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触摸春天》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21 18:4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触摸春天》说课稿
邓凡凡
各位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17课《触摸春天》(板书:触摸春天),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说教材】   这篇课文真切的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课所在的第五组课文都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所选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说学情】   学生对盲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这对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有一定障碍。因此,我将在课前安排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走路、读书、写字等行动,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学生的学情,结合教材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
作者用细腻的眼光通过盲女的细小动作揭示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道理,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意味深长的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我采用利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课外文本拓展来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说教法】  本课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勾画、批注、交流、朗读、书写等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说教学准备】
课件包括《千手观音》的舞蹈片段、课文图片、海伦·凯勒的照片等
【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分四个环节来进行本课的教学: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我让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断,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看了后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只停留在对节目的赞美,我适时提醒学生这是一群残疾人表演的,从而引入课文:“一群残疾人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真是一个奇迹。有个盲女孩叫安静,(板书:安静)她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 播放大家熟悉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生动、鲜活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板书:创造奇迹)。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找一找,用直线画出来,并在书旁标注自己的感受。再在四人小组内讨论,接着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用课件相机出示语句,帮助理解。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句子,如 :   句子一:“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个奇迹?”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她是一个盲女孩,却能在花丛中走的很流畅。引导学生抓住“流畅”一词,让学生感受一个盲童能够流畅的在花丛中穿梭,说明她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指导学生读出这种热爱之情。(可先女生读,后全班学生读,适时表扬,激发学生们读书的兴趣)   句子二:“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用课件出示另一句子“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让学生自由地比较朗读,说说哪句更好,在比较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感受安静创造的奇迹,同时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惊讶。
  句子三:“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先让学生说一说对“竟然”的理解,“竟然”可以换成什么词?再请学生用“竟然”说一句话。通过这个过程既对学生进行了词句的训练,又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奇迹。接着我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都安静下来,闭上眼睛,伸出双手,边听老师的朗读边想象做动作,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好吗?”这一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安静当时的感受,使学生与安静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解到正是因为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才使她抓住了这美好的瞬间。(相机板书:热爱生活)   句子四:“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吗?”这一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再次深入安静的内心,去体会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我这个版块的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老师要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以引导,所以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把握的难度也相对大些,因为学生交流的答案不是按照教师预设的进行,需要随机应变,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轻声读一读课文,再次享受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通过音乐的渲染,使学生沉浸在安静的体验中,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接着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勒的相片,教师随机旁白:“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从这些事例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启发或感受?请随着音乐,打开心灵之窗,写下自己所思所悟。”学生写,教师巡视,发现好的感悟向全班推荐。最后总结(屏幕打出语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引导学生齐读这句话。   本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运用、音乐的渲染和课外人物的介绍,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残疾人也不例外。当最后出示引领全文的这句话时,使学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难点。同时通过写所思所想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读、写很好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四、积累语言,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和背诵下来。   2、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设计办小报的作业,正是基于这一指导精神。 【说板书】              17、触摸春天           安静──创造奇迹──热爱生活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能突出教学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所以板书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领悟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