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的基本情况;
2.知道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3.了解中日建交的情况;掌握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4.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概括问题的能力。
【知识框架】
【自主学习】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1)联合国成立于 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2)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
2.概况: ,第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影响:(1)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是 。
(3)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通过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关系演变: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是 。美国对中国实施 ,包围威胁、外交孤立政策。
(2)20世纪70年代初,特点是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改善 成为两国共同要求。
(3)1971年辛基格访问中国,特点是 。跨洋握手指的是1972年 访华,毛泽东和尼克松的手握在一起。随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 .
(4)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国 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2.中日建交:(1)1972年,日本首相 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原因:直接原因: 缓和。根本原因:建交符合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
(3)结果: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后,出现了外国与中国建交的 。
三、全方位外交:
1.中国奉行 政策, 在 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合作关系。
2.外交策略:(1)中国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 关系,注重同发展中国家的 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发展与 国家的关系。
(2)积极发展 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 。
(3)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 的合作,为建立 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4)广泛参与 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禁毒、难民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3.外交成果:中国形成 的外交布局。中国已与世界上 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 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多次举办 ,加强国际合作。
4.原因:中国 增强,中国的 不断提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力量。
【合作探究】
1、简述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原因:(1)从美国来讲
①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
③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
(2)从中国来说
①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
②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
③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2.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④外交家们的努力。
【练习巩固】
1.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指的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周恩来指出:“我们这次没有料到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的提案会被通过,而且是以压倒多数,就是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被通过?这对美国政府是个意外,对中国政府也是出乎意料?”材料评述的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万隆会议的召开
3.有学者对某大国关系有以下评论:“不是冤家不聚头、狭路相逢板门店”;“世纪之行大洋穿,人握手世界殊”。下列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抗美援朝、尼克松访华 B.抗美援朝、田中角荣访华
C.抗日战争、重返联合国 D.解放战争、万隆会议
4.“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我”应是( )
A.斯大林B.尼克松C.田中角荣 D.尼赫鲁
5.1972年尼克松访华,下飞机后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尼克松事后写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意味着( )
A.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B.中美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6.有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D.国共两党的“九二共识”
7.2021年1月13日,美国副国务卿克拉奇发推特称,蓬佩奥国务卿宣布开放美国政府与台湾交往的限制,给予台湾“自由国家”地位。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克拉奇上述言论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再次让中美关系处于了危险边缘。这表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是( )
A.美国对中国降低关税 B.中美切断联系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美双方对抗
8.下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和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
③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④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9.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邮票反映出我国的外交(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出现了与各国建交的热潮
C.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10.“一带一路”被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他强调,这不只是我国自身的发展,也要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的快车注重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共同推进,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还包括(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重新获得在联合国合法权益 D.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1.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不包括( )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某音像出版社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 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是( )
A.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 “扬眉吐气”“冰释雪融”“跨洋握手”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期待能收回战败国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但被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竟决定“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巨大的反差激发了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诉求。“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在国内引发了哪一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别从中、美两国的角度谈谈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说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3)根据材料三,概括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及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
(4)纵观中国百年外交的历史演进,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5BCABB; 6-10CCADD; 11-12DD
13.(1)收回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五四运动。
(2)由敌对到正常化。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应对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从美国方面看: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冷战中处于劣势,经济发展缓慢,等等。(各答出两点即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显著,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增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近代中国国力衰弱而饱受列强欺辱,现代中国国力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