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能仿照诗歌的写法,写自己或者别人的快乐的童年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题解题
1.师:孩子们,咱们先欣赏咱班里几个孩子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谁就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2.师:孩子们,从你们的笑容可以看出,你们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今天我们就走进一群群孩子,感受他们童年的快乐,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出示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导书写“墨”
师:老师看了大家预习卡上写的字,感觉“墨”字写的不规范、端正的较多。出示田字格里的“墨”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田字格里的“墨”,要想把它规范、端正地写在田字格里,你想提醒一下同学们哪些笔画的写法?(生说)注意提示:上半部分笔画多而紧凑,“黑”的四点底要均匀铺开。“土”字要写的扁平,最后一横稍长。让孩子们在练习纸上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刚才提醒的笔画的书写。(提醒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 脚放平 一尺一寸一拳头)写完后自评:观察你写的那个墨字,如果向描的那个那么规范、端正就奖给自己一个笑脸,如果没有写规范、端正,希望你继续努力。)
2.概括每一首诗的主要内容
师:在预习卡中有这样一个题(出示:预习卡):每一首诗写了孩子们在哪里做什么?并写下来。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先让学生说。
师:看老师从他的回答中找两个关键信息来概括第一首诗的主要内容板书:溪边 钓鱼师引导孩子们找到规律:老师从他的回答中找的这两个关键信息分别是写什么的?(在哪里?做什么?)师;你们能运用这种方法来概括第二、第三首诗的主要内容吗?结合孩子们的回答板书:江上戏水 林中采菇过渡:课文描绘了三幅水墨画,下面我们去欣赏第一幅图画,看看“溪边 钓鱼”都画了些什么?
(三)学习课文,读出情感,找到方法学习第一首诗出示“学习提示”:1、自由读《溪边》,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结合画面读出自己的情感。2、在不明白句子后面画上一个“?”。
师:老师看到大多数的孩子都画了这个句子。出示: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师:谁能说说自己对于这个句子的理解?(生说)师:你很会读书,能结合这个句子上面的句子(圈出: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来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并贴到黑板上:联系上下文 联系上下文不仅是理解词语的好的方法,也是理解句子的好方法。
师:你们想看看这是一条多么绿的山溪吗?(出示:山溪图片)作者这样写的这条山溪:出示: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师:在这里作者把山溪比作了什么?(绿玉带)
师:为什么作者没有说山溪像:出示对比的句子:山溪像绿丝带一样平静。山溪像绿腰带一样平静。
师:你们很会观察,看这如玉带一样的山溪,不仅绿,而且绿的发光,绿的明亮,多惹人爱呀!这样的山溪你喜欢吗?读出自己的情感。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师:周围的景物是什么颜色的?(绿色),对呀,垂柳是绿的,山溪是绿的,人影是绿的,周围的一切都是绿的,唯独钓竿上立着的蜻蜓是红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在这一点红的衬托之下,画面美了,我们来夸夸这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师:你从哪儿体会到孩子们很快乐?
师:是呀,钓到鱼孩子们太高兴了,到底有多高兴?你看(出示钓到鱼的图片)他们笑着、欢呼着在草地上又蹦又跳,笑声、欢呼声也随着在草地上又蹦又跳。谁是那钓到鱼的孩子?读出自己的高兴。(出示: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看我们刚才在图画的帮助之下很好的理解了“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和“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借助图画”也是理解句子的好的方法。以后我们在读文章时,如果遇到有插图,一定好好观察,因为它对于我们理解文章有帮助。
整体感悟《山溪》
师:孩子们咱们一起来看第一幅水墨画,画面一开始是这样的:出示图片:静静的如绿玉带一样的溪水映着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鱼竿上,立着红蜻蜓(出示前四行诗句);空气仿佛停止了流动,塑造了一种静态的美。忽然(出示图片及最后两行文字),鱼上钩了,立即打破了这片宁静:溪水动了,人影动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动感十足,形成一种动态的美。这一静一动的转换,使画面变得生机盎然,充满乐趣。读出这一静一动的水墨画的美。自由读-----指名读这样还会读吗?-------背诵读 交流学习方法
师: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小节的?(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读出情感 )
