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氨》教学设计说课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2《氨》教学设计说课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05 16:4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基于化学基本观念建构的
“氨”的教学设计
《课标》对氮及其化合物部分的阐述
内容要求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活动建议 实验及探究活动 氨气的制备及性质;铵盐的性质;浓、稀硝酸的性质;氮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
调查与交流讨论 从含氮物质的性质及转化的视角分析酸雨和雾霾的成因、危害与防治。
情境素材建议 “雷雨发庄稼”;氮的循环与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工业制硝酸;氮肥的生产与合理使用;氨气泄漏的处理;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汽车尾气的处理。
指导思想
知识为本
观念为本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必修课程阶段,突出化学基本观念(大概念)的统领作用”。
指导思想
微 粒 观
元 素 观
变 化 观
化学价值观
基于观念建构的“氨”的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问题为驱动,实验探究为手段,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围绕“氨气喷泉实验”、“氨气与酸反应”、 “氨气催化氧化”三个实验探究展开教学。有意识地渗透化学基本观念,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教学流程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
氨气喷泉实验的探究
氨气与酸反应实验的探究
-3价氮元素还原性的探究
评述氨的功与过
微粒观
变化观
元素观
化学价值观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氨气
环节一 氨气喷泉实验的探究
氨气的制备
微型实验装置
氨气的制备和收集
微型实验装置
喷泉实验
微型实验装置
资料卡片
常温下:NH3溶于水时,大部分和水结合成一水合氨。即 NH3.H2O
一水合氨( NH3.H2O)在水中仅有1%电离成 NH4+ 和 OH-
环节一 氨气喷泉实验的探究
问题
1. 氨的喷泉实验说明了什么?
2. 喷泉后的溶液中氢氧根是如何产生的?
氨气溶于水的过程仅是物理过程吗?
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
环节一 氨气喷泉实验的探究
问题
3. 能闻到氨水刺激性气味,说明有什么微粒挥发出来?
氨水中还有哪些粒子?
分子:NH3、NH3·H2O H2O
离子:NH4+、OH-、极少的H+
NH4+ + OH-
NH3 + H2O NH3·H2O
环节二 氨气与酸反应实验的探究
问题情境
氨水中含有铵根离子,植物是可以吸收铵根离子的,为什么现代农业中不直接使用氨水作为肥料?应该如何对氨进行改造,从而制成使用更加方便的肥料。
思考
如何从氨气转化为这些固态氮肥?
环节二 氨气与酸反应实验的探究
小组实验
①小培养皿平放在桌面上;
②在一侧滴入2滴浓盐酸,另一侧再滴入2滴浓氨水(二者不要接触);
③立即盖上大培养皿并不再打开;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白烟是什么。
环节二 氨气与酸反应实验的探究
思考
氨气遇浓硫酸、浓硝酸是否也会产生白烟?
结论:挥发性的酸和氨水靠近时才有白烟。
NH3 + H+ = NH4+
环节三 -3价氮元素还原性的探究
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氨还可能有什么性质?
工业硝酸生产流程图
资料卡片
氨气的氧化反应在通常条件下难以发生,工业上将氨和空气的混合气通入灼热的铂铑合金网,在合金网的催化下,氨被氧化成NO。
这 个 反 应 是 工 业 上 制 备 硝 酸 的 基 础,叫氨的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硝酸是制备炸药的重要原料。
4NH3+ 5O2 === 4NO + 6H2O
催化剂
高温
环节三 -3价氮元素还原性的探究
环节三 -3价氮元素还原性的探究
2NH3+ 3CuO === 3Cu + N2+ 3H2O
加热
环节三 -3价氮元素还原性的探究
4NH3+ 5O2 === 4NO + 6H2O
催化剂
高温
2NH3+ 3CuO === 3Cu + N2+ 3H2O
加热
是否所有含有-3价氮元素的物质都具有还原性?
问题
活动探究
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证明
-3价的氮元素具有还原性。
氨水、
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等分别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含有-3价氮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具有还原性。
实验方案
结论
环节三 -3价氮元素还原性的探究
环节四 评述氨的功与过
预测研究无机物化学性质的方法
小结
思考
请预测亚硝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1.坚持以“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围绕观念来设计和组织教学。
2.设计简单、绿色的系列学生实验,使实验环保、可操作。
3.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4.践行化学核心素养——“宏微结合、证据意识、科学素养”。
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 《基于化学基本观念的“氨”的教学设计》 姜言霞,卢巍
[2} 《氨气制备和喷泉实验微型分组装置》 张会领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