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步检测
选择题
1.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不包括(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妥协解决所有争端 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 他在青年时代曾经写下这样的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下边表格归纳了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他是(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陈毅
3.1952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准备实行“一五”计划,国内需要大量资金,国际上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外交方针政策,不再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方针,将和平外交政策具体为五项行动准则。下面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
A.经济政策决定外交政策
B.外交政策受国内情况影响
C.意识形态是外交政策出发点
D.和平外交是基本国策
4.《日本经济新闻》称:“共产党中国通过这次会议,已经肯定地取得了世界上五大国家之一的地位。”这次会议指的是( )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日内瓦会议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5.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 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活动是(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万隆亚非会议的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B.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被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 美国在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中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部分
D. 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6.歌谣“鞠躬尽瘁好总理,万隆外交显智慧”反映的内容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7.读毛主席语录,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毛主席语录
“应当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广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5年万隆会议上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
8.原新华社国际部记者高梁回忆说:“那时的北京时间是10月26日的10点钟,通过以后……大家热烈鼓掌,鼓掌了两分钟,然后大家互相拥抱、握手、祝贺,有些非洲国家特别高兴,喊‘我们胜利了,中国万岁……’。”此情境的出现是由于( )
A.中国和苏联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席位
D.中国申请举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
9.万隆会议之前,除朝鲜、蒙古和越南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亚洲民族主义国家是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5国。而万隆会议后到1959年,短短4年间,就有尼泊尔、柬埔寨、埃及、阿尔及利亚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1960﹣1964年,又有加纳、老挝等14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由此可见万隆会议( )
A.推动了中国与欧美国家外交关系的发展
B.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C.提高了中国在联合国的重要地位
D.为中国在亚非地区的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10.2018年5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指令有关部门对华采取限制措施……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收关税,对此中国政府进行了大力度反击,你认为特朗普政府这一做法违背了我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哪一内容( )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D.互不干涉内政
11. 如图为“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表(累计)”,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段是图中的(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12.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将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这表明,中国的外交政策( )
A.出发点是处理好同其他国家的关系
B.主要针对周边国家
C.有利于中国同周边国家结盟
D.坚持和平友好发展原则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
(1)依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个建交高峰出现在什么时候,这一时期与新中国
建交的主要是哪一类型的国家?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
(2)新中国首先是针对哪一个国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为什么是在1953年底提出了这一原则?
(3)举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重要国际会议上付诸实践、发扬光大的一例史实。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材料二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1)材料一中的“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重大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这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还在哪次会议中展示了他外交家的风范?此次会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960年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与毛泽东围绕“50年以后中国的发展走向问题”展开了一段对话。请根据对话完成探究问题。
【历史之惑】
蒙哥马利:“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想问一下主席,中国大概需要50年,一切事情就办得差不多了……到那时候,你看中国的前途将会怎样?”
毛泽东:“你的看法是,那时候我们会侵略,是不是?”
蒙哥马利:“我觉得,当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以后,它应该很小心,不进行侵略。看看美国就知道了……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
(1)“蒙哥马利之问”反映了西方人内心深处的一种什么“历史逻辑”?
【释疑解惑】
毛:“要向外侵略,就会被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如果去,就要被赶走,这是历史教训。”
(2)毛泽东的回答与我国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哪一外交原则是一致的?
(3)下列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论从史出】
(4)日益富强的中国为什么不会出现“蒙哥马利之问”所反映的“历史逻辑”?
答案
1-5CBBCA 6-10DACDB 11-12AD
(1)时间:新中国成立初期。
类型:社会主义国家。
外交政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
国家:印度。原因:建国初期外交政策是“一边倒”,依附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阵营相对抗,1953年周恩来总理对印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后,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不绝对排斥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与一切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3)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14、(1)中国:周恩来;印度:尼赫鲁。意义: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日内瓦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15、(1)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日益强大的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
(4)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热爱和平;
近代中国饱受侵略和战争之苦,人民珍惜和平;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