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专项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关于大气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1标准大气压值约为105Pa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
C.利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D.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不掉落,是因为水把纸片粘住了
2、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铁轨铺在枕木上
B. 破窗锤敲击端做成锥状
C. 推土机宽大的履带
D. 骆驼宽大的脚掌
3、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影响了世界,现代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改变了中国。关于新的四大发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高铁站台设置黄色安全线是为了避免乘客过于靠近运行中的列车而被“吸”进轨道
B. 支付盒子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它受到了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C. 共享单车的脚踏板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 行驶在平直路面的电动无人快递车关闭电源后会很快停下,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4、把重6N、体积为0.7dm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10N/kg)( )
A.物体漂浮,浮力为7N B.物体悬浮,浮力为6N
C.物体漂浮,浮力为6N D.物体沉底,浮力为7N
5、海权握,国则兴,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潜水艇是海军的战略重器.如图所示是我国海军某舰队的“强国号”潜水艇在海中悬浮、上浮、漂浮训练过程下列对此潜艇分析正确的是( )
A.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B.悬浮和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相等
C.漂浮时排开的海水所受的重力最小
D.漂浮时潜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最大
6、在一个质量和体积均可忽略不计的塑料袋中装满水,袋口用极细的线系牢后挂在弹簧秤下,示数是4N,若将它完全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应为( )
A.4N B.3N C.0N D.以上均不对
7、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缓缓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F、p不变,f变大 B.F、f不变,p变小
C.F、f不变,p变大 D.F变小,p、f变大
8、如图所示,石蜡块飘浮在水面上,向水中倒入盐水,则石蜡块将 ( )
A.上浮一些 B.下沉一些 C.保持原状 D.无法判断
9、如图中哪个现象跟“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规律无关( )
A. 高速的火车把人“吸”过去
B. 直升机飞行
C. 喷雾器喷出水雾
D. 固定翼飞机飞行
10、当热气球静止在空中某位置时,以下对热气球分析正确的( )
A.热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B.热气球的内能为零
C.热气球停在空中时动能为零
D.热气球上升时机械能不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如图所示,将重为2N的木块放入烧杯中,静止时木块所受到浮力的大小为 N,浮力的方向 ;放入木块后,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高山上需要使用高压锅才能将食物煮熟,说明山上的气压较低,是因为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 .液体的 与气压有关.
3、小虎同学利用注射器(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
(1)实验时,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所示,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P= 。
(3)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测得的大气压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实验室有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和2cm2,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实验时应选用 (填 “甲”或“乙”)注射器,理由是 。
4、某液体质量为400g,体积为500cm3,其密度为 g/cm3;一个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5cm2,盛满这种液体,有一个金属块浸没在这种液体中,溢出液体的质量为100g,取出金属块后,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了 Pa.(g取10N/kg,)
5、铝是一种密度较小的金属.近年来科学家研制出更轻的铝﹣﹣泡沫铝,某种泡沫铝的密度只有0.18×103Kg/m3.把一块重10N的这种泡沫铝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它会 (填“上浮”或“下沉”);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是 N.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如图所示,一个实心长方体物块重30N,用细绳吊着浸入盛水的容器中,物块浸入水的体积为1×10-3 m3,此时容器中水面高度为0.3m。(g=10N/kg、ρ水=1.0×103kg/m3)求:
(1)物块受到的浮力;
(2)绳子对物块的拉力;
(3)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均为64N,A的边长为0.2m,B的边长为0.3m.
①求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②求正方体A. B的密度之比ρA:ρB
③若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ˊ和PBˊ.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h的取值范围.
3、一头质量为5×103kg的大象站在水平地面上时,留下的一个脚印如图所示,假设大象每个脚印的面积相等,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2.5×10-3m2(数方格数时,不足格的按半格计,g取 ),求:
(1)大象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有多大?
(2)大象一个脚印的面积是多少?
