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农奴制: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拥有部分农奴;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1.彼得一世大力推行改革
提示:(1)强迫贵族子弟必须进学校或去国外学习,规定不毕业者不准结婚或进军队服役;不服从命令的,剥夺其特权。
(2)严厉镇压保守势力近卫军的叛乱,甚至不惜处死太子,加强沙皇权威。
(3)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强迫农民补充兵源,征调农民建造新都,加重农民的负担,对农民非常残暴。2.彼得一世改革既促进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提示:(1)促进:鼓励私人开办企业、推行重商主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
(2)阻碍:通过强化农奴制来为手工工场提供劳动力。
①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②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大部分是代役租农民,他们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地租的数额。这就使工场主不得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建主,从而降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③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国内市场狭小,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彼得一世改革的特点
提示:(1)移植西方文明,全盘西化。
(2)未触及俄国落后的根源——农奴制。
(3)用野蛮、粗暴的手段进行改革。 1.阅读教材P68第3自然段,概括彼得一世改革经济的目的与措施。
提示: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措施: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工厂主有权向贵族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2.分析改革的性质。是否说明其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提示:改革只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其改革的基本性质是专制王朝推行的封建改革。因为改革的宗旨是巩固贵族和商人的地位,强化沙皇专制统治;方式是靠剥削农奴来进行。改革没有废除封建农奴制度,没有超出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范畴,没有改变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领域进行调整和完善。教材P69“你如何理解这种评价?”
提示:俄国的野蛮是指经济文化落后,不开化;彼得一世的野蛮是指他在推行改革时的手段粗暴、残酷。马克思的话正确揭示了彼得一世为了推广一套“全盘西化”的改革措施,不惜用野蛮、残酷的手段推行改革。但就是这些粗暴的手段,使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使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探究分析。
材料一 “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马克思
材料二 “这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
——列宁
1.阅读教材P69第1~3自然段及小字2~3段回答:材料一中的两个“野蛮”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提示:前一个“野蛮”:推行改革的手段野蛮;后一个“野蛮”:经济文化落后。2.阅读P70的“解析与探究”,并结合上列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
提示:(1)改革的积极意义:①取得巨大成效,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
②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改革存在的局限性:①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学习西方制度。
②手段过于野蛮和粗暴。
③农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④从长远看,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