块(见世界地理(上册)P 35 图)。
3、大陆漂移的假说的提出者是 魏格纳。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由 六 大板块构成,其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太平洋 板块。澳大利亚大陆位于 印度洋 板块。
4、喜马拉雅山脉是 亚欧板块 和 印度洋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板块内部比较 稳定,板块交界的地带比较 活跃,多火山、地震。
5、世界火山、地震最剧烈的分布带:①环太平洋 山脉带,②横贯 亚欧大陆 大陆南部、
非洲西北部山脉带。火山、地震带分布在上述地区的原因是:因为上述地区正处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巩固练习:】
1、正确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是( )
A、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B、地球平均半径4万千米
C、地球赤道周长6371千米 D、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
2、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昼夜更替 D、四季变化
3、有关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每一条纬线长度是相等
C、由某地沿着同一条经线前进,最后还能回到这条经线上
D、在地球仪上,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半圆
4、下列关于经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度度数的最大值为360`,最小值为0`
B、经度的度数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C、180`经线东边是东经,西边是西经
D、自西向东经度的度数逐渐增大
5、读“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图” (如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欧、亚洲之间是以_________、
和 线作为分界线。
(2)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狭窄水道是它也是亚洲
与 洲的分界线。
(3)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以 作为界线。 ·
{4}海船从黑海驶向印度洋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峡、 运河。
6、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名称
A、 _________ B、__________
C、 _________ D、________
(2)EF、FG两个山坡,坡度较缓的是 ,判断理由是
7、读“大洲大洋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是____洋,与其东岸相邻的大洲是___和____。
(2)、印度洋是____(填番号);跨经度最多,纬度最高的大洲是____(填
番号)
(3)、②是____洲,⑥是_____洲,两洲的分界线是_____运河,
7、读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⑵读图可知,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有____洲和____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洲是____洲。
⑶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____洋,它被____洲、____洲和____洲三大洲所包围。
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⑵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____节气,此时阳光直射在____。
⑶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____现象,永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⑷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与2008年10月15日乘坐载人
航天飞船首飞成功。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
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____(区间范围)。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AD之间
9、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所在板块为(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2)、板块运动的特点是 。
(3)使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地理现象
用板块理论解释
地中海面积在缩小
中国台湾地震频繁
巴西地震很少
4月14日发生的玉树地震
(4)2010年4月14日在我国青海省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它位于六大板块中的 板块。
【教学/学习后记:】
第三章 世界的人口
课题:1、世界的人口 2、世界的人种 3、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4、世界的聚落
课型:复习课 课时: 设计:---- 审核:
第一节、世界人口的增长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运用地图、资料,叙述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自主复习:】
1、1999年世界人口总数突破 60 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 持续 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正数——人口在增长;负数——人口在减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欧洲
运用上述知识解答下列题目
(1)、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占地面积为25平方千米,在2006年出生了15000个婴儿,同一年有2000人死亡,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地2006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 ,2006年初该城市的人口密度为 。
(2)、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1830年开始,世界人口每增加
10亿所用的时间依次为 年、 年、
年 年、 年。
②、这说明人口每增加所用的时间 ,
人口增长速度 。
③、请把示意图中的内容转化为一种人口增
长统计图(提示:柱状图)见教材P39图3–1
3、世界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
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多平原、盆地、农业发展较早、工业、交通城市发展较快
人口稀疏区
寒冷的极地,原始的热带雨林,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高纬度地区,赤道地区,干旱地区,地势高峻地区
寒冷、湿热、干旱、高寒,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课堂练习:】
运用上述知识解答下列题目
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
(1)图中A、B_____、C_____、D四地,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地人口稀少,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人口分布极不均匀,7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约占陆地面积14%的土地上,大陆上约有35%—40%的地区基本无人居住,我们能否用人口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所在地区以_______人种为主,居民多信奉_______教,使用______语。
2、读下面三幅图,回答问题:
(1)A图是北极地区____人居住的______ ,反映了当地气候_____________ 。
(2)图B所示的建筑是我国_________高原上的__________.
