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7.2.5 生物的变异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B.变异对于每个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C.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D.“太空椒”具有的优良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2.下列实例中应用了转基因技术的是( )
A.太空育种 B.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
C.培养抗虫棉 D.试管婴儿
3.下表是某学习小组探究“花生果实大小变异”所测得的数据,分析错误的是( )
花生品种 品种一 品种二
长轴长度(毫米) 22 24 25 28 32 34 36 38
样品个数 2 4 20 4 3 20 5 2
平均值 23.47毫米 34.4毫米
A.该小组采用的是抽样检测的实验方法
B.此实验可提出的问题是: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因为品种不同引起的吗?
C.实验测量结果可用柱形图表示,也可在坐标纸上绘制曲线图
D.品种二的花生果实长轴长度的差异一定是由于种植环境不同引起的
4.多少年来,关于遗传和变异的木质,一直吸引着科学家探索的目光。关于它们的研究人类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体的所有性状是否表现只与基因有关
B.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收获的也一定是饱满粒大的
C.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隐性性状
D.变异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可能,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
5.下列变异不能遗传的是( )
A.经过多代选择,繁育,培育出的高产奶牛
B.一对毛色正常的虎生下一只白色幼虎
C.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的
D.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种子,从中选出优质高产新品种
6.2021年10月22日至26日举行了第28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丰富多样的“太空蔬果”。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 )
A.果实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太空蔬果”的口感发生了改变
C.太空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太空蔬果”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
7.下列遗传育种过程中,没有改变遗传物质的是( )
A.将本地黄牛与引进的荷斯坦-弗里生奶牛杂交,选育出高产奶牛
B.载人航天飞船携带的植物种子接受宇宙射线,用于诱变育种
C.用无刺的花椒枝条作为接穗进行嫁接,培育出便于采摘的无刺品种
D.用高产易倒伏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获得高产抗倒伏小麦
8.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没有变异提供素材,生物也可以不断进化
B.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有利于该生物生存
D.在农业中,人们可利用对人有益的变异来改良或培育新品种
9.某同学发现一个萝卜长在地下部分的表皮颜色为白色,长在地上部分的表皮颜色为浅绿色。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表皮颜色变化是温度影响的结果
B.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遗传物质不同
C.控制表皮颜色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D.性状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0.下面关于生物变异后性状是否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任何变异的性状都能遗传
B.变异后的性状还可能发生变异
C.仅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不可以遗传
D.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遗传
11.下列谚语中没有描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是( )
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B.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打破砂锅问到底
12.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田里种植甲、乙两种花生,收获后对甲和乙果实的长轴进行抽样测量,结果如下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长轴(毫米)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甲的数量 3 7 9 11 5 2 2 1 0 0
乙的数量 0 0 1 3 6 8 10 7 3 2
①甲和乙果实的长轴长度都存在个体差异
②该探究实验进行了随机取样,且样品有足够的数量
③甲和乙两个品种间的差异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④将长轴为36毫米的乙花生种子种下去,收获的果实一定都是大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神舟七号”搭载的茄种培育出了佛手状茄子。这种培育新品种的技术属于( )
A.仿生技术 B.细胞核移植技术 C.太空育种技术 D.杂交育种
14.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应用实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产水稻的培育,应用了杂交育种技术
B.利用酒曲制作米酒,应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
C.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应用了转基因技术
D.利用羊的乳汁生产人凝血因子,应用了克隆技术
15.育种专家们常用射线对普通棉花种子进行处理,射线处理的目的主要是( )
A.破坏种皮,利于萌发 B.获得不可遗传的变异
C.提高种子的生命力 D.使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16.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父母都是双眼皮生下单眼皮的女儿 D.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二、综合题
17.下图一表示人的生殖和发育部分时期的流程图,图二表示控制眼皮性状的一对基因,图三表示某一对染色体组成。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产生生殖细胞A的器官是__________;A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
(2)过程1称为__________,形成细胞C的场所是__________;假如一个性状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由儿子传给孙子,那么决定这个性状的基因可能的位置是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
(3)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中,其中一对如图三所示,这人的性别是__________。
