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七单元第二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人教版选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七单元第二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人教版选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22 19:5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教材P97[学思之窗]你怎么样理解农民的这种变化?
提示:(1)从背景上看:改革是人民革命斗争的副产品;农民对改革抱有极大的期望。(2)从内容上看: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3)从过程上看:农民对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深刻;对农奴主的阶级本质认识不透彻。俄国为什么最终选择利用改革的方式变革社会?
提示:(1)国内农奴制的严重危机使沙皇政府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2)由于俄国经济发展的落后性,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3)受俄国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无产阶级也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难以担当大任。1.阅读教材P95“改革的酝酿”一目的第1~4自然段,思考:根据当时俄国的发展形势,判断亚历山大二世选择了哪一种方案?为什么?
提示:工商业比较发达地区的方案。当时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地区,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弥漫着一种失败感;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下农民纷纷暴动。2.阅读教材P96“二一九法令”一目并结合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二 列宁说: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探究:农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列宁把这种“解放”说成“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提示:(1)因为“法令”规定农民可以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
(2)因为农奴获得解放需要付出高于地价二到三倍的赎金。且获得的土地不仅贫瘠、不便耕作,而且数量也少。1.“二一九法令”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提示:(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
(2)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
(3)从整个内容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2.为什么说“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妥协的产物?
提示: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这表现在:
(1)专制统治下,任何胆敢对沙皇权力出言不逊者,都将遭到逮捕,随后将被处决或流放至西伯利亚监禁,民众生活依旧困苦。
(2)各地地主都竭力要求在改革方案中反映自己的最大利益。
(3)农民革命斗争越来越高涨,用革命方式摧毁农奴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形势逼迫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加速拟订一个能较全面代表统治者根本利益的方案。阅读教材P97第2、3自然段,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这次改革的性质属于资本主义性质?
提示:因为它废除了农奴制,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关系,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二一九法令”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市场、自由劳动力和资金条件,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如何理解“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中“转折点”的含义?
提示:指俄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或者说俄国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或者说俄国的近代化历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