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05 13:2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4.7.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单选题
1.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这里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维系着我国北方的生态安全。下列对该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A.“山水林田湖草沙”指不同生态系统 B.可任意向沙漠中倾倒垃圾和污水
C.应把开采山区矿产资源作为首要目标 D.要尽量把森林和草原开辟为农田
2.“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目标”。目前,低碳生活正在成为一种追求时尚的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全世界都在倡导低碳。下列行为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 B.使用一次性纸杯、塑料袋、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C.禁止焚烧秸秆,可利用秸秆生产沼气 D.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3.下列措施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的是
A.绿色出行 B.开发清洁能源
C.植树造林 D.焚烧垃圾
4.“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命运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源于自然
B.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
C.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多引进外来物种
D.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5.下列有关赤潮、水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某些单细胞生物在淡水中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变色的现象
B.水华是某些单细胞生物在海水中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变色的现象
C.水体富营养化会使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引起赤潮或水华
D.引起赤潮或水华的某些藻类大量繁殖时释放的氧气多,有利于鱼类生存
6.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及其原因对应错误的是(  )
A.白色污染——大量废弃的包装塑料
B.重金属污染——汞、镉等进入自然环境
C.臭氧层破坏——大量使用氟利昂等
D.大气污染——向水体排放有毒物质
7.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 B.围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C.空矿泉水瓶回收利用 D.大量开采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8.如图标志中,表示可回收垃圾(物品)的是( )
A. B. C. D.
9.下列做法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A.垃圾分类 B.毁林开荒 C.焚烧落叶 D.喷洒农药
10.垃圾分类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废旧的电池,过期的药品应该扔到的垃圾箱是
A.餐厨垃圾 B.可回收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11.人类发展史中,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100年是( )
A.1601——1700年 B.1701——1800年
C.1801——1900年 D.1901——2000年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为努力实现这一伟大梦想,下列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
A.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现有植物资源 B.处理好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的关系
C.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来促进经济收入增长
13.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 )
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14.为了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我们应该低碳生活,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A.步行或乘公交车上下学 B.节约纸张,循环回收利用
C.为了方便、卫生,常使用一次性产品 D.爱护花草树木,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15.“低碳环保,绿色出行”是对每个公民发出的倡议,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是
A.使土地沙化 B.使水质恶化
C.使垃圾增多 D.造成空气污染
16.2019年11月15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新标准。下列有关垃圾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能量循环利用
B.厨余垃圾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
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题
17.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成为全应对气候变化,共同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
(1)提倡“低碳减排”,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 气体的排放量,减弱温室效应,造福人类.
(2)下列做法符合“减轻温室效应”的是_____
A.开采石油 B.砍伐薪柴 C.建水电站 D.建沼气池
(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你还有哪些建议:_____.
18.“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某项目式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两图所示资料。请分析作答。
(1)在题-1图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来源于过程______。
(2)题-2图显示1963-2019年间,无论全球还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都______。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______,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碳中和的趋势,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3)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请从以下两方面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各提一条要求。
Ⅰ、增加二氧化碳吸收:______;
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______。
19.今年初,我国部分城市连续出现雾霾天气,PM2.5指数偏高,PM2.5能穿过鼻腔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危害人体健康。请问:
(1)PM2.5入肺的通道:鼻→__→喉→气管→支气管。
(2)PM2.5通过肺泡后首先到达人体心脏的___,随后经过___(选填“体”或“肺”)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危害健康。
(3)远离雾霾,你可以做些什么?(请举一例)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饮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反之,不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态系统,其安全状况则处于受威胁之中。
【详解】
A.“山水林田湖草沙”,包括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等,A符合题意。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故向沙漠中倾倒垃圾和污水,也会影响其它生态系统,威胁生态安全,B不符合题意。
C.山区矿产资源也多集中于山地丘陵地带,在开采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原有森林植被破坏,威胁生态安全,C不符合题意。
D.开辟森林和草原为农田,农田在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远远没有森林和草原的作用答,进而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威胁生态安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详解】
低碳生活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主要表现在节电、节气和回收等三个方面,如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少开空调、少吹风扇、少看电视、及时关闭电脑)、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乘公交车、农田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建议父母适用沼气、太阳能热水器等新能源。使用一次性纸杯、木筷,是对森林资源的浪费,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塑料袋是一种难以降解的物质,大量适用会造成白色污染,B正确。
故选B。
3.D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称碳-氧平衡。
【详解】
A.绿色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A不符合题意。
B.开发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B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能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碳,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C不符合题意。
D.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D符合题意。
故选D。
“低碳环保”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与之相关的考题也成为经常考查的内容。
4.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
A.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这些营养物质和氧气源于自然,A正确。
B.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B正确。
C.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C错误。
D.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做到合理开发利用,会实现生物资源循环开发利用,保持生态环境稳定,D正确。
故选C。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5.C
“赤潮”和“水华”都是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而导致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形成的,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
【详解】
A.赤潮是某些单细胞生物在海水中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变色的现象,A错误。
B.水华是某些单细胞生物在淡水中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变色的现象,B错误。
C.“赤潮”和“水华”都是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而导致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形成的,C正确。
D.引起赤潮或水华的某些藻类会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D错误。
故选C。
6.D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详解】
A.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A正确。
B.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铅、汞、砷、镉,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B正确。
