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画杨桃》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13个生字,多准多音字“倒”,会写“摆、图”等10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摆”,会写“图画、老师”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画杨桃》,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你见过杨桃吗?我们生活在北方,杨桃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水果(课件出示杨桃的资料)今天,老师也带来两个杨桃,大家看看杨桃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水果有什么不同。(杨桃放在讲桌上)
3、小结:杨桃这种水果与众不同,棱角分明,和我们平时见到的水果非常不一样。《画杨桃》这篇课文写了关于杨桃的什么事情呢,我们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
1、带拼音识字,指名分行读词语。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生字词你会读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
2、去拼音识字,排火车读词语。带有拼音的词语同学们读得非常棒,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我们来排火车读。
3、难记字识记同学们预习得可真不错,老师来考考大家,大屏幕上的这些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评价。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4、指导书写“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里面的这个生字,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摆”的右上部中间是两竖;播放视频,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强调写字姿势。
5、指导多音字“倒”。“倒”是本课的多音字,谁能用不同的读音组词?(课间出示读音和词语),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6、“摘杨桃”游戏,巩固识字。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摘杨桃”的游戏,如果你能读对杨桃上的词语,这个杨桃就归你了。谁坐得端正老师就叫谁。
7、读课文相关段落。生字词大家都掌握得不错,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老师找几个难读的段落考考你。(课件出示课文的1、9、17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段落,相机评价。
(三)学习课文。
1、课文大家预习得不错,生字词语都会读了,课文也朗读得正确流利,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呢,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相机评价。谁来说一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呢?学生交流。
2、(课件出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再请同学读读这句话。
3、(突出: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拿出词卡)谁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贴词条)(出示句子: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我找同学来读读这个句子,对比一下哪个句子更好一些,好在哪里?学生交流。把这个词重叠起来产生的效果就是不一样。你还能说出哪些这样的词语?以后如果你在写文章的时候,能用上这样的词语就更好了!4、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画出来的杨桃是什么样子呢?——像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为什么呢?学生交流。请你读读这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想想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如果学生说不出,可以引导:大家看看我坐的位置在哪里?)谁能说一说咱们班前排靠边的位置都有谁?这就是前边靠边的位置。
5、正因为“我”坐在前排靠边的位置,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是类似于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但是我依然(引读: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读到这里,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就叫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
6、但是,当同学们看到这幅画时是怎样的反应?(哈哈大笑)(板书:同学们:贴:哈哈大笑)请你来读读这句话: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谁再来读一读。大家听出什么来了?你得读出这种反问的语气来,谁再来读。(如果学生读不出来,老师示范读,学生再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老师听出来了,你读出了感叹的语气。问号和感叹号读出了同学们对“我”这幅画的什么呀?(嘲笑,疑问......)所以同学们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起来,这里的哈哈大笑是一种——嘲笑(贴:嘲笑)
7、老师又是怎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1自然段,边读边把描写老师的语句标画下来。
8、当听到同学们的嘲笑后,老师是怎样的态度?学生交流后出示第5自然段。这一段中用连续的动词写出了老师的表现,你找到了吗,请同学们圈画出来。老师也找出来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请你把圈出来的动词读一读。
9、“审视”是什么意思?从老师一系列的动作中,你读出了什么?(引导:你觉得老师对这件事是一个什么态度?老师没有简单地直接评价谁对谁错,而是用实际行动去观察,去实践,然后来教育大家)谁能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读的时候注意你圈画出来的词语。(提醒:你读的时候把老师动作的词语读重一些。)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对读,学生读动词。
10、然后举起我的那页纸问大家:(师举起“我”画得那幅画)师生对读。标红感叹号。老师听出来了都读出了感叹的语气,你读出了什么?(嘲笑,对我的不相信......)
11、这个时候,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课件出示第10——11自然段)(贴:严肃)你见过老师什么时候的表情是严肃的?(生气)引读:半晌......“半晌”是什么意思?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么长的时间,老师在想什么呢?
12、引读: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破折号变红,(走下讲台)师:画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吗?
生:好——笑!大家一起来!师:画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吗?生:好——笑!大家都把这个破折号读出来了,读出了声音的延长,此时的同学们依然在——(嘲笑)
13、引读: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课件出示课文12——16自然段)什么是“轮流”?一个一个的......这就是轮流。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引读对话。)(评价:你走到课文中去了;你读得真投入!)这里的标点符号变成了——(......),有什么作用呢?标点符号真是个魔术师,刚才还是感叹号,现在变成了(省略号和句号),谁能再来读一读?读得真好!你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大家都明白了嘲笑我是不对的。)14、谁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指名朗读。)
15、这时,老师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和颜悦色(课件变红,贴:和颜悦色),什么是“和颜悦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老师看到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老师开始对我们进行教育,和颜悦色的说——齐读。
16、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就像文中的“我”——坐在前排靠边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类似于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所以,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还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四)拓展延伸。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于画杨桃这样的事例,谁来说一说?你理解得真不错!正如著名宋代大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这首诗所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者看庐山的角度不一样,看出来的庐山的样子也是各不相同。生活中很多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都要注意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什么是“教诲”,老师的教诲影响了我的一生,也让同学们受益一生,再来读(课件出示老师的教诲。)
(五)小结。希望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也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