(3)试分析C图(云南傣族竹楼)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见,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______________而异。
3、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
带来的问题
分布的地区
解决的措施
人口增长过快
①、资源短缺②、环境恶化③、生活条件差④、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压力
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人口增长过慢
①、人口老龄化
②劳动力短缺
发达国家
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城市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教育、就业困难
发展中国家、大城市
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增长与城市社会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叙述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
2、并结合地图叙述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上三大人种是指:
①黄色人种 ②黑色人种 ③白色人种
2、
主要人种
主要的分布地区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属黄种人)
黑色人种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一)读图31-1-1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找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__________亚、__________亚、中国的__________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___________欧、北美洲___________沿岸及___________地区,以及非洲尼罗河下游,北非地中海沿岸和几内亚湾沿岸。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沿海、内地)。
3.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平原、高原、山地)。
4.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在____________(北半球、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二)读图31-1-2世界人种分布图;回答
1.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及__________洲,及__________洲北部。
2.黄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洲东部。以及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也有分布。
3.黑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以及__________洲。
第三节、世界语言和宗教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运用地图叙述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叙述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举例叙述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世界上三大宗教是指①、佛教 ②、伊斯兰教 ③、基督教
其中 基督教 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道教。
运用上述知识解答下列题
1、建筑C属于哪个宗教的代表性建筑?(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2、下列地区中,B建筑最常见的是( )
A、欧洲西部 B、北美洲 C、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门 D、大洋洲
3、B类建筑分布最广的地区的居民通用的语言是( )
A、汉语 B、英语 C、阿拉伯语 D、日语
世界的聚落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叙述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与文化遗产的
1、聚落包括 城市 和 乡村 两种形式。城市规模大,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的活动;乡村居民居住地较分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运用上述知识解答下列题
2、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可分为 和 两大类。
(2)、关于民居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顶高耸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反映的是寒冷地区的建筑特色
B、墙体单薄,门窗开的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是湿热地区的建筑特点
C、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傣族的竹楼都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适应
D、各地的民居建筑特点都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无关。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人口迁移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农村人多地少到城里打工 B.农村环境比城市更加恶化导致人口迁出
C.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D.城市教育事业发达吸引农村人口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分布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
A.英语、汉语 B.汉语、法语 C.汉语、英语 D.法语、日语
3.北极圈(66.5°N)以内,主要居住在北冰洋沿岸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 )
A白种人 B黑种人 C混血种人 D黄种人
4.西亚和北非分布的主要人种是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全不是
5.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是1.3%,亚洲是1.4%,2000年世界总人口是60.55亿,亚洲的总人口是36.8亿。如果2001年世界增加100人,则亚洲增加的人口数量是( )
A.63人 B.64人 C.65人 D.66人
6.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A、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北方人口多,南方人口少
C、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D、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7.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_______亿。A.60 B.61 C.62 D.63
8.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经济发达地区 B.终年温暖地区 C.出生率高的地区 D.中低纬度地区
9.某地区在一年里平均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5个婴儿,死亡10人,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25‰ B.35‰ C.15‰ D.15%
10.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属( )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人种
11假如你有机会去埃及观看金字塔,你听到的当地语言是( )
A.西班牙语 B.英语 C.阿拉伯语 D.汉语
12.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城市聚落的形成早于乡村聚落 B.欧洲经济发达,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 C.早期的聚落大都分布在地形、气候、资源条件优越的地方 D.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不因环境而异
13.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 )
A.在文峰山上魏碑上刻写 “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B.南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C.在传统民居区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商贩在李清照故居设置饮食、烧烤摊点。
