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文档属性

名称 《陋室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21 18:4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 二 年级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
主备人所在单位
寿阳三中 
上课时间
 
主备人
陈丽红 
备课时间
2013.03.17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课 题
《陋室铭》 
教 学 目 标
知识能力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过程方法
在朗读中理解内容美,欣赏语言美,感悟精神美。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体悟并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学 习 重 点
朗读、背诵课文。? 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学 习 难 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教具 (课件)准备
多媒体
教法、学法
诵读法,探讨法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二次复备
教学环节
教师引领、点拨
学生活动
?





诗与白居易齐名,词与柳宗元齐名。
被贬安徽,三间小房。“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一间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陋室铭》碑刻立于大门之外!
半年里,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
他,就是——我们曾学过他的《秋词》?
听故事入境。
板书标题、作者
齐诵《秋词》?
?




1、齐读课文。
2、朗读时,有没有发现句式上的特点?
3、齐读并快速记忆开门注。
4、男女生分别齐读课文一次,感受“铭”文的韵律美。
1、齐读课文。
2、找出韵脚及所押之韵。
3、速记“铭”的特点。




(ppt)课文中间4句。
1、同桌对读,然后根据课下注释口头翻译。
2、任抽8名同学,一生读,一生译。
3、自读,思考:这几句话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陋室?当中,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先翻译一下。师屏显:走进陋室,我仿佛看到了(画面)
4、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师相机追问:①陋室又有苔藓,又有青草,主人快乐吗?(赏析“上”“入”“绿”“青”)②从“素琴”一词可见主人生活条件如何?他快乐吗?③既已从正面提到“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为什么还要说“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师生共同小结并形成板书:这4句话分别写陋室自然环境优美,往来人物不俗,主人生活情趣高雅,正面实写,反面虚写。
5、由作者对陋室的态度,你能看出他是怎样的人吗?
6、当刘禹锡正在“调素琴”时,那个知县来了,请想象并模拟作者的神情、语气,读出这4句话。
7、走进陋室,我们领悟到:在贫困的环境中也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这就是安贫乐道。
1、读、译课文中间四句话。
2、说话:从课文的“ ”句话中,我仿佛看到陋室的 。
3、感情朗读并点评。
4、初步认识作者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ppt)课文开头3句,结尾2句。
(过渡语)刘禹锡是否要在陋室中弹着素琴悠闲自在地过一辈子呢?文章表达的是不是仅仅就是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刘禹锡的经历,也许大家就会有个全新的发现。
1、他一贬再贬,直到六十五岁才回到洛阳。他的好朋友白居易这样评价他:“彭城刘梦得,诗豪也。”
2、读一读开头和结尾几句,看有没有一种骨子里的豪气?(学习类比的手法。学习反问的作用)
3、当那位知县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是不是该替“诗豪”刘禹锡出口气呢?请齐读。
自读,思考开头、结尾所表现出的作者那种以古代先贤自况的豪迈之情。
以最洪亮的声音,以最强势的气魄齐声朗读课文。




1、走进陋室,走近作者,你还觉得室“陋”吗?说出理由。(明确托物言志的写法)
2、以小组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展开讨论,小组发言




同学们,你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自由创作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景——优美
陋室 人——不俗 不陋
事——高雅

德馨
初 二 年级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
主备人所在单位
寿阳三中 
上课时间
 
主备人
陈丽红 
备课时间
2013.03.17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课 题
《陋室铭》 
教 学 目 标
知识能力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过程方法
在阅读训练中理解内容,学习写法,感悟精神。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体悟并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学 习 重 点
完成同步训练,巩固课堂所学。 
教学、教具 (课件)准备
印发题单
教法、学法
练习法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二次复备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






题,




阅后,







一.基础知识
(一)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二、阅读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二)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A ,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
2、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无案牍之劳形( )
4)惟吾德馨( )
3、翻译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填空: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6、在横线上写出原文,并划出朗读的节奏。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奥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___。
2.用"/"线给画线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
3.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②惟吾德馨(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4.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5.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①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
  ②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_。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 ②惟吾德馨 (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2.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4.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案
  一、基础知识。 3.对偶
二.(一)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调素琴,阅金经  3.鸿儒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托物言志
(二)5、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6、A、苔痕/上/阶绿 B、草色/入/帘青
  (四)2.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惟吾德馨 3.陋室的环境、陋室中的人和陋室的生活三个方面 4.C 5.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