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定向测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定向测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05 00:1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定向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u=5cm 时, 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B.当u=15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 u=25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0cm 处移动到 30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2、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3、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近视眼镜可利用凸透镜矫正
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4、如图所示,有一塑石英正方体,内有一空气层,当一束平行光垂直通过石英正方体时,光在空气层中发生的现象是(  )
A.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发散
B.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会聚
C.束在空气层中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D.束在空气层中将发生反射
5、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映出荷叶纹理的“清晰”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
A.正立放大 B.正立等大 C.倒立放大 D.倒立缩小
6、电影院里,观众观看屏幕上出现的画面,这些画面对于人的眼睛而言(  )
A.是物 B.是放大正立的实像
C.是放大正立的虛像 D.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7、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南宁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C.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D.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
8、 “刷脸”实际上就是一种人脸识别,“刷脸”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迅速完成认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9、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10、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摄像头,人脸可通过它的凸透镜头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均选填“实”或“虚”)像。
2、智能手机是我们常见的通信工具,如图所示,请你估测一下图中这部手机的厚度大约为7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导致近视眼。近视眼的晶状体折光能力太   ,成像在视网膜   ,应佩戴   透镜。
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调整实验装置时,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若凸透镜焦距为12厘米,将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A点处,在距B点5厘米的光屏上能找到清晰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时蜡烛位于光具座   厘米的刻度线之间: 若要得到烛焰的虚像,应使蜡烛位于光具座   厘米的刻度线之间。(选填“0-26”、“26-38”或“38-50″)
4、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像.这个透镜是   选填“凹”或“凸”)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   (选填 发散”或“会聚”)作用, 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   视眼镜(填近或远) .
5、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   (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乙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   镜,使太阳光   在车身局部形成高温,使车漆失去光泽.
三、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利用光具座以及蜡烛、凸透镜、光屏等器材,所选凸透镜的焦距 f=10cm。
⑴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放置实验器材,随后对其进行调整,调节三者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⑵当烛焰离凸透镜 30cm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相同。他若将蜡烛稍微向透镜靠近少许,则他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组同学又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 8cm,再移动光屏,   (选填“能” 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⑶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眼镜,如图乙所示,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远离透镜的方向适当移动光屏后像又变得清晰了,说明该眼镜对光线有   作用,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如图是小虎“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在如图位置,凸透镜可以成像(像未画出)。为了演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只要将凸透镜移动到   cm刻度处即可。
(2)在如图的情况下,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得与物大小相等,正确的操作是   ,在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像的位置会偏高,为使像仍在光屏的中央,应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透镜。
3、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面与镜面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 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 min,绘出图线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cm;
(2)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
(3)为了方便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   (选填粗糙或光滑)的玻璃板。
(4)如图丙所示,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 cm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5)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4、如图a所示小王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镑的焦距为20cm;
(1)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承接一个倒立清晰的实像,可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王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发现无论怎样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都无法呈现清晰的像,原因是   ;
(3)为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小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仍接不到像,如图b所示,MN为透镜L的主光轴,试通过光路作图确定蜡烛AB通过透镜L所成的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 解: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
所以2f=20cm,则f=10cm.
A、当u=5cm 时成的是虚像,故A错;
B、当u=15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故B错;
C、当 u=25cm 时成放大的像,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错;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0cm 处移动到 30cm 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增大,所以成的像逐渐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通过图象分析出该凸透镜的焦距.
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若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2、【答案】C
【解析】【解答】A、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工作的,故A正确;
B、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会聚成的;
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故B正确;
C、近视眼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C错误;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工作的B、实像和虚像的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C、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进行矫正.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故A正确;
B、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
C、照相机是应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被照者站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故C错误.
D、投影仪是应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2)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以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1)由于空气层的形状中央薄,边缘厚,所以其周围的石英是中央厚,边缘薄,这样空气层两边的石英就构成了两个凸透镜.(2)当平行光无论是从左边进入还是从右边进入石英正方体,都会经过凸透镜会聚,从而在空气层中形成一个会聚光束.综上分析故选B.
【分析】(1)根据正方体内空气层的形状可以确定,空气层的左边和右边的石英体部分构成了两个凸透镜.(2)当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时,根据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可以确定空气层中的光束情况.
5、【答案】A
【解析】【解答】解:此时荷叶上水珠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当透过附在荷叶上的水珠观察荷叶时,叶子相当于在该水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即此时可以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此时叶片上细密的纹理变得清晰可辨.
故选A.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答案】A
【解析】【解答】人的眼睛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当观众观看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时,这些画面相当于物体,能够通过晶状体和角膜成像在视网膜上。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看画面时,画面相对于眼睛是物体。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的现场照片时,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B.
