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6 11:2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壶口瀑布
学习目标
1、积累并运用词语。
2、两次到壶口季节不同、感受不同,课文描绘的壶口瀑布特点的。
3、品位文章写景寄情的方法和形象可感的语言特点。
预习检测
第壹章
导学预习
梁衡,著名学者,1946年出生,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
《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
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
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导学预习
告诫( ) 雾罩( )
推搡( ) 驰骋( )
旋涡( ) 寒噤( )
雾霭( ) 出轧( )
乘隙( ) 迂回( )
汩汩( ) 潺潺( )
震耳欲聋( ) 怒不可遏( )
字词积累

chán
è
zhá
jìn
chěnɡ
zhào
ǎi
jiè

ɡǔ

zhèn
tuī sǎnɡ
导学预习
驰骋:(骑马)奔驰。
寒噤:寒战。
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乘隙:利用空子,趁机会。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潺:形容雨声、水声等,潺潺流水。
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导学预习
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①):简要介绍壶口的地理位置,游览的次数。
第二部分(②~⑤):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
第三部分(⑥):赞美黄河的性格,歌颂无坚不催、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互动学习
默读第二部分,说一说:
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雨季,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面对雨季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
3、面对枯水季的黄河,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试做品析。
互动学习
默读第二部分,说一说:
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雨季,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黄河外形之“厚重”。
听到: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
看到:雾气弥漫(扑面而来),河水正沸着。
互动学习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吸”,壶口之水的气势、能量尽显无遗,省去了不少渲染的笔墨。
看到: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互动学习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看到:水不断地冲进去,冲进去……
互动学习
2、面对雨季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
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可怕、惊慌:最危险。突出黄河的特点是令人震撼的气势,为下文再写黄河先作情感上的铺垫。
“仿佛”,想象,将壶口瀑布的威然的气势表现得酣畅淋漓。
感受:自己将要被洪峰吞没。
互动学习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用“我”的瞬间系列感观衬托瀑布之险,回应了段首中心句。
互动学习
3、面对枯水季的黄河,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试做品析。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拟人:以静衬动,衬托壶口瀑布奔腾激越、令人震撼的气势。
互动学习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驰骋”,呼应了前文“其势如千军万马”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壶口瀑布处的黄河水汹涌奔腾的雄壮气势。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拟人、排比,写出了黄河水流在龙漕两边滩壁上散开的画面,赋予了黄河水流以生机活力。
互动学习
互动学习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连续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水的声音之美,以及颜色、态势之美,表达出作者的喜悦欣赏之情。
互动学习
因材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弥漫(mí)告诫(jiè)驰骋(chéng)推推搡搡(sǎng)
B.雾霭(ǎi)凝重(níng)寒噤(jīn)怒不可遏(è)
C.汩汩(gǔ)潺潺(chán)龙槽(cáo)如丝如缕(lǚ)
D.出轧(yà)打旋(xuán)浓缩(suō)湿漉漉(lù)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驰骋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
B.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雾霭 怒不可遏 窟窟窍窍 搏大宽厚
D.番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谥 潺潺成溪
因材达标
A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C.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
D.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因材达标
D
4.C 5.C 6.C 7.(示例)忧患:缺水断流、水污染。建议:植树造林,禁止黄河附近工厂向黄河中排放污水,实现全河道水量统一调度。发展节水型农业,发展节水型产业,保护黄河流域环境。
课堂小结
1、积累并运用词语。
2、两次到壶口季节不同、感受不同,课文是怎样描绘的壶口瀑布特点的。
3、品位文章写景寄情的方法和形象可感的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难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重点)
预习检测
“怒”表现在“凿”“旋”“切”“剁”
等动作,表现出黄河水愤怒时的力量之大。句子借水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感情:“柔和之中有宽厚绝无软弱”。借助黄河水,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有耐力,有钢铁般的意志。她勇于反抗,奋力抗争,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河水“怒”在哪里?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导学预习
互动学习
1.速读全文,说一说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2.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3.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
互动学习
(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
(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
(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
(4)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速读全文,说一说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互动学习
2.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象征(或:托物言志)。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着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互动学习
3.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
互动学习
本文记述了作者几次游览壶口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观,使作者感受到了黄河的博大宽厚,激发了作者积极向上,勇往直前,歌颂了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主旨概括
因材达标
一、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参考答案:雨季的壶口瀑布:隐隐如雷,震耳欲聋,惊心动魄,“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气势磅礴,坚忍不拔,“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凝重”“猛烈”“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大水“向两边涌去”时,“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轰然而下,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
写“脚下的石”是作者用石头来衬托水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力之坚强。
因材达标
二、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沟底看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壶口瀑布令人震撼,河水前赴后继、勇往直前。2.河水在龙槽壶口的特点:“凝重” “猛烈”。“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一束……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河水翻卷着、沸腾着流进峡谷,一泻千里,势不可挡。“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或……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又是那样的柔。3.眼前的河水:“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切出一道深沟。”河水坚强,遇强则抗,无比坚韧。
(二)1.①妈妈为睡梦中的家人做早餐;②“我”和爸爸在沙发上睡觉(睡觉时“我”把脚搁在爸爸的啤酒肚上取暖);③爸爸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④妈妈要帮“我”脱被雨淋湿的鞋子;⑤雨天,妈妈牵挂并担心远在北京的哥哥有没有伞;⑥爸爸在手机主页里设置了哥哥所在地的天气预报;⑦远方的哥哥短信提醒父母晚上有雨。 
2.(1)“本能地”意思是不知觉的、无意识的,写出了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呵护自然而然,已成习惯,表现了母爱之深。 (2)呼应上文对雨的描写;暗示哥哥一直关注家乡的天气情况;表现了哥哥对家人的牵挂和爱。 
3.因为“十一岁”这个片段让“我”感受到了“责任”和“爱”,“十五岁”这个片段处处传达出家人间的“牵挂”“爱”和“期待”。这些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会让人终生怀念,所以这两个片段被“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 
课堂小结
1.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难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