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导学案
课文简介:
《促织》是一篇文言小说,选自《聊斋志异》。这篇小说以明代宫廷尚斗促织,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为背景,以促织为线索,描写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朝政昏暗、吏治腐败以及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的罪恶,借讲述前朝故事,曲折地表现了对清代黑暗现实辛辣讽刺和强烈愤慨。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把握作品主旨。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细腻生动、真实感人的人物心理描写。
4、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作者旨在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一、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做塾师,几近40年。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2、《聊斋志异》
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约500篇(12卷)。《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
《聊斋志异》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聊斋志异》主要内容(故事分类):1、揭露社会黑暗,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2、广泛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3、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4、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二、自主积累
1、字音字形
2、成语积累
三、梳理情节
四、思考探究
1、全文以“促织”这一小虫为线索,请围绕线索给每段加一个标题。
明确:① 虫 ② 虫 ③ 虫 ④ 虫 ⑤ 虫 ⑥ ⑦ 虫 虫 ⑨ 虫
2、本文心理描写细腻传神,不但切合人物的处境,符合情节的发展逻辑,而且用语极有分寸。这一点在第6、7自然段表现尤为突出。请找出这些词加以品味。
3、第7自然段中,少年共有三笑,找出三次“笑”的原因,并分析“三笑”描写的作用。
4、“异史氏曰”的一段文字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这也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段评论的主要观点有几层?分析概括。
参考答案
二、
1、椽chuán子 赏赉lài 希冀jì 矜jīn夸 寻觅mì 匆遽jù
不胫jìng而走 户枢不蠹dù 迂讷nè 裨bì益 不啻chì 惭怍zuò
2、 (1)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毫发不爽 )
(2)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奇货可居 )
(3)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 辗转反侧 )
(4)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影 ( 精疲力竭 )
(5) 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 价值连城 )
(6) 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呼天抢地 )
(7) 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 ( 气息奄奄 )
(8)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三、序幕:第1段朝廷征促织
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
发展:第3-4段卜促织,按图索促织
高潮:第5-7段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
结局:第8段成名献促织
尾声:第9段作者评促织
四、1、①征虫 ②捕虫 ③卜虫 ④得虫⑤失虫 ⑥化虫 ⑦斗虫 ⑧献虫 ⑨议虫
2、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姻,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徬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3、第一次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短小,黑赤色”,“形若土狗”,不由地“掩口胡卢而笑”,这一笑很形象地刻画出少年一副轻狂傲少的神态;第二次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蠢若木鸡”,禁不住“又大笑”;第三次是他用猪鬣来挑逗促织,但“仍不动”,于是“又笑”, 得意至极。通过这“三笑”的描写,一个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游侠儿形象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而最终“少年大骇”,既衬托出促织的奇异,更进一步表现了人物的无知可笑的一面。
4、(1)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2)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3)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