14.随着收入的提高,我市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了,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很大,下列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是
A.用无铅汽油,且过滤尾气 B.扩大绿化面积
C.有计划地控制汽车流量 D.拓宽交通路面
15.造成全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的生育能力大大提高 B.人们认识到劳动力的重要性
C.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 D.自然条件越来越有利于人的生存
1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南亚地区聚落结构是( )
A.竹楼或木楼 B.四合院 C.窑洞 D.碉堡屋
17.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
①森林减少,草原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②粮食及生活用品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
③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④生活水平会大幅度提高。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18.下列那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
A. 水源充足 B. 交通便利 C. 崎岖山地 D. 自然资源丰富
19.2000年在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数量是:( )
A.1个 B.7个 C.5个 D.6个
19.关于目前人口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增长过快,是每个国家都存在的问题
B. 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C. 世界各国都要控制人口数量
D. 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全部集中在发达国家
20.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教学/学习后记:】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课题:1、天气和气候 2、汽温和降水 3、影响气候的因素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课型:复习课 课时: 设计:---- 审核: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概念
定义
特点
例子
天气
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如阴晴、风雨等
①多变
②短时间
狂风暴雨、风力大
气候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①相对稳定性
②多年平均
炎热干燥,冬冷夏凉
运用上述知识解答下列题
1、下列叙述中描述天气的是( )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在CCTV-1的天气预报中,表示霜冻的符号是( )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通过读图,叙述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差异;读图叙述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2、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一天当中, 陆地上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14 时,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前后
一年当中,北半球最高气温大陆出现在7月,海洋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
气温大陆出现在 1月,海洋出现在 2月。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1)、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 递减。地球上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大陆。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大陆。
(2)、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 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将低约0.6°C。
(3)、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 高,冬季相反。
(4)从等温线的形状看,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弯曲,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 平直
运用上述知识解答下列题
下面表示地中海气候的是意图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降水的三种类型是:①对流雨 ②地形雨 ③锋面雨
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地区降水 多,两极地区降水 少。多
(2)、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 多,内陆地区降水 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 多,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降水 少。
运用上述知识解答下列题
1、对世界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两极向赤道减少 B、由两极向赤道递减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多于西岸 D、大陆内部降水多于沿海
2、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简表”,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C
-5
-2
4
12
20
24
27
24
20
12
4
-2
降水
毫米
10
15
20
25
30
70
190
250
60
25
12
5
(1)、该地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 °C;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为 °C;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C。
(2)、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和月降水量柱状图”。
(3)、该地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月份为 ;按降雨的季节分配类型,属于 季多雨型(冬、夏)
【巩固练习:】
1、读下面的空气质量预报表,回答问题。
全国主要城镇(节选)空气质量短期预报:
2007年01月11日
城市
24小时空气质量日报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等级
北京
75
二氧化硫
2
沈阳
159
可吸入颗粒物
4
宁波
115
可吸入颗粒物
3
海口
61
可吸入颗粒物
2
广州
101
二氧化碳
3
(1)、上述城市中,空气质量状况良好的城市有 、 。
(2)、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状况的关系是 。
(3)、我国计算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 。
2、下列描述中,表述气候的是( )
A、狂风暴雨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阴雨连绵 D、秋高气爽
3、右图符号中表示北风6级的是( )A、 B、 C、 D、
4.读夏季等温线图,判断后回答下列问题:
A、B两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并分析某地气候资料和亚欧大陆部分地区气候分布规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气候资料,在下图中绘制该地的全年气温曲线图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2)下图气候类型分布在________(南或北)半球。在上图(13题图)中找出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地点
(3)根据亚欧大陆部分地区气候分布规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B.③、④两地降水季节分配一致
C.②因为地处内陆,降水稀少
6.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①~⑥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7.我国南方一些雨水充沛的地区,夏季如果有一个月不下雨,常会发生严重的旱灾;而沙漠地区一年不下雨也不会发生旱灾。这是为什么?