(3)当四脚站立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某小组同学做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压力大小遵循的规律如图(a)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利用仪器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又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之后,他们又在如图(b)所示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中注入等质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ρ酒精=800千克/米3)
表一(注入水0.1千克)
实验序号 深度(米) 容器底面积(厘米2) 容器底的压强(帕)
1 0.01 100 98
2 0.02 50 196
3 0.05 20 490
表二(注入酒精0.08千克)
实验序号 深度(米) 容器底面积(厘米2) 容器底的压强(帕)
4 0.01 100 78.4
5 0.02 50 156.8
6 0.05 20 392
表三(注入水0.1千克)
实验序号 深度(米) 容器底面积(厘米2) 容器底的压强(帕)
7 0.01 80 98
8 0.02 40 196
9 0.05 15 49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有关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或2、8或3、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底部的面积和容器形状 。
(4)该小组同学对每表中第三、四列数据进行处理后结合相关条件(即液体的质量),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 ;
(b) 。
2、小明在用压强计做“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调节的方法是: .(填“A”或“B”)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3)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c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①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 ;
②比较序号1、2、3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③比较序号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该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了解了“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后,如图(d)所示,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下列做法中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 .
A.将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浓盐水中 B.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180°
C.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D.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A.1标准大气压值为1.013×105Pa,约为105Pa,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马德堡半球实验是用几匹马才能拉开相扣的半球,相扣的半球内用抽气机抽气,外界大气压紧紧压住相扣的半球,因此可以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因此利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沸点越高,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不掉落,是因为大气压力托住的,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活中很多地方应用到了大气压,墙壁上的吸盘,钢笔吸墨水,用吸管喝饮料。
2、【答案】B
【解析】【解答】A.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A不符合题意;
B.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B符合题意;
C.推土机具有宽大的履带,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对地面的压强,C不符合题意;
D.骆驼脚掌宽大可以增加受力面积减小压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3、【答案】D
【解析】【解答】A.高铁站台设置黄色安全线是为了避免乘客过于靠近运行中的列车而被“吸”进轨道,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支付盒子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它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是一对平衡力,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共享单车的脚踏板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关闭电源后汽车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是摩擦力改变了快递车的运动状态,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2)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3)压力一定时,摩檫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答案】C
【解析】【解答】当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由于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最后物体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体的体积计算浮力,根据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判断物体的状态。
5、【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潜艇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V排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潜艇所受浮力不变;逐渐露出水面时,V排减小,潜艇所受浮力减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悬浮时排开海水的体积大于漂浮时排开海水的体积,由F浮=ρ液gV排可知,潜艇悬浮时所受浮力大,即F悬浮>F漂浮 ,故B错误.
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由B项可知F悬浮>F漂浮 ,所以漂浮时排开海水所受的重力最小,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潜艇漂浮时其底部所处深度最小,根据p=ρgh可知,此时潜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最小,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根据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大小变化;(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知道了浮力的大小关系也就知道了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关系;(3)根据p=ρgh判断潜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的大小关系.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由题知,塑料袋的体积及重力忽略不计,
∵将塑料袋其浸没在水中,
∴排开水的体积V排等于塑料袋内水的体积V水,
∴G排=G水,
∵F浮=G排,
∴F浮=G水,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G水﹣F浮=0N.
故选C.
