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4 17:1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程目标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
(1)1929年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进行调整。
3.措施
国内
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
国际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加强国际协调。
作用 通过大国的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4.影响
积极: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40年代—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混合经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措施①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②紧缩货币,精简机构,节省开支
③消减福利投资
探究 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⑴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即以国家为经济上的“总资本家” )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判断是否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重要依据是国家对经济干预的程度,而不是国有经济在全部经济中占有的比重。
(2)特点: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
(3)评价
①积极性:
它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使生产、技术改造过程更加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的供需关系得到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
1.背景
⑴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技术革命提供理论支持;
(3)两次世界大战也促进了科技发展。
2.时间 :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
3.内容:第一阶段: 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70年代中后期代表技术是核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
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至今代表技术是信息技术,引发了现代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形成新的技术群,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4.影响: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总结 科学技术发展新成果的影响
1.经济上
⑴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⑵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⑶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社会生活上: 促进了社会生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3. 科技上: 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普遍加强对科学领域研究的支持,大大加强了对科学技术的扶持和资金投入。
4. 思想文化上
⑴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思想调整,国家的宏观调控进一步发展。
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⑶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提高了教育的战略地位。
5. 国际关系上
⑴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
⑵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
⑶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三、社会结构的变化
1.产业结构新变化: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2.阶级结构新变化:“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特点: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可观的生活资产
趋势: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1)概念: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国家在产品分配领域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特点。
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置比较齐全;面向低收入阶层;政府主导国家福利;国家立法加强福利建设。
(3)评价
①缓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②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国家财政负相过重。
③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2.社会运动
(1)背景:二战后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2)表现
①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美国内战时废除黑人奴隶制度,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
美国黑人掀起民权运动,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②妇女运动
目的是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③学生运动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发起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五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及其局限性
(1)实质: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表现: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
经典习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0—1982经济发展
项目时间 1950—1973 1974—1982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6% 2.4%
通货膨胀率 3.4% 9.9%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迅速的背景、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974—1982年间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什么状况?各国是如何应对的?
【答案】(1)背景: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端;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借鉴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凯恩斯主义提供理论基础。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2)状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应对: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课堂小结
再 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