8.目前科学家呼吁,由于二氧化碳增多,要警惕全球变暖。为了表示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和全球变暖的不良后果,请将以下各项内容的数码,按因果关系的顺序填在相应的方框内:①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②森林被大量砍伐;③沿海低地被淹没;④冰川融化;⑤海平面上升;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⑦温室作用使气温增高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在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自主学习:】
1、地球形状:①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 (最大或最小),太阳辐射 (最强或最小),气温 (高或低)。
②、太阳高度角与纬度的关系: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 (大或少),获得的热量 (多或少),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 (大或少),获得的热量 (多或少),因此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 。
2、地球的运动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地理意义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变化
①、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是 66.5 度,这就使得太阳直射点
在 南北回归线 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 太阳高度角 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②、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光直射的是 热带 ,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
是 北寒带 和 南寒带 ,四季分明的是北寒带 和 南寒带 。
③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自画)
⑴、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
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
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
⑷、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
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
3、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
影响因素
对气候的影响
气 温
降 水
纬度因素
一般是低纬度地区气温 高 ,高纬度地区气温 低 。
赤道附近降水 多 ,两极地区降水 少,中纬度地区各地差异 (大或小)
海陆因素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 高 ,海洋气温 低 ,冬季相反。
一般来说,离海洋近,降水量 多 ,离海洋远,降水量 少 。
地形因素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 °C,山上气温 低 ,山下气温 高 ,阴坡气温 低 ,阳坡气温 高 。
迎风坡降水 多 。
背风坡降水 少。
4、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等。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近 B、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C、地球自转越来越快 D、战争的影响
海南岛是我国南方旅游避寒胜地,影响海南岛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因素 ②地球形状 ③地球运动 ④海陆因素 ⑤、人类活动 ⑥地形地势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
2、亚热带季风气候
类型
地表景观
气候特征
主地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全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
季雨林
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如:非洲大陆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
全年炎热干燥
西亚和北非、
澳大利亚中部
3、温带气候
类型
地表景观
气候特征
主地分布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
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类型
地表景观
气候特征
主地分布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热同期
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草原
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
森林草原、荒漠
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夏季多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耐寒的针叶林
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较少
俄罗斯和加拿大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终年严寒。主要分布 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巩固练习:】
1、下面几句话,描述天气的是:( )
A、今天阴有小雨,明天晴 B、亚马孙河流域终年高温
C、撒哈拉沙漠终年少雨 D、北京冬冷夏热,夏季多雨
2、泰安市2009年8月10日最高气温为28.4℃,这个气温可能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12时左右 C、14时左右 D、日落前后
3、小明的学校明天举行运动会,他担心天气不好,但晚上看了电视里的天气预报后很高兴。请问他可能看到的当地天气是 ( )
4、我国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北部却冬季漫长,这主要是由于:(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5、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气温分布只受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的影响 B.同一纬度上的各地气温基本相同
C.地球表面气温分布同纬度并不完全一致
D.地球表面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相比,陆地气温总是高于海洋气温
6、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赤道地带向两极降水逐渐减少 B.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降水都很少
C.中纬度地带大陆西岸终年较湿润 D.中纬度地区,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多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很丰富 B、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C、山地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多 D、寒流流经的沿岸地区,气温高,降水多
8、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北半球夏季陆地的是:( )
9、降水有干湿季节特征的气候类型是: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沙漠气候 ④热带季风气候
10、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山坡,年降水量可达10000毫米以上,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因为纬度比较低 B、因为距离海洋比较近
C、受附近洋流影响 D、处于迎风坡,地形雨较多
11、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积雪的快速消融。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年—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
针对该段材料提到的问题,多方搜集素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试着解释一下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吗?
2、你知道全球变暖会产生哪些危害吗?
3、想一想,你能为防止地球变暖做些什么?
读图分析:
(1)此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______?
