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斋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苦斋记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11 12: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苦 斋 记刘 基中国名家书斋雅趣无止境斋 著名文学家、《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博学多才,为了达到学无止境的目的,读更多的书,识更多的理,便把书房命名为“无止境斋”。 惜字庵 清代史家黄宗羲一生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律历、数学等,作文时惜字如金,力求简洁,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斋名取名为“惜字庵”。 绿林书屋 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支持学生运动,被反动文人评为“学匪”。“学匪”住的房子,当然是强盗所在。因此,鲁迅先生把其寓所居住处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书房,起名为“绿林书屋”,以此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 学老庵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晚年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把书斋命名为 “学老庵”,寓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瓶水斋 清代诗人舒位,一生涉猎极广,知识渊博,写起诗来挥洒自如,得心应手。他“积三十年,成二千首”。可他自谦不足,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汪洋大海中吸出的一瓶水,故把书房取名为“瓶水斋”。 七录斋 明代著名文学家张溥,他小时候并不聪颖,看到别人看书过目成诵,常常气得捶自己的脑袋,骂自己愚笨。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每读一遍文章,就整整齐齐地抄录一遍,边抄边诵边记,然后投于炉火之中,重抄一遍,这样反复六七次,烂熟于心。天长日久,他握笔的右手长出了老茧。为了勉励自己,他就把自己读书的屋子取名为“七录斋”。 诚斋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任永州零凌丞时,非常尊敬力主抗金而遭贬的张浚,曾三次前往拜见。可是,张浚闭门谢客,三次不见。杨万里只得写信求见。张浚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接见了他,并勉励他凡事要正心诚意。杨万里深为钦佩,便把书房命名为“诚斋”。 二月庐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青年时求学于外,暑假返故里,依然苦读不辍。每年暑假约两个月,他都在家里读书。他风趣地把自己的书房称为“二月庐”。 龙虫并雕斋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著作甚丰,有浩瀚的专著,有精美的小品,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在这里,雕龙指专门所著,雕虫指一般的小文章、小意思,龙虫并雕,两样都干。”故他把自己的书斋取名“龙虫并雕斋”。 师牛堂 我国著名画家李可染把自己的画室命名为 “师牛堂”。他解释说:“牛给予人类的多,取之人类的少。人人学此精神,多给少取,社会主义事业何患不日进千里。”李可染先生以“师牛”自勉,毕生耕耘画坛,成为画坛大师,作品名扬海内外。此外,还有许多名人的书房名也很有趣,如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缘缘堂”,语言学家杨树达先生的“积微居”等。玄亭——西汉文学大师杨雄 饮冰室 ——梁启超 陋室 —— 刘禹锡 老学庵 ——陆游 七焚斋 ——张溥 绿林书屋 ——鲁迅 三味书屋 ——寿敬吾 羿楼——柳亚子 耕堂——孙犁 无止境斋——姚雪垠 晚晴居 ——苏金伞 “苦 斋”
是浙江龙泉人
章溢的书室名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政治家、文
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今县)人。元朝末年
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
不久弃官隐居。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因反对
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乃回乡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当地起义军。又著《郁离子》,以寓言形式批判元末暴政。元至正二十年(1360),到应天(治今江苏省南京市),劝朱元璋脱离韩林儿,并为其筹划用兵次第,参与机要,辅佐平定天下。朱元璋称帝,把他比为诸葛亮。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诸大典制,均参与议定。洪武三年(1370),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次年辞官。他性刚嫉恶,与淮西诸功臣不合,终为胡惟庸所陷,忧愤成疾而死。一说被胡惟庸遣医毒死。谥文成。他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兵法。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一反元末卑弱之风,有不少优秀作品,反映了元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与丑恶都有所讽刺。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及其他著述多种。 【解题】 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跸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就是通常说的书斋(z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什么斋记。
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另别人写。这篇文章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
这种性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写的。”而且“写得比较出色”。
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记,记载事物的文章。此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看出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楹 联( ) 中 伤( )
粟 菽( ) 茹 啖( )
拊 石( ) 清 泠( )
荼 蓼( ) 疏 粝( )
沸沸汩汩( ) 醉醇饫肥(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室十有二楹
⑵燕坐于华堂之上
⑶籍柔覆温之躯
有:通“又”
燕通“宴”,安逸,安闲
籍通“藉”,垫
3、文言实词:
岸外而臼中。即外岸而中臼,外面高,中间低。岸,高貌。臼,舂米的器具,用石或木凿成,中部凹下,此指其形如臼。
故植物中之。中:受到
能已积热,已:止,治,消散。
其洩水皆啮石出。啮:冲刷。
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茹啖:吃。