【分析】由题知,塑料袋的体积及重力忽略不计,将其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的体积,得出排开的水重等于自身重,而F浮=G排,根据F示=G﹣F浮求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7、【答案】C
【解析】【解答】由于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当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不变;又因为 ,而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受力面积变小,所以木板对桌面的压强p变大;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f不变;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物体的质量,利用公式G=mg求解物体的重力处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结合压强的定义式p=F/S求解物体产生的压强,其中F是压力,S是受力面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当两个因素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8、【答案】A
【解析】【分析】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所在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重力大于自身浮力时物体下沉,物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
【解答】石蜡块飘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当向水中倒入盐水时,液体密度增大,因此石蜡受到的浮力增大,则瞬间浮力大于重力,因此石蜡要上浮一些,直到石蜡的浮力等于重力.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会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当火车高速经过时,带动沿铁路线的空气高速运动,气流速度越大处,空气压强越小.所以,此时人若站在铁路附近,因受空气压强差的作用,就会有被“吸向”火车的危险,故A错误;
B、直升飞机螺旋桨给空气一个向下的力,空气会给螺旋桨一个向上的力,利用的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故B正确;
C、当快速推动活塞时,竖直管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竖直管中的水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竖直管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喷出,故这里应用的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故C错误;
D、固定翼飞机飞行时高速运动,使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强差,从而获得升力,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分析,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由于热气球处于空气中,即其一定受到重力和空气浮力的作用,由于此时其保持静止状态,即保持平衡状态,所以此时的重力和空气向上的浮力是一对平衡力,即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
B、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即内能不能为零.所以,热气球的内能不为零,故B错误;
C、热气球停在空中时,速度等于零,所以动能也为零,故C正确;
D、热气球上升过程中,速度和高度都在发生变化,机械能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热气球静止,则受力平衡,对热气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判断其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2)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影响动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其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在分析各个能量的变化时,根据各自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答案】2;竖直向上;变大
【解析】【解答】木块漂浮,处于平衡状态,故浮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浮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根据压强公式:p=ρgh可知,放入木块后,液面高度升高,液体对杯底压强增大。故答案为:2;竖直向上;变大
【分析】运用物体平衡状态时的受力分析处理问题,根据压强公式对实际情况做定性分析。
2、【答案】减小;沸点
【解析】【解答】解:大气压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故答案为:减小;沸点.
【分析】大气压强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气压越小;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3、【答案】排尽筒内的空气;FL/V;偏小;甲;拉动乙注射器所需的力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解析】【解答】(1)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是为了排尽筒内的空气,使活塞内部变为真空,这样匀速拉动注射器筒,根据二力平衡拉力等于大气压力,(2)大气压P=F/S,V="Sh" h即为L,则S=V/L带入大气压公式可得P=FL/V,(3)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此时拉力变小,大气压力也变小,故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小,(4)根据P=F/S, F="PS," 将题中已知条件带入公式得拉动乙注射器所需的力20N,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10N,故实验时应选用甲。
【分析】考查大气压的测量。
4、【答案】0.8;400
【解析】【解答】解:(1)液体密度ρ= = =0.8g/cm3=0.8×103kg/m3,(2)由ρ= 可得V排= = =125cm3=1.25×10﹣4m3,
则h= = =0.05m,
则△p=ρgh=0.8×103kg/m3×10N/kg×0.05m=400Pa。
故答案为:0.8;400。
【分析】利用ρ= 求得液体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ρ= 求得排开液体的体积,结合圆柱形容器底面积求得排开液体的深度,再利用p=ρgh可求得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的变化量.
5、【答案】上浮;10N
【解析】【解答】解:∵泡沫铝浸没在水中,
∴受到的浮力:F浮=ρ水v排g=ρ水v铝g,
泡沫铝的重:G=ρ铝v铝g,
∵ρ水>ρ铝,
∴F浮>G,泡沫铝将上浮;
当泡沫铝静止时,漂浮,
F浮=G=10N.
故答案为:上浮,10N.
【分析】泡沫铝浸没在水中,因为泡沫铝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阿基米德原理得出泡沫铝受到的浮力大于泡沫铝重,放手后,泡沫铝将上浮;静止时,泡沫铝漂浮,根据漂浮条件求它受到的浮力.
