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知识点回顾
意象 · 题材 · 表现手法
意象
草木类
意象 形象特点 作者感情
柳
松
竹
梅
菊
莲
挺拔、轻柔
惜别留恋
顽强、孤直
喜爱赞美
顽强刚正、谦虚
喜爱赞美
傲岸、奉献精神、淡泊
喜爱赞美
高洁、隐逸
赞美、隐居愿望
高洁、脱俗
喜爱赞美
意象
动物类
意象 形象特点 作者感情
蝉
杜鹃、子规
大雁、鸿雁
猿猴
马(骏马、战马)
马(病马、瘦马)
高洁
赞美
生命短暂
伤怀
啼叫哀婉
悲伤感怀
远途南迁
思乡念亲
哀转久绝
凄凉悲伤
矫健英武
壮志豪情
瘦小嘶鸣
凄苦怀乡
意象
地理气候类
意象 形象特点 作者感情
月亮
流水
春风
秋冬风
春雨、瑞雪
秋雨、寒雪
皎洁朗照
赏月愉情、团圆祈愿
残月孤照
怀乡念亲、凄凉悲伤
长流易逝
感怀伤感
温暖和煦
闲适愉快
寒冷猛烈
批判悲凉
滋润万物
祥和安乐
摧残草木
批判悲凉
七大题材及其常见情感?
山水田园诗
羁旅行役诗
赠友送别诗
边塞战争诗
咏物言志诗
咏史怀古诗
思妇闺情诗
山水田园诗·田园诗
1.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田园;
2.抒发一种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3.淡泊宁静,向往隐居生活;
4.厌恶官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
1.对xx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2.愉悦、轻松的心情;
3.对美景的留恋
1.思念家乡亲人;
2.羁旅之孤独寂寞;
3.仕途不顺的失意愁苦。
羁旅行役诗
赠友送别诗·送别诗
1.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想象分别后的孤寂、惆怅、落寞;
2.对友人的同情、关怀、担忧 ;
3.对友人的激励、劝勉、祝福。
赠友送别诗·赠友诗
1.对友人的思念;
2.对友人的赞赏;
3.期待与友人早日重聚。
边塞战争诗
1.对塞外雄奇壮丽景象的惊叹;
2.渴望建功立业和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3.对战争的厌恶,渴望早日结束战争,对统治者的不满;
4.思念家乡亲人。
咏物言志诗
1.对物的喜爱和赞美;
2.借物抒发己志(高洁傲岸、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咏史怀古诗
1.感慨个人遭遇,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2.抨击社会现实(借古讽今)
如:对昔盛今衰的感叹,凭吊古人的伤怀,对统治者的不满。
思妇闺情诗
1.对丈夫的关切、相思之情;
2.寂寞、冷清、后悔、怨恨之情。
常见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等)、虚实结合、用典、想象、象征、动静结合、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赋比兴等等。
诗歌鉴赏
情感解读
课堂目标
1.回顾相关诗歌知识;
2.学习情感解读的方法;
3.掌握方法在答题中的灵活运用;
如何分析诗歌情感?
1. 借助意象理解诗歌内容,归类诗歌题材;
2.关注诗歌背景,联系诗人背景;
3.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分析表现手法
例题1:
【江苏镇江中考】
送万巨①
卢纶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注】①万巨:人名。
1.判断题材
——赠友送别诗
2.理解内容
3.逐句分析情感
——————————依依不舍
伤感无奈——————————————————————
——————— ——————— 路途艰险
担忧之情
——————————
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
过关练习1:
【浙江杭州中考】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 :代指故乡。③羁宦 :离家在外地做官。
1.判断题材
——羁旅行役诗
2.理解内容
3.逐句分析情感
感慨时光流逝—————————
——————————思念家乡
牵挂家人—————————
—————————— 厌倦宦游
例题2:
金陵驿二首(其一)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②,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被押赴元都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草合:草已长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判断题材
——咏史怀古诗
2.理解内容
3.联系诗歌诗人
背景
题目: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天祥
文天祥系宋朝理宗时的状元,当都城危急时奉命去元营议和,因据理论争被扣留。冒死逃脱后转战各地以图复国,后兵败被俘。
文天祥被押解途中,船经零丁洋时,曾以《过零丁洋》一诗斥答元敌的劝降,留下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
在他被拘囚的四年中,每日面南而坐。统治者施尽伎俩对其百般折磨,在生死存亡间他坚贞不屈,矢志不移,四十七岁时慨然赴难。
他的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文天祥写下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豪壮爱国诗歌也成为千古名句。
例题2:
金陵驿二首(其一)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②,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被押赴元都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草合:草已长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判断题材
——咏史怀古诗
2.理解内容
3.联系诗歌诗人
背景
4.分析情感
—————————— 孤苦无依
——————————
——————————
—————————— 亡国之痛
题目: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过关练习2:
【江苏盐城中考】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⑴星河:银河。⑵谩有,空有。⑶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判断题材
——?
2.理解内容
3.联系词人背景
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浪漫主义
想象
题目: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例题3:
金陵驿二首(其一)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②,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被押赴元都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草合:草已长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 情景交融
———————————————————————— 设问
—————— 用典
1.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分析表现手法
———————————————————————— 对比
过关练习3: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①。
【注】①南冠、楚囚:《左传 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
仰视
俯瞰
动静结合
————————————用典
————— 拟人
课堂练习
【长沙中考】
折杨柳 · 杨臣刚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景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10.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4分)
11.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1.水、杨柳、马、春风,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与留恋。
2.诗人以物比人 ,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犹如行人离别。而将行者比作春风。只有您如春风殷勤吹拂折柳那样,带着深沉真挚的感情来为我送行。诗人巧妙地运用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化无情为有情,生动抒发了朋友之间悻悻相惜,依依不舍。
【浙江嘉兴】
送人之荆门
明 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12.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 、 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13.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2.(2 分)历史兴亡(人文遗迹)、自然风光(山水奇丽)
13.(3 分)答案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生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
【山东东营】
盆 池
杜牧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
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思想?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8.情感: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思想:超尘脱俗(或淡泊宁静,或天人合一)
9.答案示例:构思:总分相承,层次井然。先写凿池,灌水,映天,然后再写天空中的白云,明月,依序而进。第二句是总写,三四句是第二句的分写,条理清晰,颇具章法。
写法一:借助鲜明意象,创造幽淡境界。以碧绿之“苔”、蔚蓝之“天”、雪白之“云”、清澈之“月”这些淡雅纯净的意象,营造出淡泊雅静之境,体现出诗人超然脱俗、心契自然的思想情怀。
语言一:巧用修辞。示例,“白云生镜里”,把盆池比喻成明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倒映入池如同从镜中浮出的景象。
总结
1.意象题材
2.联系背景
3.表现手法
回归诗歌本身,逐句理解内容
回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