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古诗阅读中的时空变化鉴赏题
考点:
1. 岳飞《满江红》(宋词)
2. 李白《峨眉山月歌》
3. 曹操《观沧海》
4. 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元曲)
5. 崔颢(hào)《黄鹤楼》
6. 杜甫《登岳阳楼》
7. 王安石《桂枝香》
8.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10.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1. 苏轼《浣溪沙》
12.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与高启《春暮西园》
13. 刘攽(bān)《新晴》
14.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5. 王湾《次北固山下》
16.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7. 王维《待储光羲不至》
18. 龚自珍《己亥杂诗》
19. (明)李梦阳《如梦令》
20. 苏轼《东栏梨花》
21.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22.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3. 晏殊《浣溪沙》
24. 李白《渡荆门送别》
25.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考点研究】
一、时空艺术
1.写景句——时间,地点……
2.常见现实时空与虚拟时空——(1)客观时空;(2)虚拟时空:回忆中的时空,想象以后的时空;(3)虚拟时空:心理空间,心理时间
3.叙事与时空的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时空交织(时空多重交织)……
4.构思与时空关系——(1)时空层层推进;(2)时空的转换;(3)时空拓展:时间(昔虚今实);(4)贯穿全诗的时空;(5)结构上的呼应:空间(拍合,呼应),时间(暗合)……
5.主题与时空关系:与人生态度的产生——(1)对比(哲学):宇宙(山水)无穷,人生短暂,对生死的豁达;(2)人感慨时光流逝,大多与功名未成,或一事无成有关。
6.时空角度:时间(纵),空间(横)。
二、时空的艺术效果
1.虚实的作用——(1)丰富内容;(2)前者为后者蓄势;(3)时空拓展。
【考点示例】
一、真实时空
(一)岳飞《满江红》(宋词)
1.时间数字——“三十”:转战之艰苦,谦称建树之微薄。
2.空间数字——“八千”:转战之艰苦,谦称建树之微薄。
示例 岳飞《满江红》(宋词)
文本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问题 分析“三十”“八千”两句的作用。
答案 “三十”“八千”两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二)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解读】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三)曹操《观沧海》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解读】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
(四)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元曲)
1.时空角度——空间(咫尺),时间(霎时间)。
示例 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元曲)
文本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①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注释】①阁:搁,这里指勉强噙住眼泪。
鉴赏 “咫尺”两句从时空角度入笔,写了近在咫尺的人即将远别,流露出别离时的悲伤之情,奠定全曲的感情基调。
译文 相隔咫尺的人就要天南地北远远分离,转瞬间花好月圆的欢聚就变成月缺花飞的悲凄。手拿着饯行的酒杯,眼含着惜别的泪水。刚说一声“保重身体”,心中悲痛极了教人难以割舍。“好好地云吧,祝愿你前程万里!”
二、虚拟时空
(一)崔颢(hào)《黄鹤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1)崔颢(hào)《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解读】“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白云”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千载”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二)杜甫《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解读】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三)王安石《桂枝香》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去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蓑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句】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解读】
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下阕怀古抒情)。“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四)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①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唐宪宗元和14年(819)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诗人视为刑部侍郎,上书极言其弊,触怒宪宗,被贬潮州刺史。此诗是在被贬途中所作。②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③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④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⑤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⑥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皇帝的宫阙,此指朝廷、皇帝。⑦潮阳:潮州下辖的一个县,今广东潮州潮安区。⑧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⑨“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⑩云横秦岭家何在:回顾长安,云横而不见家。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瘴江:泛指岭南河流,旧时说岭南多瘴气,人碰上就要生病,潮州在岭南,所以作者这样说。
(4)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的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答:
(4)①这首诗在时间上,先回顾当初,“朝奏”,“夕贬”;再写当下,立马蓝关;最后设想结局,死于他乡,侄孙“好收吾骨”。可谓时时生悲,满腔悲愤。
②在空间上,作者立马蓝关,回望长安,家已不在,前瞻潮阳,前路艰危。真实处处见悲,一路悲愤。
【译文】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五)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释】①浪淘沙:词牌名。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bó)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②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③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④秦皇岛:三面环海,是渤海湾一个不冻良港,现已设为市,相传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⑤汪:指水势大,深且阔。⑥谁边:何处,哪里。⑦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古代部族名)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观沧海》一诗之事;越:越过;千年:只是一个大概数,实际已一千七百多年。⑧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当上皇帝追封他为魏武帝。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⑨碣(jié)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于现今何处,学术界尚有争议,河北乐亭说、河北昌黎说,山东无棣说等。本词应指的是位于河北昌黎。昌黎碣石山位于河北省昌黎城北1公里,与北戴河毗邻,面积28.8平方公里,形成历史久远,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渊源,地理位置优越,是五岳之外的“神岳”,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历史名山、仙山、观海胜地、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遗篇:遗留下来的诗篇,指《观沧海》一诗。⑩萧瑟(sè)秋风: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人间:社会制度。
(5)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答:
(6)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答:
(5)上阙“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下阙“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6)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意思对即可)
【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连天, 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 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 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 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 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 人间却换了新颜。
(六)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下!
