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语的感彩,学习把“舅”字写美观。运用抓住事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
2、结合资料、联系上下文感受李大钊对革命工作的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
3、感知对比描写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并学习运用对比的写法进行小练笔,进行课文补白,使学生深切感受李大钊的坚贞不屈。
4、了解文中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引领学生感受李大钊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2、学习课对比描写及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难点:结合资料,采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感受李大钊的坚贞不屈。
三.教学过程:
师:请大家打开本子,放在自己的左上方,把课本放在面前,把钢笔放在桌子前面的凹槽里。做好准备了吗?好,上课!
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0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检查预习
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填写了自主预习卡(课件),批改预习卡时,发现大家对这几个词中的字音掌握不准确,现在,我们再来一起认读一下。请同学们自己练习读一读。(课件:加拼音的)谁来读?读音正确,同位俩互相读一遍。
我们来看这两行词语,你来读黑色的部分,你来读红色的部分。其他同学看,你发现了什么?师:你预习的很充分,联想到了课文内容,发现了这些词语的感彩。
在预习卡中生字书写一项,大家对“舅”字的书写不美观,一是上面臼字头写的过大,二是这个字写的过长。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个字。(注意:上面的臼字头要写扁些,让位给下面的部分,写时注意臼的笔顺,右面的横与左面的横相对,下面是一笔“横”。中间的田字比上面的臼字稍宽。下面的力字也要写扁些。)只有这样写,这个字才漂亮。请同学们拿出练字本来,把“舅”字写一遍。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好,同位两个根据刚才老师说的要点互相评价一下。根据同位的建议再来练习写一遍。
请同学们看到预习卡中的第二部分,这是课后思考题一。谁来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你来说。(师:对不对?这位同学语言简练,概括全面。还说出了这四件事相对应的内容。谁能用列小标题的方法说一说。好,你说着我把它板书下来。)
哪位同学结合板书来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那么,通过预习课文,李大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师:这是你心目中的李大钊。谁还想说?
大家从这四件事中,感受到李大钊的光辉形象,在这些事情的叙述中,有一些对李大钊言行描写的句子,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触动着我们的情感,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这些句子,把他标画下来,并在最能打动你的语句一边写写体会。
谁来读读你标画下来的句子。(谁还有补充?)
这些是同学们找出来的句子。我们来看第一句。
(三)被捕前
1、这个句子在“被捕前”这件事中,请大家出声读这部分内容,待会找同学谈谈你的体会。2、这位同学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体会到李大钊一心想着革命工作。
3、当时,李大钊面临怎样的情况呢?请同学们看预习卡中的资料袋1 看完了吗?谁能结合资料,再来谈谈体会?生1: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生2: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
4、xxx同学结合资料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请你通过朗读把你体会到的表达出来。
5、师:同学们,李大钊在说话时,他的态度是------的,请同学们注意红色的字,谁再来读?
6、让我们都像他这样来读。
7、除了这一处地方,文中李大钊烧掉书籍和文件也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课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丢到火炉里去。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件事在后面有一个交代,找到了吗?大家一起读。对,(课件)。像这样,前面提到了,后面有所解释、说明,这种写法就叫前后照应(板书:照应)师:采用前后照应的写法,我们就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本文还有几处前后照应的句子呢。
8、这一部分,作者正是通过对李大钊语言的描写、采用照应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李大钊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板书:高度负责)。
(四)被捕时
1、这是同学们找出的第二个句子。在哪件事中?对!这是对李大钊的什么描写?(神态动作)从中你体会到什么?(面对危险不慌张沉着、镇定)
2、很多同学在预习卡中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课件:作者在写这件事时,为什么写了自己的恐惧、害怕?)。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被捕时”这部分内容。
3、请你说一说?生:写我,是为了衬托李大钊面对敌人时的镇定、沉着。
4、说得对。这种写法就叫“对比”(板书:对比)
5、除了我与父亲的对比,文中还有一处对比,你找到了吗?
6、你来说。(课件:李大钊与敌人)
7、这一处对比又让你感受到什么呢?(敌人心虚、残暴,衬托了李大钊的无所畏惧)请同位两个互相交流一下。谁来说?
8、让我们合作着读一读这部分内容,来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女同学读黑色字体,男同学读蓝色字体,王老师读红色部分。(课件)
9、师:“父亲被捕”这件事中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李大钊的镇定沉着、无所畏惧。
(五)法庭上
1、我们再来看这两个句子,在哪件事中?对。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学习这两个句子。
2、请小组长选择学习哪个句子?学习第一个句子的请举手,学习第二个句子的请举手?请告诉组员。
3请看学习要求:自己默读句子,从句子中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大钊?看作者用什么方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做批注。组长组织交流,准备汇报
看第一个句子,哪个小组来汇报?
5、刚才这个小组,关注到对李大钊外貌、神态描写的词语感受到了他的坚贞不屈。
6、哪个同学来读出他的坚贞不屈?
7、大家看预习卡中资料袋2,这是介绍的李大钊在狱中的情况。请你为大家读一读。
8、请同学们结合这段资料,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再现李大钊狱中的表现,与法庭上描写父亲外貌、神态的语句形成照应。
9、请大家拿出本子,进行补白。(时间2分钟)(只写补白的内容)
10、谁来读读你的补白?师:这位同学运用对比的方法,抓住李大钊的动作、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坚贞不屈。谁再来读读你的补白?师:这位同学运用对比的方法,抓住李大钊的神态、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坚贞不屈。
11、下面,老师和这两位同学合作着读一读。(课件:音乐响,师生合作读。)
12、有同学在预习卡中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写狱中的情况?)谁来帮他解答?你来说?(方案一:说出来,师:你说的对,这就是回忆性文章的一个特点:尊重事实。方案二:说不出来,师:当时作者看到狱中的这一幕了吗?生:没有。是呀,因为没看到,所以没有写,这就是回忆性文章的一个特点:尊重事实。)
13、十六年后,回忆起法庭上的这一幕,父亲当时的外貌、神态仍历历在目,想到他在狱中所受的酷刑,女儿李星华的内心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之情。让我们体会着她内心的情感,齐读这句话。(课件)作为读者的我们,在读到这这处句子时,一个坚贞不屈的李大钊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请大家再读。
14、看这个句子(课件)哪个小组来汇报?师:刚才这个小组,抓住对李大钊眼部动作、神态描写的词语,采用联系下文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忠于革命。(板书)
15、我们一齐通过朗读来体会这一点。
16、大家看,“法庭上”这件事,作者采用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方法,让我们感受到李大钊的坚贞不屈、忠于革命。
(六)总结课文
师:我们就学到这里。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着作者的情感,再来回顾女儿眼中的李大钊。当女儿提笔写下这段话时,她的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读(课件);被捕前,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坚决不离开北京,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读(课件);被捕时,面对残暴的敌人,他无所畏惧,读(课件);法庭上,饱受敌人摧残的父亲坚贞不屈,读(课件),他心中充满了对于革命必胜的信心,所以面对亲人的哭喊,他,读(课件)。(七)课下推荐
师:同学们,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有许许多多像李大钊这样的革命先辈。我们缅怀他们,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课下请同学们阅读革命小说《红岩》,感受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