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数学教师的6号考生,我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我将从说教
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环节展开
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类是在学生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及会正确进行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学生在之后还会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所以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明白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在实际计算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
趣。
根据以上对三维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理解”逆运算”。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因此进行学情分析很有必要。
四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能正确进行万
以内整数的加减运算,但抽象概括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有待加强,因此
本节课我将引导启发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
三、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启发法任务驱动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是说学法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机械模仿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中突破知识的盲点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置了如下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上课伊始,我会向学生提问有没有外省游玩,我们通常会选择哪种出行方式呢?接着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并让同学们帮忙解决问题。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提问: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从而揭示本节
课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从生活中导入能快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快速引入课堂,为新授环节做好铺垫。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独立用线段图来表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关系,提问:可以怎样列式呢?预设学生画出线段后会列出算式: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我继续提问学生:为什么用加法?什么是加法?并试着说说加法的各部分名称,点名请学生回答,教法?什么是加法?并试着说说加法的各部分名称,点名请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加法定义及各部分名称: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加数,加得结果的数叫做和,接着请同桌相互说一说算式中加数、和,预设学生能准确说出814、1142是加数,1956是和。
然后,教师出示情景图并提出问题: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若已知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若已知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又该如何计算?并提问学生:这两道题应该用什么运算呢?预设学生会列出算式:1956-814=1142,1956-1142=81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与第之前题相比,这两题有什么区别呢?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用的什么法进行的计算?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会发现是知道三个地的总铁路长及其中两地之间铁路长,求另外两地长度用减法计算。
教师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众加数的运算,叫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一个加数叫减数,要求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顺势请学生找出算式中被减数和减数,学生会快速找出1956是被减数,814、1142是减数。
教师接着提问学生:大家能用式子总结一下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吗?
减法与加法有什么关系呢?组织学生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后请小组代表汇
报结果,师生共同总结: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
数=减数+差。接着教师提问加法减法存在的什么关系呢,让学生思考。点同学发言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整个教学环节,教师作为组织者启发诱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新
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3.强化训练,巩固新知
布置几道加法让学生试着写出减法算式
4.全课小结,总结新知
课的最后,教师提问学生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评价本节课自己的
表现?学生总结分享教师补充总结,培养学生形成自我反思总结学习的
习惯。
5.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我会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分布基础和拔高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条理清晰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考官的聆听,请问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