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5 10: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十八课:科技文化成就
科技文化成就
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
科技文化成就
信历史:走进历史的真实
科技文化成就
信历史:钱学森的求救信
“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
“学森这几年中唯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
科技文化成就
钱学森:两弹元勋
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留学美国,并聘为教授
1955年冲破阻力回到祖国
积极投身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
我国分别是何时取得这些成就的?
什么是“两弹一星”?
两弹:
一星:
核弹(原子弹、氢弹)
导弹
人造地卫星
两弹一星
领域 时间 成就
国防 两弹 核弹 原子弹
氢弹
导弹
一星
独学
1964.10.16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6.17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6.10.27
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
1970.4.24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世界第五
2年零8个月
原子弹
氢弹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
45年过去了 中国首颗卫星东方红一号还在转(图)
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庆祝了自己的45岁生日,由于该卫星采用高轨道设计,至今仍在宇宙中飞行,使用望远镜仍可观察到。昨天,微博用户“@北京天文馆朱进”(北京天文馆馆长)发表了一张照片,显示“东方红1号”生日这天通过北京上空的照片,这颗已过不惑之年的卫星仍清晰可见。相比之下,与“东方红一号”同样于1970年升空的日本第一枚卫星“大隅一号”已于2003年坠入大气层。由于“东方红一号”近地点高度还有很多余量,它还将继续在宇宙中飞行,就像是中国航天的“灯塔”,照亮后继者前进的道路。
苏联的第一枚卫星是“人造卫星1号”
美国的第一枚卫星是“探险者1号”
法国的第一枚卫星是“阿斯特克斯1号”
日本国的第一枚卫星“大隅”号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大的核武器,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我们如今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如今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法国总统在法国国防机构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改变了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地位。
——《邓稼先传》
增强国防实力
提高国际地位
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保证不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的国家使用核武器。
1964年10月17日
中国政府为什么建议禁止和销毁核武器?
维护世界和平
科技文化成就
邓稼先:两弹元勋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
从零起步,同心协力
积劳成疾,身患癌症去世
科技文化成就
邓稼先:寄不出去的信
“你今天是怎么了?”
“我要调动工作。”
“调哪?”
“这不能说。”
“做什么工作?”
“这也不能说。”
“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
“这不行。”
“两弹一星”精神
神州一号
神州五号
神州七号
神州十一号
无人飞船
载人飞船
太空漫步
空间对接
1999
2003
2008
2016
科技文化成就
杨利伟:航天英雄
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空间科学奖章获得者
特级航天员
科技文化成就
信历史:一名小学生的信
    
“我坐在电视边,心快要提到嗓子眼儿了,因为美国的“哥伦比亚”号就是在这里发生的爆炸性,我国的“神舟五号”还怎么样呢?
  我屏住呼吸,十几分钟后,您驾驶飞船终于通过了黑障区,工作人员欣喜若狂。
……
  叔叔我有许多话想要对您说,但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我敬佩您,您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一名小学生:高健
科技文化成就
袁隆平:杂交水稻第一人
比常规水稻增产20%
杂交水稻之父
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解说词
科技文化成就
袁隆平:写给妈妈的信
“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
袁隆平:《稻子熟了 妈妈我想您了》
“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科技文化成就
屠呦呦:青蒿素研究
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
发现青蒿素
开创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Malaria)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据统计约有20亿人口生活在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其死亡率极高。
(2)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领奖
……青蒿素的发现为严重寄生虫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革命性的新疗法。……屠呦呦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治疗方法。……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不可估量的。
——诺贝尔奖评
科技文化成就
信历史:屠呦呦致新华社记者的信
“中医药凝聚了中国人几千年来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智慧。”
“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为中医药的壮大和发展而努力。”
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毛主席题词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红岩
青春之歌
东方红
茶馆
科技文化成就
莫言:新时期的文学家
艺术上“百花齐放”
学术上“百家争鸣”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科技文化成就
信历史:莫言写给父亲的信
“我父亲今年已经80岁,是村子里最慈祥和善的老人。与我们记忆中的他判若两人。其实,自从有了孙子辈后,他的威风就没有了。用我母亲的话说就是:虎老了,不威人了。……
建国后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2、党和政府创新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3、优秀的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不竭的动力
1.1964年10月,某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我国(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D.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2.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 )
A.1964年 B.1970年 C.1999年 D.2000年
当堂达标
B
C
3.“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屠呦呦 C.邓稼先 D.袁隆平
4.下列关于“双百”方针表述正确的是( )
A.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C.1954年提出来
D.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当堂达标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