一旦运穷福艾。艾:止,尽。
不可以实疏粝,实:装满。
4、文言虚词:
剑溪之水出焉。焉:于是,这里。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之:助词,这里用于和中心词具有同一性的定语之后,可译为“这一类的”,下文“之草”、“之菜”、“之实”、“之笋”的“之”与此同。
久则弥觉其甘, 则:就,连词。
人莫知其乐也。 莫:没育谁,代词。
人知乐之为乐,“之”用于短语的主谓间以取消其独立性。
而不知苦之为乐,而:却,连词。
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则:那么,连词。
虽欲效野夫贱隶, 虽:即使,连词。
井以甘竭:以,因为。
5、古今异义:
古义:初食颇苦难。指味道苦涩
难于入口下咽。
今义:痛苦和灾难。
6、词类活用:
野蜂巢其间, 巢:做窝。用如动词。
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艰:以……为艰,形 容词的意动用法。
故遂择其窊而室焉。室:筑室,用如动词。
人知乐其乐。前一个“乐”用为动词,意动用法。
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 醉醇饫肥:酣饮味道浓厚的酒,饱餐肥美的肉食。醉,酣饮。饫,饱食。醇,酒质浓厚。肥,肥美。“醇”和“肥”在这里都用作名词。
籍柔覆温之躯。柔、温,都用如名词。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苦:使……困苦,使动用法。?劳:使……劳累,使动用法。 ?饿: 使……饥饿,使动用法。
整理疏通文意
苦 斋
所属 格局 位置
气候恶劣 植物特征 点出“苦”意。 苦之草
苦之菜
苦之实
苦之笋
植物皆乐此苦生于地
本该是甜的蜜也苦,
但苦有其用,
可治病除疾,
茶也苦得异样。
恶水中之鱼亦苦
言主人亦喜苦中之乐,
说建苦斋于此的原因。
从木、草、菜、果、蜜、茶、鱼等物之苦,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之来。 喜苦中之乐,
吃食之乐
游山玩水之乐。
直以“乐”字点出。
阐明“苦与乐,相为倚伏”的关系
批评膏粱之子只求安逸享乐,一旦遇到逆境就不能生活
引孟子之言,说明在困境中经受磨练,可以去苦就乐。
直接表明自己与膏粱之子相对立的苦乐观。
连引数典,一反一正,形成强烈对比,阐明自己苦乐观的正确。 收结全文,说明作记原因。 文章主旨:
本文记述了苦斋的地理环境和物产,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谈,从而说明苦斋命名的由来与意义,阐发了苦与乐的相为倚伏——苦生于乐,乐由苦来——的辩证关系与生活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匿安逸享乐的思想,表现了苦斋主人甘于苦中求乐的宽敞襟怀。 写作特点:
文章通篇紧扣一个“苦”字,环境是苦,物产是苦,人甘吃苦,故斋名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苦斋生活之乐,则由苦而来,
膏粱之子之乐,则由乐而生苦;
所举例证典籍,亦心与苦相关;
最后说明写作原由,也点出一个“苦”字。
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谈”苦与乐” (作文) 学习的苦与乐 驾一叶扁舟,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时何等的苦啊,以此比学海之苦真是形象而深刻。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程门立雪……在知识的海洋上自古以来就是以苦作舟,苦不堪言。 同学们常说:“学生时期是一生最苦的阶段。确实在理。清晨,闻鸡起舞,迎着晨风操练,伴着晨曦涌读的是学生,晚上,更深静夜,挑灯苦战的也是学生。 随着一年年的升级,一次次的升学,同学中患近视眼的人在逐渐增长,近视度也不断加大,同时,这是何等的苦啊! 自在安静的课堂上,大脑随着老师的讲解不停的转,眼看,耳听,受些,心记,全神贯注,不得松懈。 为了一道没解出的题,急的抓耳挠腮,下了课还在思考着难点,疑点,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考试成绩上不去,各方面的压力便随之而来……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一堂的人憔悴” 苦不胜言。 学习中的苦难以尽言。然而,学习中的乐却更多。 当你经过艰难的思索,推理,最后解出一道难题时,会喜形于色,当你在学习中取得优良成绩时。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当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解决了实际问题时,会乐在其中,当你中学,大学毕业,运用所学知识在祖国建设中做出贡献时,更会感到无限的幸福和欢乐,学习本身包含着权大的乐趣。凡是爱学习,刻苦攻读的人,都会乐在其中。 俗话说:“没有苦中苦,那有甜上甜。”学习中的苦与乐就是这样的,要想掌握真知识,真本领,不吃苦中苦,是不行的。对于学习来说,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与乐是对立的统一,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苦,不被暂时的困难打倒,从而信心百倍,持之以恒,为获得学习中的“甜上甜”而艰苦奋斗。只有这样苦中寻乐,以苦求乐,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奋斗拼搏,才能享受到胜利者无限的幸福与欢乐 学习的苦与乐
提起学习,有的同学说“很苦”,有的同学说“很乐”,我认为:“学习有苦也有乐!”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我之所以认为学习苦,苦就苦在:学习有时很枯燥,当你接受或学习新知识时,面对不懂得知识,看到一筹莫展的难题,体会到的是苦。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面对一张张成绩不佳的试卷,面对爸爸妈妈的责怪和老师的叹息,我体会到的是苦。此时我又想起同学们常说的那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正是我们当代学生心理的“写照”。也是要为我们学生减负的原因所在吧!可是面对一次次期中、期末考试和中考、高考的应试教育,我体会到的仍是苦,有时甚至苦极了!
   那么,学习又怎么是苦中有乐呢?每当我想起,从咿呀学语的娃娃到现在的初中生,从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已经基本掌握了初中生所具备的知识时,心中又不觉得苦。当我从刚入学的小学生,逐步成长为少先队员,在到现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我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学习,当然也有老师、父母的教育和帮助,此时我感到的是乐。当我面对一道道难题,通过老师的指导和教诲,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得出正确答案时,我体会到的首先是快乐,而且是由衷的无限的快乐。每当我设想将来要上高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在大学里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学到将来为社会、为祖国作贡献的知识和本领,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此时我感到的更是快乐,而且无穷的。
  学习的确实有苦也有乐。只有当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此时学习自然不只是枯燥无味,不再是无穷的苦,而是无限的快乐。所以,我认为:“学习是苦中有乐,其乐无穷!”
再 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