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5 09:3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基础园地。(30分)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3分)
蝎子(xiē xī) 钵子(pō bō) 诞生(dàn yán)
旋转(zhuǎn zhuàn) 卷曲(qū qǔ) 华罗庚(huá huà)
2.读拼音,写词语。(5分)
(1)蝎子是既chǒu è( )又kǒng bù( )的东西,怎么会把它放在被bō li( )盖住的表里呢?
(2)一只xī shuài( )在草丛里发出qīng cuì( )的叫声。
3.给句中的“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之:①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②代词,代指鸿鹄;③代词,代指他,他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助词,相当于“的”;⑤动词,表示“去、往”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
(4)送孟浩然之广陵。( )
(5)虽也之俱学。( )
4.用“充”字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5分)
(1)“科技兴国”这个决策______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2)这种产品销路不错,资源也______。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内容也很______。
(4)战士们的歌声嘹亮、动听,______了革命热情。
(5)他还年轻,精力______,这点任务算不了什么。
5.选择下列句子中引号的正确用法,将序号写在括号里。(4分)
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引用他人说的话
C.表示特定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D.表示否定或讽刺
(1)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
(2)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 )
(3)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
(4)你真是太“好”了,坐在这里等真理。( )
6.按要求写句子。(8分)
(1)他怎么能这么草率地下结论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不要迷信书本。科学家不要迷信权威。(用关联词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星星”为主题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积累运用(13分)
1.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0分)
(1)《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辩论一天中太阳远近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2)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告诉人们“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创新不已”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又日新。”
(3)“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用“青与蓝”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4)遇事不能钻牛角尖,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我想到了:“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实践。(3分)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感悟。(27分)
(一)课内阅读。(13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4分)
通国:____________。诲:____________。
俱:____________。 其:____________。
2.《学弈》选自《______》,采用______的方法,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时的不同表现。可以用成语概括两人的学习态度:一个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态度不同,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课文中是这样写两人的学习结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3.文中的设问句“____________”使我们领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2分)
(二)课外阅读。(14分)
诺贝尔
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诺贝尔小时候就把兴趣放在炸药的发明上。长大后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炸药。这种炸药威力十分强大,很快(流行 风行)全世界。人们把它称为“诺贝尔爆炸油”。
然而,液体炸药在运输途中非常容易爆炸。怎样才能够使炸药安全运输呢?诺贝尔开始了新的研究。1864年6月3日,诺贝尔的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jìn)。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又搞起了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他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需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继续 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坪(pēng)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 震动)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的发明奖金和专利费共约920万美元,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 成绩)最突出的人。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在下面画“—”。(2分)
2.本文写了诺贝尔发明的三种炸药,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写的最详细的是_________。(4分)
3.文中第三自然段“毫不气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用“~”在文中画出来。(2分)
4.你认为诺贝尔留给后人的财富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后,你觉得诺贝尔有什么优秀品质 你打算怎样向他学习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妙笔生花。(30分)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大脑可以直接从书上拷贝知识,如果你拥有一个背包飞行器,如果你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你会做些什么?请你插上科学的翅膀,大胆想象,写一个科幻故事,将头脑中的想象记录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
2.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书写工整,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1. xiē bō dàn zhuǎn qū huà
2.(1)丑恶 恐怖 玻璃(2)蟋蟀 清脆3.司惯
3.(1)④(2)①(3)②(4)⑤(5)③
4.(1)充分(2)充足(3)充实(4)充满(5)充沛
5.(1)C(2)A(3)B(4)D
6.(1)他不能这么草率地下结论。
(2)科学家既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3)这篇文章的内容很丰富。
(4)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
二、1.(1)视觉 触觉 知识无尽,学无止境 独立思考,探索真理
(2)苟日新 日日新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变则通 通则久
2.示例;列夫·托尔斯泰的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虚心,要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提高人生的价值。
三、1.全国 教导 一起 他的,指后一个人
2. 孟子·告子上 对比 示例:专心致志 一心一意 一心二用 心不在焉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学习、做事要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二)1.风行 连续 震撼 成就
2.液体炸药 黄色炸药 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3.一点也不灰心 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又搞起了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他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4.探索科学的精神,设立诺贝尔奖激励科学家们探索科学。
5.诺贝尔具有锲而不舍、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我会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