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5 22:0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
【单元介绍】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2009年10月1日,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在北京举行,展现了我国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我国的国防力量是怎样发展壮大的
【新课导入】
周恩来的每一个影像都是新中国外交的缩影……
1954年日内瓦会议(处理越南问题)
访问印度时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971年尼克松访华…………
【目录 教学目标 重难点】
目录: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二、加强与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合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材料解读,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意义,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知道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2.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的作用,树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过程】
模块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世界和平)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材料:坚持独立自主,实质上就是要坚持中国人民根据自身利益和国情所选定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内外政策,坚持由自己解决内部事务,走自己的路……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进行有效的经济建设,还需要几十年的长期努力,因此,我们需要和平,时间越长对人民越有利。
——刘华秋《中国的外交政策》
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外交政策?
因为新中国刚刚诞生,面临着巩固新生政权和进行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我们需要和平,我们需要朋友。 ——周恩来
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状况
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下,我国面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呢?
二战后的世界形势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封锁和禁运。
那么,我国是如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视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中印边境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
1953年底,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影响:(1)就中国而言: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我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2)对世界而言: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并逐渐成为其基本准则。
1954年,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材料一:“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
材料二: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14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上,中、印、缅三国在北京共同举办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说:“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
知识拓展:“周恩来和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7月,周恩来参加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经过周恩来积极的外交努力,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安全。周恩来所表现出的宽阔的政治家胸怀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给与会者及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初露锋芒。
中印的战争与和平
视频: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
课堂练习
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D )
A. 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 中国坚决不干涉美国、苏联的内政
C. 中国、美国与苏联应该和平共处
D.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2、通过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模块二、加强与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合作
视频:万隆会议
1.背景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万隆会议(亚非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次会议因在群山环抱的秀丽城市万隆举行,又被称为“万隆会议”。
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领国搞“颠覆”活动。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什么方针?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求同和团结。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发言
根据材料思考,“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美国记者
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他表达了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态度;
他用“求同存异”的方针来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
他用平等的态度来平息争论,用谋求团结的诚意来化解矛盾;
他赢得了各方的尊敬和赞同,促进了会议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推动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3.万隆会议的影响
中国代表团积极开展会外交往,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万隆精神”
“万隆精神”指: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课堂练习
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D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 “求同存异”的方针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万隆会议”;
2、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即可得出。
拓展探究
【课后小结】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视频:新中国外交大事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