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①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发展基础);②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安定环境,破坏少);③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劳动力;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南方农业发展;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表现:①人口增加,②垦田面积扩大,③耕作技术提高,④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粮食作物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②复种技术得到推广‘’③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区由点到面,由稀疏到稠密发展。②南宋后期,仅限于广东和福建的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1.(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了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现状 B.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
C.国家实行积极的农业政策 D.复种能大大增加粮食品种
2.(2021·江西吉安·八年级期中)下列农作物在中国开始种植的先后顺序是
①水稻②占城稻③葡萄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
3.(2021·云南·普洱市思茅区第四中学七年级期中)南宋时有“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说法,这表明南宋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南方社会动荡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东南沿海一带农民的赋税负担沉重
4.(2021·河北省成安县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包括
①劳动人口增加②生产工具改进③耕作技术改进④优良品种引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21·陕西西安·七年级期中)南宋诗人翁卷“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则材料反映南宋农业生产中
A.广泛使用曲辕犁和筒车 B.广泛引进优良品种
C.广泛种植水稻 D.广泛种植棉花
知识点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①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②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①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②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③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配备了指南针。
6.(2021·福建·福州立志中学七年级期中)某校七年级(11)班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一组图片(下图)。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宋代商业迅速发展 B.宋代手工业的成就
C.唐朝制瓷业的成就 D.元代海外贸易迅猛发展
7.(2021·广东深圳·七年级期中)一位法国学者曾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不能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是
A.交子 B.草市 C.夜市 D.岁币
8.(2021·辽宁锦州·七年级期中)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的职能是( )
A.主持变法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执行削藩政策
9.(2021·陕西西安·七年级期中)北宋蔡条在《铁围山从谈》中记:“天下苦蚊蚋(蚊子),都城(开封)独马行街无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从材料看,较唐朝,北宋商业发展表现在
A.出现了开封、杭州等百万人口大都会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D.商业活动到达朝鲜、日本及阿拉伯半岛
10.(2021·河南许昌·七年级期中)下图作品设计独具匠心,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是文物中的珍品。这件文物最能说明
A.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发达 B.宋代制瓷业水平高超
C.宋代对外贸易发达 D.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
知识点三、商业贸易的繁荣(超过前代)
1.商业
①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②店铺不断增加,街道、宅巷到处可开设店铺(经商地点)。③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④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⑤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外贸(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①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范围: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管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奖励通商,设“蕃坊”,“蕃学”)
3.纸币出现
原因:商贸的繁荣促进货币交易量增长,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会子)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4.经济重心南移
过程:我国经济重心以秦岭——淮河为界,其南移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①东汉后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②东晋后期以来,江南发展迅速,南朝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③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
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①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③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④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碍,政府转而大力发展海上贸易。
11.(2021·陕西安康·七年级期中)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用于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2.(2021·海南海口·七年级期中)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出现
②唐都长安城中有东、西两市
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④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021·山东枣庄·七年级期中)下列有关宋代经济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C.宋代经商时间受到严格限制,不允许设置早市和夜市 D.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14.(2021·山东淄博·七年级期中)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社会生活
C.经济中心南移 D.苏杭生活富足
15.(2021·河南洛阳·七年级期中)下图为西汉至北宋南北方户口数变化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南方人口户数占全国人口户数比例不断增加 B.北方人口户数不断减少
C.南方人口户数一直未超过北方人口户数 D.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知识延伸】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
1)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4)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
5)重视对外贸易;
【图片解读】
解读:秧马是宋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提高了劳动效率;宋代海船设置水密隔舱、船上使用指南针,在当时世界造船、航海领域居领先地位。
解读:海路;航线多,东西兼顾;海外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远达非洲东海岸
解读:交子与会子: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宋朝时期商业空前发达,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商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该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①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发展基础);②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安定环境,破坏少);③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劳动力;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南方农业发展;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表现:①人口增加,②垦田面积扩大,③耕作技术提高,④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粮食作物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②复种技术得到推广‘’③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区由点到面,由稀疏到稠密发展。②南宋后期,仅限于广东和福建的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1.(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了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现状 B.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
C.国家实行积极的农业政策 D.复种能大大增加粮食品种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江南实行复种技术,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这反映了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现状,A项正确;仅凭复种技术的推广无法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家是否参与,排除C项;复种技术与粮食品种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1·江西吉安·八年级期中)下列农作物在中国开始种植的先后顺序是
①水稻②占城稻③葡萄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水稻在河姆渡原始居民就有种植,葡萄是西汉是传入我国的,占城稻是宋朝时引入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D项正确;A、B、C三项排序错误,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3.(2021·云南·普洱市思茅区第四中学七年级期中)南宋时有“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说法,这表明南宋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南方社会动荡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东南沿海一带农民的赋税负担沉重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中晚期以来,许多中原人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宋代时南方生产迅速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宋时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A项正确;题干信息与南方社会动荡、市民文化丰富、东南沿海一带农民的赋税负担沉重无关,故排除BCD项。故选A项。
4.(2021·河北省成安县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包括
①劳动人口增加②生产工具改进③耕作技术改进④优良品种引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详解】
