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5 10:0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教学目标:
根据游览路线了解各处景物特点,领悟作者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游览路线了解各处景物特点,领悟作者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和叶老一起游览了双龙洞,并且知道作者是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作者游览的大致过程并把线路图补充完成。预设: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穿过孔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路上双龙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预设:作者是按照游览顺序来写的。
(二)抓住重点段落,感知景物特点,领悟写景方法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课文4~5自然段,找出描写外洞和孔隙的句子,画出关键句,概括景物的特点。(讨论5分钟)做批注:从(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_______(特点)。小组汇报:预设1组同学汇报:请同学们看到第4自然段,“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从“仿佛到了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八百个人”中体会到外洞又宽又高又大的特点。师:回答的非常完整,准确,给1组一颗小星星。出示课件: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师:指名读。
师:作者怎样写出外洞高、大的特点?生:通过自己真实的感受来写的。(板书:真实感受)师:请同学们续写。走进去,仿佛到了。预设1:走进去,仿佛到了科技馆,里面非常大,放一百只飞机模型都不会拥挤。预设2:走进去,仿佛到了恐龙博物馆,里面非常大,放一百只恐龙化石都不会拥挤。预设3:走进去,仿佛到了图书馆,里面非常大,放成千上万的书都不会拥挤。
师:同学们续写的非常好,运用真实感受的方法来写非常形象,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外洞的高大,这种方法你会了吗?请你再来仿写一下。这棵树真大,。预设1:这棵树真大,十五个人围着才能抱住它。预设2:这棵树真大,成千上百只鸟在这棵树上栖息。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接下来请小组继续汇报展示。预设2组同学:请同学们看到第5自然段,通过(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这句话中再没法容第三个人可以看出孔隙窄、小的特点。
师:2组同学讨论的结果很准确,思考很认真,奖励一颗小星星。
师:这里作者是怎样写的这个特点呢?生1:通过作者直观的描写具体写出孔隙的窄、小。(板书:直观描写)师:回答的很准确。
师:在我们印象中孔隙是什么样子的呢?生:很小的一个小洞。
师:在这里作者说一个能放一只船的地方叫孔隙你觉得合适吗?生:这里不明白为什么叫孔隙啊,老师。
师:老师打一个比方,假如一盒粉笔把它放到外面,你从四楼往下看和你在教室这样看一样吗?
生:不一样,从四楼看就很小很小了。
师:对呀,作者刚从能装上千人的外洞进来,肯定觉得孔隙小的不得了啊!预设3组同学:从“自以为.......可是还能感觉......我又感觉......”是从作者感受的角度描写孔隙的狭小。
师:回答非常准确,思考很认真,奖励三组两颗小星星。
出示: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生共读;男女生合作共读;请同学们闭上双眼老师一边读,学生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情。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作者,你在孔隙的时候,马上就要被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想象一下你的心情是怎样?生:非常害怕、紧张、担心。
总结:在过孔隙时,叶老按游览顺序,将见闻、感受,生动具体地记录下来,使人身临其境,这就是游记的典范。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掌握了用作者自身感受、直观描写的方法把事物写清楚。接下来让我们练一练,光说不练假把式,请看大屏幕:(四)学以致用观察你的校园或公园的景物特点,试着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三、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游览顺序自身感受写清事物特点的方法直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