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复习及专题汇编
一、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一,金刚石,石墨,C60
名称 金刚石 石墨 C60
物理性质 外观 透明、正 面体形状的固体,有璀璨夺目的光泽 不透明的细鳞片状的固体,有金属光泽 C60分子形似 ,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其微晶粉末呈黄色
导电性 几乎不导电 的导电性能 几乎不导电
硬度 天然存在的 的物质 质脆
用途 制备新材料、制作新器件、医学应用等
二,无定形碳(属于 物)
(1)结构: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2)性质:木炭、活性炭具有 的结构,因而具有 能力,但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
(3)用途:①活性炭用于 , , 。②焦炭用于 ;③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吸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三,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 + O2 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 2CO
3、还原性:C + 2CuO 2Cu + CO2↑ (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小结:还原剂:夺去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元素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4Fe+3CO2↑ C+CO2 2CO
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O2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物理 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固态CO2俗名
2,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______燃烧,也______燃烧,不能供给____________。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④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此反应吸热热量,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CO2的用途:
⑴______(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⑵干冰用于____________、制冷剂
⑶肥料,作用等
二,CO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色气味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一般用 法收集。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纯净的CO在空气在中点燃时,能产生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注意】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必须先 。
②还原性:CO还原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现象:_____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_____色,石灰水 。
CO还原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 ,石灰水 。
注:①实验前,先通一会儿CO气体,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目的是__。
②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防止。
③剧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从而使,造成生物体缺氧,甚至危及生命。
3.CO的用途:因CO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 ;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 。
(2020年海南中考改编)
33.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下列除去二氧化碳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混合气体 B..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D.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44.某同学经查资料了解到二氧化碳会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实验l:取一小块经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的纸(以下简称“纸修),往纸上滴上几滴稀醋酸,纸变红色。
实验2:取一小块纸.往纸上滴上几滴纯净的水,纸不变色。
实验3:
实验4: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一会儿,用胶头漓管取其中的溶液滴到纸上,纸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 .
(1)实验2的目的是: ;
(补充实验3: ; .
(3)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21年海南中考改编)
14.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将工厂排出的气体(含较多CO2)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
A H2
工厂排出的气体 甲醇
(说明:吸收池中盛有饱和的K2CO3溶液,主要反应为:K2CO3+H2O+CO2=2KHCO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方法可以减少碳排放 B.可循环利用的物质A是K2CO3
C.分解池中的主要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
1、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 装置;根据气体性质选择 装置;
(
)
☆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
反应物的状态
气体 装置
反应条件(常温或加热、催化剂)
排水法( )
气体 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向 排空气法)
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向 排空气法)
3、证明制得的气体是所需气体。
4、根据上述思路以及实验操作要求确定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探究
1、药品: 和
2、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3、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收集装置:
4、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
5、实验室制取CO2的步骤:
①按要求连接仪器(从 到 ,从 到 )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入药品、固定装置(先加 药品,后加 药品)
④收集气体 ⑤验满 ⑥将集满CO2的集气瓶盖好毛玻璃片 放在桌面上
6、实验室制取CO2的注意事项: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浸在液面下,防止 。
②导管只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 。
③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为了 。
(海南中考改编)2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实验室制备、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填序号);
(2019年海南中考改编)
22.(12分)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 a 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明显现象,用烧瓶收集二氧化碳后,按D装置进行实验,挤压胶头滴管(胶头滴管中盛有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打开止水夹,形成红色喷泉。
有同学提出疑问,该实验中二氧化碳减少是否能证明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①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则需要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有 生成。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和结论) ;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应如何证明其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
四、低碳生活
一,温室效应的危害: 。
二,低碳生活的日常做法: 。
(2019年海南中考改编)4.下列做法不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
A.植树造林 B.使用一次性餐具 C.垃圾分类处理 D.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