从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①②③是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④是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劳动人口增加是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排除B项;生产工具改进是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耕作技术改进是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1·陕西西安·七年级期中)南宋诗人翁卷“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则材料反映南宋农业生产中
A.广泛使用曲辕犁和筒车 B.广泛引进优良品种
C.广泛种植水稻 D.广泛种植棉花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闲人少、插田”可知,插田,即插秧,很多人去插秧,这体现了广泛种植水稻,C项正确;插田,即插秧,这是水稻种植,不是曲辕犁和筒车、优良品种、棉花,排除ABD三项。选C项。
知识点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①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②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①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②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③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配备了指南针。
6.(2021·福建·福州立志中学七年级期中)某校七年级(11)班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一组图片(下图)。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宋代商业迅速发展 B.宋代手工业的成就
C.唐朝制瓷业的成就 D.元代海外贸易迅猛发展
【答案】B
【详解】
图片中的纺织业、制瓷业和坐船业都是宋代手工业的成果,故他们研究的主题是宋代手工业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商业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材料与唐代制瓷业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元代海外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1·广东深圳·七年级期中)一位法国学者曾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不能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是
A.交子 B.草市 C.夜市 D.岁币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岁币是签订条约每年缴纳的钱物,不能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D项正确;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瓦子是专门门的娱乐场所,夜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A、B、C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排除。故选D项。
8.(2021·辽宁锦州·七年级期中)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的职能是( )
A.主持变法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执行削藩政策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市舶司属于唐宋时期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部门,C项正确;宋代主持变法的主要使参知政事,排除A项;御史台主要掌管监察职能,排除B项;宋代不存在地方地方王国问题,不存在削藩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1·陕西西安·七年级期中)北宋蔡条在《铁围山从谈》中记:“天下苦蚊蚋(蚊子),都城(开封)独马行街无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从材料看,较唐朝,北宋商业发展表现在
A.出现了开封、杭州等百万人口大都会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D.商业活动到达朝鲜、日本及阿拉伯半岛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天下苦蚊蚋(蚊子),都城(开封)独马行街无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说明北宋城市繁荣,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项正确;出现了开封、杭州等百万人口大都会,题干材料没有表明,排除A项;;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商业活动到达朝鲜、日本及阿拉伯半岛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1·河南许昌·七年级期中)下图作品设计独具匠心,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是文物中的珍品。这件文物最能说明
A.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发达 B.宋代制瓷业水平高超
C.宋代对外贸易发达 D.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定窑孩儿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生产精品瓷器的有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定窑合称五大名窑。定窑瓷器以白釉为代表,其精美的造型,乳白、牙白的釉色与流畅的刻花、印花、 划花装饰为宋代白瓷之魁。因此,题干文物可用于说明宋代制瓷业水平高超,B项正确;题干文物反映的是宋代制瓷业的发展状况,不能反映农业、对外贸易和民族交融的情况,排除ACD项。故选B项。
知识点三、商业贸易的繁荣(超过前代)
1.商业
①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②店铺不断增加,街道、宅巷到处可开设店铺(经商地点)。③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④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⑤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外贸(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①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范围: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管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奖励通商,设“蕃坊”,“蕃学”)
3.纸币出现
原因:商贸的繁荣促进货币交易量增长,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会子)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4.经济重心南移
过程:我国经济重心以秦岭——淮河为界,其南移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①东汉后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②东晋后期以来,江南发展迅速,南朝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③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
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①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③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④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碍,政府转而大力发展海上贸易。
11.(2021·陕西安康·七年级期中)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用于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交子”反映了宋代商业的发展,“南宋海船”反映了宋代手工业发展和对外贸易的繁荣,由此可知,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的“北宋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等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经济发展状况,与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无关,排除D项。
12.(2021·海南海口·七年级期中)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出现
②唐都长安城中有东、西两市
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④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出现,所以①正确;唐朝商业实行坊市分置,长安城中有东、西两市,所以②正确;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所以③正确;由此可知,①②③均正确,故A项正确;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所以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2021·山东枣庄·七年级期中)下列有关宋代经济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C.宋代经商时间受到严格限制,不允许设置早市和夜市 D.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宋代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北宋时期造船业和航海业发达,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北宋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14.(2021·山东淄博·七年级期中)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社会生活
C.经济中心南移 D.苏杭生活富足
【答案】C
【详解】
根据图表信息:两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数量(户数)、财政收入的比重对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经济重心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在唐朝中期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和“天上天堂,地下苏杭”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北方人口南迁,A项错误;图表和宋朝社会生活无关,B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思是宋朝经济重心南移,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5.(2021·河南洛阳·七年级期中)下图为西汉至北宋南北方户口数变化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南方人口户数占全国人口户数比例不断增加 B.北方人口户数不断减少
C.南方人口户数一直未超过北方人口户数 D.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中西汉至北宋南北方户口数变化统计表可知,西汉、唐代时期南方的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虽有增加,但是低于北方,而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户数占全国人口户数比例已经超过了北方,由此得出南方人口户数占全国人口户数比例不断增加,A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南北方户口数占全国户口数比例的变化,不是人口数量的变化,不足以得出北方人口户数不断减少,排除B;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户数占全国人口户数比例已经超过北方,排除C;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D。故选A。
【知识延伸】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
1)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4)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
5)重视对外贸易;
【图片解读】
解读:秧马是宋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提高了劳动效率;宋代海船设置水密隔舱、船上使用指南针,在当时世界造船、航海领域居领先地位。
解读:海路;航线多,东西兼顾;海外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远达非洲东海岸
解读:交子与会子: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宋朝时期商业空前发达,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商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该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