(4)若图二代表母亲体内控制眼皮性状的一对基因,则母亲生殖细胞中控制眼皮性状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若母亲实施了双眼皮美容手术,这种性状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18.下表是某家庭成员某些特征的调查结果,请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父亲 母亲 女儿
眼睑的形状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有无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无耳垂
舌头能否卷曲 能卷曲 能卷曲 能卷曲
(1)父母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此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人的耳垂性状,分为有耳垂与无耳垂,这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
(2)假如双眼皮基因为A,单眼皮基因为,写出家庭成员控制眼睑形状的基因组成:父亲___________,女儿___________。
(3)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孩子眼睑的性状为双眼皮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
(4)人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
19.中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延续和拓展,中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美丽的丝绸是以“蚕宝宝”吐出的细丝为原料织成的,如图是家蚕生活史中不同时期的形态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其理由是家蚕的[ c ]__________和[ f ]_________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2)家蚕的发育为___________发育,其理由是家蚕的发育需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
(3)图[a]所示的家蚕的行为说明家蚕的生殖是_________生殖。
(4)养蚕的目的是利用蚕丝制作绸缎。生物兴趣小组发现蚕茧有黄色、白色等不同类型,黄、白色蚕茧在生物学上可称为________性状,生物兴趣小组选用黄茧蚕与白茧蚕杂交,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站果,则黄茧是________性状,如果控制茧色的基因用A、a表示,则子代家蚕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亲代有白茧蚕,但子代全部为黄茧蚕,这种亲子代性状出现差异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是不定向的,根据是否适应环境,利于自身生存,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变异分为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
【详解】
A.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在自然界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的,A正确。
B.生物的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可以使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因此变异对于每个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B正确。
C.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如果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以遗传给后代,C正确。
D.“太空椒”是由于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具有的优良性状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D。
2.C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之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详解】
A.太空育种是普通种子经过卫星搭载后,在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的诱发使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经选择培育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A不符合题意。
B.让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目的是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获得高产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应用的技术手段是杂交育种技术,B不符合题意。
C.抗虫棉目前分为转基因单价抗虫棉和转基因双价抗虫棉。转基因单价抗虫棉是将种细菌来源的、可专门破坏棉铃虫消化道的Bt杀虫蛋白基因经过改造,转到了棉花中,使棉花细胞中存在这种杀虫蛋白质,专门破坏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消化系统,导致其死亡,而对人畜无害的一种抗虫棉花,C符合题意。
D.试管婴儿又该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具体地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试管婴儿”技术是解决男女不孕的一项有效措施,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D错误。
故选C。
理解掌握转基因技术、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及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3.D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
A.选取花生时随机选取,该小组采用的是抽样检测的实验方法,A正确。
B.由题干“探究花生果实大小变异”可知探究问题为:“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因为品种不同引起的吗?”,B正确。
C.选择和设计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实验测量结果可用柱形图表示,也可在坐标纸上绘制曲线图,在作图时以果实的长度横坐标,以个数为纵坐标,进行描点连线,C正确。
D.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有可能是环境引起的,也有可能是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D错误。
故选D。
4.D
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
不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详解】
A.生物的性状不仅与该生物体内基因有关,还与环境有关,A错误。
B.生物存在变异现象,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收获的不一定是饱满粒大的,还与环境有关,B错误。
C.当基因型为aa时,隐性性状可以表现出来,C错误。
D.达尔文认为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因此,变异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使生物不断进化。所以,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D正确。
故选D。
5.C
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
