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思想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20世纪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100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同时,在多媒体上逐个出现三位伟人图像)他们根据各自所处的时代特点和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共同领略和体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出示本节标题1.孙中山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
师: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
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看书并踊跃回答问题)。
师:20世纪初《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要想维护民族独立,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进行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而革命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因此,创立指导革命的理论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而孙中山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担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重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能够承担历史重任?
生:(看书、讨论、回答)
师:正是由于孙中山先生具有伟大的革命追求,丰富的革命实践,以及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因而能创立出革命的理论。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基本内容及评价
1.提出:
师: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政党──中国同盟会,并明确提出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引导学生齐答)
生(齐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基本内容:
师:同年10月,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下面,我们就从“是什么”,“为什么”,“缺什么”三个角度来把握三民主义。首先解决是什么?
生:(看课本、找答案、回答问题)
师: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呢?请大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和探究。(展示材料)
? 材料:
(一)今昔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 臾缓。
???????????????????????????????????????????──《民报·发刊词》
(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
生:(阅读材料,找出答案)
师:“异族残之,外邦逼之”,必须进行民族革命,因而提出民族主义,(强调“异族”是指满洲贵族,而并不是所有满族人);因“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必须进行政治革命,因而提出民权主义;为防止革命后可能出现“贫富不均”现象,孙中山认为还要进行社会革命,因而提出民生主义。
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升华)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夺取政权,是前提;民权主义就是要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政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想所在,是核心;而民生主义则是为了追求民生幸福,巩固政权,是补充与完善。三民主义就是围绕“政权问题”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系。三民主义涉及到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三民主义还有着明显的缺陷。那么,三民主义还缺什么?
生:(根据以往知识及老师的引导回答)
师:(简单概括)主张民族又不反帝,主张民权又不依靠国民,主张民生又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些局限性就决定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评价
师:(教会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即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生:(根据以上学习总结)
三、三民主义的社会影响
师:三民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请同学思考到底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师:1.引发了论战→推动了民主革命。
2.指导了斗争→推翻了君主专制。
3.颁布了约法→第一部民主宪法。
师:请同学们融入20世纪初中国的那场论战,以“要不要变法”为论题,模拟论战。
生:(积极准备,并模拟论战)。
? 学思之窗:
1913年,康有为成立孔教会,后又出版孔教杂志,开办孔教大学,还建议将孔教定为国教,以传统思想匡正民心。1914年,袁世凯到孔庙,举行祭祀大典,还去天坛顶礼膜拜,恢复祭祀制度。规定“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在中小学均应增加读经一科以抵制民主共和思想。一时间,尊孔复古思想到处泛滥。
思考:康有为曾经倡导维新变法,后来反对革命,这时又追随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谈谈你的看法。
生:(各抒己见)
师:不进则退,不能与时俱进,必将被时代所抛弃。与康有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孙中山具有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生:(观看录像,领略伟人的风采。录像内容: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的困惑,及苏俄、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
(由此导入下一个子目的学习)
四、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师:在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折。关于新三民主义,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提示进行自学。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
新三民主义新增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增加新内容的原因
从孙中山自身来看:
从共产国际和中共来看:
与中共革命纲领相比
缺少的内容:
缺少的根源:
历史影响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
新三民主义新增的内容
民族主义:提出了明确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增加新内容的原因
从孙中山自身来看:与时俱进,接受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从共产国际和中共来看:帮助孙中山
与中共革命纲领相比
缺少的内容:八小时工作制、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利、社会主义
缺少的根源:孙中山代表的阶级利益
历史影响: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师:强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存在区别的根本原因。(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师:弄清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请大家阅读材料,深入分析。
? 学思之窗:
这篇宣言,区分了三民主义的两个历史阶段。在这以前,三民主义是旧范畴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在这以后,三民主义是新范畴的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 ──毛泽东
结合材料谈谈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思考·回答)
师:新三民主义中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与灵魂。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社会影响。请同学们谈谈学习本节内容的体会。
生:(自由回答)
师:强调本节的主题──与时俱进。
小结:引用孙中山先生的三句话,一方面与大家共勉,另一方面作为对本节内容的总结。
第一句话,合乎人群之需要。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造了三民主义,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合乎了中华民族的需要。孙中山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80年了,但是,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换,这位推翻千年帝制和缔造共和的伟人,始终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
第二句话,适乎世界之潮流。为了适应世界潮流,他创立了三民主义;为适应世界潮流,在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后,他以伟人独有的超前意识,毅然选择了与俄国合作的道路,并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体现了一位伟人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孙中山先生用毕生的革命实践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将世世代代受到中华民族的尊敬。这也就是我要与大家共勉的第三句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这三句话,伴随着我们从历史走到了现在,也将伴随着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