(7)请解释“古人”“来者”和“悠悠”。
答:
(7)①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②“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③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8)这首诗在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
(8)这首请传达出时间(宇宙)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人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考点】
1.内容
(1)多层含义:感叹的结果——①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②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
(2)因果分析:果后有果——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2.时空角度与构思
(1)时空:俯仰古今(历史与现实)——人生短暂,宇宙无限
(2)构思:①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②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3.艺术手法
(1)①语言——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②风格——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2)意境——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
【赏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kuì)。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其客观意义却远远超越了他自身以至他所处的时代的范围,带有一定的广泛性。表现在这首诗里的感伤情绪,和世俗的忧生叹逝有明显的不同。这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
三、时间
(一)苏轼《浣溪沙》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澳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阙描写 (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 。(2分)
1.苏轼《浣溪沙》
(1)①春天或春季(1分);②兰芽、子规(任答一个得1分)。
(二)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与高启《春暮西园》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蛱(ji)蝶:蝴蝶。
(2)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2分)
(2)①“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② “花落尽”。
(三)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shēn)径杨花铺白毡(zhān),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3)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3分)
答:
(3)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译文】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一只只幼小的山鸡隐伏在竹笋根旁,没有人能看见;河岸的沙滩上,刚出生的小野鸭依偎在母亲身旁安然入睡。
【赏析】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四)刘攽(bān)《新晴》
新晴
刘攽(bā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注释】①新晴:天刚放晴;刚放晴的天气。②青苔:苔藓。③梦余:梦后。
(4)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
答:
(4)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
【译文】
夏日雨后初晴,午睡醒来,看到窗外满眼的绿树和青苔。唯有南风好似多年旧友般,吹开房门,又掀起桌上的书页。
(五)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 。
(5)杨花落尽子规啼
(六)王湾《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写景抒情,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蕴含“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哲理句子。)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七)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既暗示时令是暮春,又借景比喻二人潦倒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八)王维《待储光羲不至》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释】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
(8)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
(8)①天色已晚。扣“晚钟鸣上苑”或“朝”“晚”二字分析。②下起细雨。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
【译文】
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原来自己弄错了;晚钟响在皇家的园林里,细雨从春城的上空轻轻拂过;已经明白他顾不上过来,是自己太过急切想要见到他。
(九)龚自珍《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①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②吟鞭:诗人的马鞭。
③东指:东方故里。④天涯:指离京都遥远。⑤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⑥花:比喻国家。
(9)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3分)
答:
(9)①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②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③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④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考生答案】“白日斜”写出了那时是黄昏,太阳西斜,营造了一种离别感伤的气氛,与下文诗人笔锋一转写到自己的豪情壮志形成对比。
【译文】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十)(明)李梦阳《如梦令》
如梦令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0)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2分)
答:
(10)“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
(十一)苏轼《东栏梨花》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释】①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②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③柳絮: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④雪:这里喻指梨花。⑤清明:清澈明朗。
(11)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分)
答:
(1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或者以梨花自咏,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结合具体诗句作答,言之成理即可)(2分)
【解析】时光短暂的由来
(杜牧的《初冬夜饮》“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物是人非的感慨
《东栏梨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短促的感慨
艺术手法——化用
【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赏析】
《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东栏梨花》的最后两句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初冬夜饮》“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的诗说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苏东坡的诗感慨的是人生的短促。
(十二)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吴江:今江苏县名。在苏州南。②浇:浸灌,消除。③帘招:指酒旗。④秋娘渡:指吴江渡。
⑤秋娘:唐代歌伎常用名,或有用以通称善歌貌美之歌伎者。又称杜仲阳,为唐德宗时镇海军节度史李侍女。⑥渡:一本作“度”。⑦桥:一本作“娇”。⑧萧萧:象声,雨声。⑨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⑩银字笙:管乐器的一种。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 心字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2)说说你对“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的理解。(3分)
答:
(12)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3分)
【译文】
船在吴江上飘摇,岸上酒楼酒旗飘摇,我那满怀羁旅的春愁只能用美酒来消除了。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江风迅疾,落雨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清洗衣袍,在家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呢?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十四)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① 醉里:醉酒之中。②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③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 饠古 头。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④麾:军旗。麾下:指部下。⑤炙:烤肉。⑥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⑦沙场:战场⑧点兵:检阅军队。⑨马作的卢(dì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⑩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14)“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2分)
(14)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十五)晏殊《浣溪沙》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
答:
(15)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1分)、物是人非之感(1分) 和孤独寂寞之情(1分)。
四、空间
(一)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2分)
(1)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思乡
(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点?
答:
(2)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