小结:我们边读文字边想象画面,对于想象的画面有了自己的情感,把情感融入文字,读出情感。孩子们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是我们理解句子的第三种好的方法。(贴上:边读边想象)师:下面我们运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己学习《江上》和《林中》出示:自学提示1.从第二、三首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边读变想想画面,并且读出自己的情感。2.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句子,运用刚才我们理解句子的方法来理解,如果借助这些方法还理解不了,在句子后面画上“?”,我们再来共同解决。第二首诗预设1:没有不理解的句子师:第二首诗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没有)出示:第二首诗师:在读这首诗的过程中,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孩子们高兴地戏水)师:你从哪些词语或者句子感到了孩子们戏水的快乐?(生说---读出孩子们的快乐)交流到“你拨我溅笑哈哈”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戏水的孩子们的快乐?(笑哈哈)师:你是那个拨水的孩子,读出自己的欢乐。师:你们都是拨水的孩子,一起读出自己拨水的快乐。师小结:真的体会到了你们的欣喜若狂。交流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白牙。师:这里的“水葫芦”指的是谁?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戏水的孩子们的快乐?(两排银牙)这里描写的谁的快乐?(刚才孩子们还一起在水上嬉戏,忽然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过了一会儿,水面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调皮的一笑,露出了两排门牙,太兴奋了。)谁是那个兴奋的孩子,读出自己的兴奋师:现在,我们就是那一群孩子在江中戏水的孩子,在水里你泼我溅,在水里做着各种的游戏是多么的快乐呀!欢笑声此起彼伏。来读出自己的快乐。
师:理解了难理解的句子,现在咱们交流一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你从哪些句子感到了孩子们戏水的快乐?(生说---读出孩子们的快乐)交流到“你拨我溅笑哈哈”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戏水的孩子们的快乐?(笑哈哈)
师:你是那个拨水的孩子,读出自己的欢乐。
师:你们都是拨水的孩子,一起读出自己拨水的快乐。师小结:真的体会到了你们的欣喜若狂。交流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白牙。
师:这里的“水葫芦”指的是谁?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戏水的孩子们的快乐?(两排银牙)这里描写的谁的快乐?(刚才孩子们还一起在水上嬉戏,忽然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过了一会儿,水面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调皮的一笑,露出了两排门牙,太兴奋了。)谁是那个兴奋的孩子,读出自己的兴奋师:是呀:一群孩子在在江中戏水,在水里你拨我溅,在水里做着各种的游戏,是多么的快乐呀!欢笑声此起彼伏。咱们一起读一下,读出孩子们的快乐。第三首诗出示第三首诗及图片预设1:没有不理解的句子师:第三首诗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没有)出示:第三首诗师:在读这首诗的过程中,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并且读出自己的情感。重点指导: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出示: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评价:你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句子。 (贴:结合生活)师:出示“斗笠”,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斗笠”,你看它的样子,上面尖尖的,下面圆圆的,的确像雨后的蘑菇。(出示蘑菇)(树林中雨后才长出美丽的蘑菇,而也只有雨后孩子们才戴着像蘑菇一样的斗笠呼朋引伴到树林里采蘑菇,所以雨后戴斗笠的孩子们就像森林里的蘑菇一样。不过这蘑菇是动的、开心的、愉悦的。)
师:谁是那个在林中愉快地采蘑菇的孩子,你采到了鲜嫩而又美丽如花的蘑菇会是怎样的心情,请你把此时的心情融到诗中,来读一下这一首诗。
师:理解了难理解的句子,现在咱们交流一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读出自己的情感。 重点指导: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出示: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评价:你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句子。 (贴:结合生活)师:出示“斗笠”,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斗笠”,你看它的样子,上面尖尖的,下面圆圆的,的确像雨后的蘑菇。(出示蘑菇)(树林中雨后才长出美丽的蘑菇,而也只有雨后孩子们才戴着像蘑菇一样的斗笠呼朋引伴到树林里采蘑菇,所以雨后戴斗笠的孩子们就像森林里的蘑菇一样。不过这蘑菇是动的、开心的、愉悦的。)师:谁是那个在林中愉快地采蘑菇的孩子,你采到了鲜嫩而又美丽如花的蘑菇会是怎样的心情,请你把此时的心情融到诗中,来读一下这一首诗。
(四)总结写法,合作写诗
1.交流方法地名为题抓住景物运用方法快乐事情 2.合作写诗3.老师展示为孩子写的诗,师生共读。
(五)作业1、张继楼爷爷写的《童年的水墨画》一共五首诗,我们今天欣赏了三首,还有两首《街头》《树上》,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读一读,去感受诗中孩子们童年的快乐。
用今天所学习的方法来写一下自己的《童年的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