A.热带??? B.温带???? C.寒带
(2)此图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是______
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低温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冷干燥??????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此气候类型是_________气候
12、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回答问题。
(1)世界最高气温在____洲北部,年平均气温约在___oC以上。
(2)世界最低气温在___洲,年平均气温约在_______下。
(3)从等温线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北纬30o附近,年平均气温在0oC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方低10oC多的地区是________,其低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5)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而陆地面积相对较小,所以南半球的等温线与北半球相比较为_________。
13.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1) 请分别写出①②③④四幅气候图与与图中A、B、C、D四地气候特点的对应关系:A为_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_;D为_________。
(2)A地的地形名称为___________,与A地属于同一种气候类型的还有非洲的_______盆地和亚洲的_________群岛。
(3)F地属于_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A、B、C、D、E五地中,全年降水最丰富的是_________地。
【教学/学习后记:】
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
课题: 课型:复习课 课时: 设计:---- 审核: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二节 国际合作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运用数据和实例,叙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3、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4、叙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
1`、下面四个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
A、澳大利亚 B、美国 C、日本 D、巴西、中国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的依据是( )
A、国家面积的大小 B、国家人口的多少
C、人口受教育的水平 D、经济发展的水平
3、下列均属发达国家的一组是( )
A、中国、韩国、新加坡 B、法国、美国、日本
C、英国、韩国、泰国 D、德国、南非、加拿大
4、“南北对话”是指( )
A、南半球与北半球国家之间的对话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
C、南美国家与北美国家之间的合作
D、只指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与北半球的中国的贸易往来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前三个国家分别是( )
A、俄罗斯、加拿大、中国过难关 B、加拿大、俄罗斯、、中国
C、俄罗斯、美国、中国 D、中国、美国、印度
6、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
A、联合国的改革 B、建立区域合作 C、和平与发展 D、建立国际大市场
7、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应倡导( )
A、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利用一切手段努力增加物质财富
C、少用或不用资源而保护环境 D、少采或不采本国资源而转向从国外进口
8、小明业余喜欢摆弄电脑,他发现自家的电脑,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南北对话 B、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 C、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D、南南合作
9、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爆炸、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B、人口问题、发展问题、能源问题
C、人口问题、安全问题、发展问题 D、发展问题、环境问题、和平问题
10、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治理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部植树,说明了( )
A、中国不关注环境问题 B、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C、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11、联合国总部设在( )它是全球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A、日内瓦 B、布鲁塞 C、纽约 D、伦敦
12、WTO是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英文缩写( )
A、欧盟 B、红十字会 C、上海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13、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卫生条件是下列哪个国际组织关注的问题( )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奥委会 C、红十字会 D、联合国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联合国的总部设在( )
A.日内瓦 B.纽约 C.洛桑 D.伦敦
2.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是( )
A.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B.宣传奥林匹克精神
C.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D.增进健康和福利进步
3.世界贸易组织的简称是( )
A.WTO B.GDP C.OPEC D.APEC
4.奥林匹克倡导的精神是( )
A.更高、更快、更强 B.和平、友谊、进步
C.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D.和平、自由、公平
5.红十字会起源于( )
A.19世纪中叶 B.18世纪中叶 C.20世纪中叶 D.二战中
6.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卫生条件是下列哪个国际组织关注的问题( )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奥委会 C.红十字会 D.联合国
7.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的重要国际组织是 ( )
A.OPEC B. APEC C. WTO D.上海合作组织
8. 联合国总部设在下列哪个国家内?????????????????????????????(???)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从2008年4月1日开始至5月3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进行境外传递。火炬途经五大洲19个国家的19个城市和中国的香港、澳门,境外传递总行程9.7万公里,火炬手2000多名;总天数是33天;中国登山队于2008年5月8日9时17分顺利登顶珠峰,奥运火炬祥云在珠峰熊熊燃烧。
(1)国际奥委会的总部设在 (国家) (城市)。
(2)上图是 标志,2008年第 届奥运会在 举行。
(3)黄色的一环是 大洲,黑色的一环是 大洲。
10.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搜集资料,看能否回答下列问题:
(1)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哪几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是谁?__________。
(3)近期世界上有什么热点问题?联合国参与了哪些问题的调解和解决?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