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1.教材P21南门徙木的举措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商鞅通过南门徙木取信于民,保证了变法的顺利执行。2.教材P22这是《战国策·韩策一》中记载的当时的人对秦国军队的评论,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提示:主要是因为秦国商鞅变法中明确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授官爵,这样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商鞅变法的特点
提示:(1)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3)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4)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
响。1.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
提示:(1)顺应了历史潮流: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根本原因)
(2)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商鞅遇害,“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商鞅的正确决策,推行新法的坚定决心。
(3)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4)商鞅同守旧派贵族的论战, 扫除了变法的思想障碍;他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
(5)秦孝公有变法图强的决心,对商鞅支持、重用。1.阅读教材P21最后2个自然段、P22第1自然段及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 “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材料三 ……他们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分析探究: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兼并战争,商鞅用什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秦国的虎狼之师?有什么作用?
提示: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严肃军纪;实行什伍制度。
作用: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增强士兵作战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保证兵源。2.阅读下列材料: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探究分析: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分析变法的特点。提示:措施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考虑,如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实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特点要从变法的核心、手段、目的、性质、内容、结果方面思考,如核心“农战”和“法治”,以法律形式巩固变法成果,措施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3.阅读教材P22第2、3自然段及上面的材料:
探究分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商鞅用什么措施来发展经济,以支撑秦国这架庞大的战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措施: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作用:提高生产积极性;承认土地私有,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加强中央集权。阅读教材P24第5自然段,并结合“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咏商鞅诗》),“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探究分析:你认为商鞅变法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提示:只有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改革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要制定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以减少改革的阻力。1.商鞅变法是如何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
提示: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突出表现在其变法的内容上:
(1)“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利于保证兵源。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势力。
(2)“废分封,行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3)“废除井田制”,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4)“奖励耕织”,“统一秦国度量衡”等,促进了地主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2.世卿世禄制的废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提示:(1)与生产力不相符合的生产关系必将被改变。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从奴隶制社会逐渐进入封建制社会,奴隶制的一系列社会制度也必将被废除。
(2)世卿世禄制是新兴地主阶级谋求政治权利的巨大障碍。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与地位,而世卿世禄制使他们无法得到官职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