C.近年来发现臭氧层对生物的保护机能正在减弱,原因是制冷剂中的氟利昂、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尾气及工厂排放的废气都会破坏臭氧层,所以不用氟利昂(或氟里昂)作制冷剂或使用无氟冰箱、飞机使用清洁能源或飞机尾气经处理后排放、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都可保护臭氧层,C正确。
D.现代社会人们的滥砍乱伐,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使粉尘污染加重,大量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又加重了气体的污染,有害气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而不是向水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向水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属于水体污染,D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7.C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思想就是保护环境,减小环境污染,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会使水富营养化,增大藻类植物的生长,对渔业生成造成重大影响,故A不合题意。
B.围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会减小海洋面积,缩小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故B不合题意。
C.空矿泉水瓶回收利用,可减小环境污染,节约能源,故C符合题意。
D.大量开采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增大温室效应,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A
根据可回收垃圾是指能够回收再利用,既不污染环境又节约了资源,不可回收垃圾属于不能再利用,但可以集中处理。
【详解】
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A.图A为“可回收垃圾”的标志。这个特殊的三角形标志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它提醒人们,在使用完印有这种标志的商品的包装后,请把它送去回收,而不要把它当作垃圾扔掉; 它标志着商品或商品的包装是用可再生的材料做的,因此是有益于环境和保护地球的。 是可回收垃圾(物品),A符合题意。
B. 是禁止放鞭炮的标志,B不符合题意。
C.是禁止左转,C不符合题意。
D.是明火标志,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可回收垃圾”的标志。
9.A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
垃圾分类既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环保理念。毁林开荒符、焚烧落叶、喷洒农药都破坏和污染了环境,不符合环保理念。
故选A。
10.C
如今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①可回收物,是指生活产生的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物品。主要类别包括废纸类、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废旧木材等。②厨余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易腐烂、易变质发臭的废弃物。主要类别包括菜头菜尾、肉蛋食品、瓜果皮核、剩菜剩饭、碎骨汤渣、糖果糕点、宠物饲料、水培植物等。③有害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主要类别包括废电池类、废灯管类、废药品类、废化学品类、废水银类。④其他垃圾,是指居民家庭生活中产生的除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之外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混杂、污损、易混淆的纸类、塑料、废弃日用品、清扫渣土、陶瓷制品等生活垃圾。
【详解】
有害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主要类别包括废电池类、废灯管类、废药品类、废化学品类、废水银类等。所以过期的药品应该扔到有害垃圾桶。
故选C。
11.D
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了60亿大关。
【详解】
据图可见: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100年是1901~2000年。
故选D。
12.D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为努力实现这一伟大梦想,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现有植物资源,处理好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ABC不符合题意。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浪费了资源,促使环境的恶化,不符合习近平指出的生态理念,D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为了供养越来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发矿产导致了很多地方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人们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详解】
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A错误。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的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B正确。
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C错误。
D.大量排放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如酸雨和温室效应等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D错误。
故选B。
14.C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详解】
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机动车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属于低碳生活,不符合题意。
B.节约纸张,循环回收利用,属于低碳生活,不符合题意。
C.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木材浪费、森林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属于低碳生活,符合题意。
D.爱护花草树木,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属于低碳生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D
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或超过了有害程度,导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
【详解】
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目前全球50%以上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汽车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排放温室气体和废气越来越严重,汽车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甲醛、PM2.5等多种污染物,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
故选D。
16.A
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循环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绿色垃圾容器收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表示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织物和瓶罐等,用蓝色垃圾容器收集。有害垃圾表示含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包括电池、灯管和日用化学品等,用红色垃圾容器收集。其它垃圾表示分类以外的垃圾,用灰色垃圾容器收集。
【详解】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厨余垃圾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分解者可以把厨余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供植物利用,B正确。
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D.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A。
注意理解垃圾分类恶相关知识。
17. 二氧化碳 C 劝家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开车次数.多走路,少开车等
【详解】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1)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因此提倡“低碳减排”,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减弱温室效应,造福人类。
(2)开采石油,不利于减轻温室效应,A错误;砍伐薪柴,破坏了植被,不利于减轻温室效应,B错误;建水电站,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C正确;建沼气池,可以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但不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D错误。
(3)低碳就是节能减排,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例如:劝家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开车次数;多走路,少开车等。
18.(1)①②③⑤
(2) 持续增加 吸收量
(3) 植树造林 低碳出行
图中①分解作用,②③呼吸作用,④光合作用,⑤矿石燃料的燃烧。
(1)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矿石燃料的燃烧都能产生二氧化碳返回大气,图片1中可以看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微生物的①分解作用和动植物的②③呼吸作用,⑤矿石燃料的燃烧,因此在题-1图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来源于过程①②③⑤。
(2)
题-2图显示1963-2019年间,无论全球还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持续增加。“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由于人类的剧烈活动,大量工厂矿石燃料的燃烧,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吸收量,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碳中和的趋势,导致温室效应的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
(3)
碳中和是指: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故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低碳出行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9. 咽 左心房 体 为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应该做到: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使用清洁能源,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此题综合考查了呼吸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结合呼吸系统及血液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

可见,PM2.5入肺的通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2)如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图:
PM2.5颗粒物被吸入肺后,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经过血管肺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随后经过体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危害健康。
(3)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固体小颗粒,如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大雾天气可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为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应该做到: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使用清洁能源,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