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下生物 25.3免疫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下生物 25.3免疫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05 07: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免疫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5、说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工作机理,理解人类是如何抵抗疾病的。  
2、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体和抗原的关系。
3、说出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三、教学难点:  
1.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体和抗原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免疫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二十五章《疾病和免疫》第三节的内容,这节课在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但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其中有一些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应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本课教学需要一课时。
五、学情分析
这个阶段的初中学生大多有了近两年的学习积累,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生物学学习方法。但这个阶段学生的分化已经非常明显,学生能力差别较大,而本节的内容比较难,对于教学节奏的把控有很大难度。学生难以静下心来耐心阅读的课文,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应照顾学生的学习状态。年级学生仍然是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学生不易理解本节内容,多次使用形象生动的卡通动画,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另外,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六、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三道防线,两种免疫,一种本质”为教学顺序,以患病痊愈过程中免疫系统无声的反击战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探究人体奥秘,建立免疫学的核心概念。主要采用启发互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思考、资料分析等达成学习目标。
七、新课
导入:提问: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接触到传染病病毒却不会患病?为什么已经提前接种过传染病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在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要用简练的语言来总结,免疫系统就像一支“军队”,时刻守护着我们的健康,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我们的军队是如何打败敌人的。板书标题:免疫   
(一):自主学习
1、 问题一: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作用?  
问题二: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内?  
问题三:当我们不小心摔破皮肤,很多时候不用治疗就能痊愈,这是为什么?
2、总结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由( )组成,具有阻挡、杀灭、清扫作用。
第二道防线:由( )组成,具有溶解、吞噬作用。
第三道防线:由( )组成,可以产生抗体、清除抗原。
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对 ( ) 都有的防御作用,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包括( )和( )。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成员是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 )起作用。我们的第三道防线就是特异性免疫。
4、免疫的功能
(1)、免疫的含义:所谓“免疫”,顾名思义即免除瘟疫。用现代的观点来讲,人体具有一种( ) 的功能叫“免疫”。
(2)、器官移植中的排斥现象
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的,在器官移植过程中,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因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但同时患者的抵抗力也会下降。
(3)、过敏反应
生活中人们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吃了鱼、虾等食物后,会发生腹痛、腹泻、呕吐,或是皮肤奇痒难熬;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会发生鼻炎或哮喘;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休克。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当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就会引起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称为过敏原。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再次发生的主要措施。
5、计划免疫
( 1)、疫苗
用( )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从免疫学上说,( )是抗原,接种这样的抗原我们体内会产生特异性的抗体。
(2)、计划免疫
为了更好地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必须按照规定的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各种疫苗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样有计划地开展预防接种就叫( ) 。生后6个月的婴儿从母体内获得一定的抵抗传染病的能力,随着婴儿的成长,抵抗力逐渐减弱和消失,孩子就容易患各种传染病。为了提高儿童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就需要有计划地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使孩子自身产生抵抗力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二):合作探究
1、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与前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相同吗?有何独特的特点?  
2、皮肤除了具有保护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功能?
  3、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在我国刚刚出生的婴儿,就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你知道从免疫学的角度看,卡介苗和婴儿体内相应产生的物质分别称为什么吗?  
4、若某儿童口服“糖丸”后,此地流行流行性腮腺炎,此儿童是否不患此病?请你说出原因。 
5、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吗?为什么?
(三):总结
当堂检测
1、判断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是人天生就有的免疫功能。( )
(2)抗体石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才产生的。( )
2、以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B.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防止坏血病
C.皮肤破损后发炎
D.得过腮腺炎的人不再得腮腺炎
3、以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得过天花的人不再得天花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溶菌酶杀菌
4、狗用沾满唾液的舌舔伤口,能使伤口好转,其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
A.抗体
B.消化酶
C.溶菌酶
D.生长素
5、被疯狗咬伤的患者,要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和措施分别称为( )
A.抗原,消灭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者
6.下列对免疫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B.免疫使人体对任何疾病都能抵抗
C.免疫是后天得到的
D.计划免疫是获得免疫力的惟一途径
7.当人体免疫功能过高时,会发生的疾病是( )
A.艾滋病
B.过敏反应
C.肺结核
D.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