【分析】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8、【答案】C
【解析】【解答】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
摄像头成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由于摄像头成的像比人本身小的多,所以面部应该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摄像头其实是凸透镜,光线经过凸透镜发生折射现象;
(2)注意比较摄像头和投影仪成像的大小;
(3)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u>2f;
(4)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
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所以成实像,
而移动时,物距逐渐变小,则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
故选C.
【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由物距大小决定.①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增大、像变大;②成虚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2)首先判断出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所成像的性质,再判断出物体从2倍焦距外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的变化,从而可以判断出像距和像的变化.
10、【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
B、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
C、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
D、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凹透镜;(2)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填空题
1、【答案】倒立;缩小;实
【解析】【解答】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析】摄像机成像原理和照相机一样,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答案】mm;强;前;凹
【解析】【解答】这部手机的厚度大约为7mm;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来进行矫正。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厚度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强,像成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矫正。
3、【答案】同一高度;缩小;0-26;38-50
【解析】【解答】(1)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距B点5厘米的位置有两个:一是60cm处,此时像距v=60cm 50cm=10cm f,不能成像;二是70cm处,此时像距v=70cm 50cm=20cm,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在0 26cm之间,若要得到烛焰的虚像,应使蜡烛位于一倍焦点以,即在光具座38-50厘米的刻度线之间。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缩小;0-26;38-50.
【分析】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像机
u=2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
f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4、【答案】凸;会聚;远
【解析】【解答】如图字母被放大了,而凸透镜有成正立放大虚像的特点,所以这个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远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可以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光线进入眼中以前使光线会聚一些,使像前移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凸;会聚;远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可以矫正远视眼。
5、【答案】左;不变;凸透;会聚
【解析】【解答】解:(1)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
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但是入射角不变,折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也不变.(2)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能够会聚光线,所以使太阳光会聚在车身局部形成高温,使车漆失去光泽.
故答案为:左;不变;凸透;会聚.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光的折射;(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三、实验探究
1、【答案】照相机;右;不能;发散;近视
【解析】【解答】(2)当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物距大于两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相同。若蜡烛稍向透镜靠近,所成的像会稍微变大,且像距会变大,所以应向右移动光屏。当烛焰与透镜的距离为8cm时,即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此时成的是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眼镜后,光屏需要远离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将光线发散了,那么此眼镜为凹透镜,即是近视眼镜。
【分析】(2)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远离凸透镜;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内时,光屏上不能成像;(3)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使凸透镜成像更远,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2、【答案】(1)40.0
(2)向左移动透镜,向右移动蜡烛;变小
(3)下
【解析】【解答】(1)在如图位置,物距为60.0cm,像距为30.0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光的可逆性,当物距为30.0cm、像距为60.0cm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以用于演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只要将凸透镜移动到距离透镜30cm处,即40.0cm刻度处即可。
(2)在如图的情况下,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得与物人小相等,即需要像距和物距均等于二倍焦距,正确的操作是向左移动透镜,向右移动蜡烛,在此过程中光屏不动、蜡烛向右移动了,则会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变小。
(3)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像的位置会偏高,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的特性,为使像仍在光屏的中央,应向下调节透镜。
【分析】(1)凸透镜成像为实像时,物距和像距交换时,成像分别为放大和缩小的实像;
(2)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成像是等大的;此时物距和像距的总距离减小;
(3)凸透镜成像为实像时,物体降低时,凸透镜降低,像的位置降低。
3、【答案】(1)12
(2)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粗糙
(4)放大;投影仪
(5)凹透镜;近视
【解析】【解答】(1)由图乙可知,当透镜与白纸间距S=12cm时,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4min,所用的时间最短,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后该点的温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即为焦距f=12cm;
(2)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
(4)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和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若撤去光屏,人眼在图所示的位置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5)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靠近凸透镜,为使像能成在光屏上,应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块适当的凹透镜对光线进行发散,像才能成在光屏上,近视眼就是用凹透镜进行矫正的.
故答案为:(1)12;(2)成像在光屏中央;(3)粗糙;(4)放大;投影仪;能;(5)凹透镜;近视.
【分析】(1)理解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定义;
(2)实验时要使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目的是发生漫反射;
(4)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凹透镜。
4、【答案】(1)右
(2)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3)
【解析】【解答】(1)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即像距为50cm,大于二倍焦距,要使光屏承接一个倒立清晰的实像,物距应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应将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王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等于焦距,即蜡烛位于焦点上,此时是不能成像的,所以发现无论怎样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都无法呈现清晰的像,即原因是: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处不成像。(3)为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小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物距小于焦距,此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依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出蜡烛的顶点的光路图,即与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然后反射延长两条折射光线,交于一点,此点为蜡烛顶点的像,过此点向光轴作出垂线,垂线段为蜡烛的像,如图所示: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u>2f时,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u=f时,不成像;④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