A.高产属于变异,经过多代选择,繁育,培育出的稳定遗传的高产奶牛,这是可遗传变异,A不符合题意。
B.一对毛色正常的虎生下一只白色幼虎,这属于遗传物质的改变,类似于人类白化病,这是可遗传变异,B不符合题意。
C.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的,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D.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种子,引发基因突变,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这属于可遗传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1.人工选择育种通过生物繁殖后代会出现各种变异,不断从中选择繁殖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从而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方法,如人工选育高产奶牛等。
2.杂交育种不同种群、不同基因组成的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如杂交水稻等。
3.诱变育种通过采用射线照射和药物处理等手段,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如太空椒、无籽西瓜等。
4.转基因育种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细胞内,并使得被转入细胞表现出新基因的特性,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如转基因猪等。
【详解】
通过卫星搭载培育出的太空椒,它的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其根本原因是:太空椒的培育是利用太空中射线的照射,进行诱变育种,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故选C。
7.C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①高产奶牛——人工选择培育;②抗倒状高产小麦——杂交(基因重组);③太空椒——诱导基因突变;④高糖甜菜——染色体变异。
【详解】
A.将本地黄牛与引进的荷斯坦-弗里生奶牛杂交,选育出高产奶牛,原理是基因重组,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A不符合题意。
B.载人航天飞船携带的植物种子接受宇宙射线,用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B不符合题意。
C.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所以,用无刺的花椒枝条作为接穗进行嫁接,培育出便于采摘的无刺品种,没有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C符合题意。
D.用高产易倒伏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获得高产抗倒伏小麦,原理是基因重组,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难度适中。
【详解】
A.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素材,故没有变异,生物不可以进化,A错误。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可能朝着有利方向变异,也可能朝着不利方向变异,最终都会通过自然选择保留那些有利变异,B错误。
C.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变异都有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但这些变异并不是永远有利于该生物生存,C错误。
D.农业中,人类经常利用有利变异来改良或培育新品种,如抗倒伏小麦,太空椒等,D正确。
故选D。
9.D
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
【详解】
萝卜的根长在地上的部分能接受光的照射,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地下部分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是白色的。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萝卜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达的性状不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选D。
10.A
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
A.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
B.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当控制这些性状的遗传物质再次发生改变后,那么已经的变异后的性状还可以发生变异,B正确。
C.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
故选A。
11.D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据此解答。
【详解】
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体现遗传现象,A不符合题意。
B.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变异现象,B不符合题意。
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遗传现象,C不符合题意。
D. 打破砂锅问到底,没有描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12.A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
①结合题干表格的信息可知,甲和乙果实的长轴长度不完全相同,存在个体差异,①正确。
②不管是哪种取样方法,都必须做到随机取样,以便减小误差。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结合题干和表格信息可知,该探究实验进行了随机取样,且样品有足够的数量,②正确。
③甲样本个体间或乙样本个体间性状的差异是由于环境不同而引起的,是不可遗传的变异;而两个样本组间的差异是遗传物质不同而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所以,甲和乙两个品种间的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③错误。
④将长轴为36毫米的乙花生种子种下去,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收获的果实不一定都是大的,④错误。
故选A。
13.C
科学家认为,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高真空,微重力和大量银河宇宙射线的强辐射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引起基因突变。由于亿万年来地球植物的形态、生理和进化始终深受地球重力的影响,一旦进入失重状态,同时受到其他物理辐射的作用,将更有可能产生在地面上难以获得的基因突变。
【详解】
A.仿生技术是将生物的特点应用到生活中,不符合题意,A错误。
B.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细胞核培育产生新个体,如克隆羊,不符合题意,B错误。
C.佛手状茄子受到太空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异,通过该种方式培育产生的品种用到了太空育种技术,C正确。
D.杂交育种指不同品种选择培育,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如杂交水稻,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14.D
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来生产有用物质,或为人类提供某种服务的技术。
【详解】