三、计算题
1、【答案】(1)解:物块受到的浮力为
答:物块受到的浮力为10N
(2)解:绳子对物块的拉力为
答:绳子对物块的拉力为20N
(3)解: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答: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
【解析】【分析】(1)阿基米德原理给出了一种求解物体浮力大小的方法,F浮=ρ液gV排,ρ液是液体的密度,V排使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2)求解浮力的大小,可以利用称重法求解;
(3)求解液体内部的压强,利用公式p=ρgh,其中ρ是液体的密度,h是深度。
2、【答案】解:①A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F=G=64N,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②由 可得: ③根据压强公式 ,设切去厚度为h时 ,即:ρAg(0.2m-h)=ρBg(0.3m-h)解得 当h<0.16m时, .当h>0.16m时, .当h=0.16m时, .答:①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1600Pa;②正方体A.B的密度之比ρA:ρB是27:8;③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和PB′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h的取值范围:当h<0.16m时,PA′>PB′;当h>0.16m时,PA′<PB′;当h=0.16m时,PA′=PB′.
【解析】【分析】①已知A受到的重力为64牛,A的边长为0.2米,要求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可先求出A的底面积,再利用把A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压力等于重力这一条件,最后利用公式P=求出.
②已知A的边长为0.2米,B的边长为0.3米,可先求出A、B的体积,及A、B的质量之比,再利用公式ρ=求正方体A、B的密度之比ρA:ρB.
③由于A、B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h的值不确定,对地面的压力不同,产生的压强也不同,因此应先求出A、B压强相同时截去相同厚度h的数值,然后展开讨论.
3、【答案】(1)解:大象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答:大象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2)解:按题意所给的计数方法,脚印所占的方格数为20个,所以大象一个脚印的面积
答:大象一个脚印的面积是
(3)解:大象四脚站立时,和地面的接触面积
大象对地面的压强
答:当四脚站立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解析】【分析】处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结合压强的定义式p=F/S求解物体产生的压强,其中F是压力,S是受力面积。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同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1、4或2、5或3、6
(3)无关
(4)圆柱形(规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口大底小(圆锥体)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
【解析】【解答】(1)在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液体的种类是相同的,从上向下,液体深度是增大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也是增大的.所以结论为:同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在实验结论中,控制的条件是液体深度相同,变化量是液体的密度,所以必须在表一和表二中寻找答案;观察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4或2、5或3、6符合要求,可以得出: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的结论。(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或2、8或3、9)的有关数据,可以看出,同种液体的深度相同、只有容器底部的面积和容器形状不同,而最终的压强是相同的。(4)在表一序号1中,水的重力为G=mg=0.1kg×9.8N/kg=0.98N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pS=98Pa×0.01m2=0.98N
比较结果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序号2、3、4、5、6中压力都等于重力,所以结论为:圆柱形(规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
在表三序号7中,水的重力为G=mg=0.1kg×9.8N/kg=0.98N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pS=98Pa×0.008m2=0.784N<0.98N
比较结果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序号8、9中,压力也小于重力,所以结论为:口大底小(圆锥体)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
【分析】(1)液体相同时,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2)比较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关系时,要使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3)在深度和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压强和容器形状无关;(4)柱形容器中,容器底受到压力等于液体重力;底面积小的锥形容器中,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小于液体重力。
2、【答案】(1)大于;B
(2)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
(3)4;同种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加;3、5、6
(4)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D
【解析】【解答】 (1)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液面应该就是相平的,若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了高度差,就说明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要调节,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2)若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软管中的气体和大气相通,等于大气压强,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内的气体压强不会发生变化,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3)①分析表中的数据,实验序号4的数据与序号3、5、6的数据相比,深度相同,同种液体,其U形管的高度差应该相同,但表中数据不同,说明序号4的数据出现了错误;②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可得出,同种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加;③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5、6的数据可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4)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液体深度相同;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掌握转换法的应用,实验中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表示液体压强的大小。因此该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A. 将探头放在食盐水中的同样深度处,液体的密度变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错误;B. 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将压强计的探头在原处转动180°不会影响压强的大小,故错误;C. 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错误;D. 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小,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小,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涉及到压强计的原理(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就是通过橡皮膜来感知压强的,通过橡胶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改变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若液体压强计漏气,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变化),及压强计的操作要求,转换法(液体压强计就是利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压强的)、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