A.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故高产水稻的培育,应用了杂交育种技术,A不符合题意。
B.发酵一般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工业原料或产品的过程,故利用酒曲制作米酒,应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B不符合题意。
C.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DNA重组、转化等技术将特定的外源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生物中,并使之产生可预期的、定向的遗传改变,故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应用了转基因技术,C不符合题意。
D.克隆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故利用羊的乳汁生产人凝血因子,没有应用克隆技术,应用了转基因技术,D符合题意。
故选D。
15.D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遗传育种在农业实践上的应用,思考解答。
【详解】
通过高能量、大剂量的y射线照射处理,使得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DNA分子中,氢键等最容易被y光量子撞击离开原来的位置,虽然生物有自动修复的本领,但是,在大剂量高强度持续累积照射的情况下,修补速度慢于破坏速度,当停止照射或刺激后,生物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试图重新变回原本的样子,但是,由于先前的照射或刺激的时间太长,DNA的双螺旋结构被打乱,要变回原来的样子的几率变得无限小起来,这就导致了遗传变异,这样的变异有好也有坏。所以我们需要把种子种出来,研究它们的成长性状,记录,并通过两到三代的持续优化,从而筛选出优良的品种,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16.B
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
【详解】
A.“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反映了生物存在的变异现象,A错误。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B正确。
C.“父母都是双眼皮生下单眼皮的女儿”是变异现象,C错误。
D.“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是变异现象,D错误。
故选B。
17.(1) 睾丸 22条+X或22条+Y
(2) 受精 输卵管 Y
(3)男性
(4) b 不能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3)图一中A精子、B卵细胞、C受精卵、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1受精。
(1)
睾丸是男性主要的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A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男性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是22条+X或22条+Y。
(2)
A精子与B卵细胞在②输卵管内结合,形成C受精卵,完成1受精作用,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图中看出男性传给儿子的性染色体一定是Y,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因此假如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由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位于Y染色体上。
(3)
图三中的性染色体是XY,其中比较长的是X,比较短的是Y,表示男性。
(4)
母亲基因型为bb,卵细胞中的基因是b,如果这位母亲实施了双眼皮美容手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其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这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18.(1) 变异 相对性状
(2) Aa aa
(3)75%
(4)基因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
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在被调查的家庭中,父母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这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属于生物的变异现象。有耳垂与无耳垂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2)
假若双眼皮基因为A,则单眼皮基因为a,女儿是单眼皮的基因组成为aa,其中一个a一定来自父母,而父母都是双眼皮,因此父母双方的基因组成为Aa。所以父亲、母亲、女儿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aa。遗传图解如图:
。
(3)
根据(2)题中的遗传图可知,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孩子眼睑的性状为双眼皮的可能性是75%。
(4)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随着生物的传种接代,基因能一代代地传递,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19.(1) 幼虫 成虫 形态结构 生活习性
(2) 完全变态 卵、幼虫、蛹、成虫
(3)有性
(4) 相对 显性 Aa 变异
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题图中,a交尾,b受精卵,cd幼虫,e蛹,f成虫。
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两种性状,而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在子代出现的性状的是显性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
(1)
家蚕幼虫身体柔软,具环节,有8对足;主要以桑叶为食,有退皮现象,化蛹前吐丝结茧;家蚕的成虫有三对足,二对翅,体表有鳞片;不取食,几乎不飞,雌雄交尾后,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死亡。由此可看出在家蚕的发育过程中,c幼体与f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
家蚕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故其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
(3)
题图中a示雌雄蛾交尾,即雄蛾将精子送入雌蛾的体内,完成受精作用,雌蛾再产下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故其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4)
遗传学上,将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蚕茧有黄色、白色是同种生物(蚕)同一性状(蚕茧的颜色)的不同表现形式(黄色和白色),故为相对性状。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没有出现了亲代的某个性状,则该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根据题图,黄茧家蚕和白茧家蚕交配,子代全是黄茧家蚕,可判断黄茧是显性性状,白茧是隐性性状,遗传图解如下:
由图可知,子代家蚕的基因组成为Aa。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故亲代有白茧蚕,但子代全部为黄茧蚕,这种亲子代性状出现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