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4-文言文技巧提升-习题集(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4-文言文技巧提升-习题集(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95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5 16:59: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小升初配套练习册
文言文技巧提升
一、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2018年江苏苏州六年级小学毕业语文考试试卷)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
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④。”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
⑤,而 ⑥.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
乎!
【注释】
① 涉:渡。
② 遽:立刻。
③ 契:用刀刻。
④ 所从坠:剑落的地方。
⑤ 矣:了。
⑥ 惑:迷惑,这里指糊涂。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者:__________其:__________自:__________于:__________是:__________
吾:__________其:__________者:__________求:__________之:__________
而:__________若:__________此:__________亦:__________
2.翻译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2018年山东济宁市六年级小学毕业语文考试
试卷)
吕布为曹操所缚,将死之际,乃语操曰:“明公之所患,不过于布,今已
服矣。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操竟杀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1)吕布为曹操所缚 ____________ (2)将死之际 ____________
(3)乃语操曰 ______________ (4)明公之所患 ____________
2.为什么吕布愿意投降并效力于曹操却仍然被杀?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2018年小学毕业中雅直考语文试卷)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
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①菱:俗称菱角,像牛头,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仕.于南方:做官
B.席上啖.菱:吃
C.欲.以去热也:想要
D.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坚强
2. 翻译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说说你从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2018年小学六年级毕业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
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1)誉.之曰____________
(2)于物无不陷.也____________
2.把“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
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2016年湖南株洲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记承天寺夜游①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
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现在
湖北黄冈南。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欣.然.起行___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2.翻译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谈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2016年湖南株洲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
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
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
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
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
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征求不已.__________
(2)惟.欲清净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2016年山东东营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裴琰之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①,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剌史谯国公李
崇义怪之而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②书判。”既数日,崇义谓
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③. ,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
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但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
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④二百余。”琰之曰:“有
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以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⑤
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
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
义初曰:“司户解判邪?” 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
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
⑥若此何忍藏锋成
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
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
②闲:熟习。
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
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
⑤勉唯:勉强答应。
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1.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 之 词 翰 若 此 何 忍 藏 锋 成 鄙 夫 之 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同州事物固.系:____________
(2)厉色.形言:____________
(3)比.四五十案:____________
(4)词彩弥.精: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益,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2016年青海西宁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学者有四失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
易,或失则止③,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
其失者也。
【注释】
①失:过失,缺点。
②多:学得过多。
③止:遇到困难停止不前。
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失则多,或失则易:______________
(2)然后能救.其失也: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教也者,长善而教其失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2016年河南洛阳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
淡,终夜不寐,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
不欲分其心也。
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1)攻苦:__________
(2)布衣时:__________
(3)不复展读:__________
(4)不欲分其心也: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读书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攻苦,食淡,终夜不寐,十年不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胡瑗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武则天①改字
则天好改新字,又多忌讳。有幽州人寻如意②上封云:“‘囗’③字中‘或’,
‘或’乱天象,请‘囗’中安‘武’以镇之。”则天大喜,下制即依。月余,有上
封者云:“‘武’退在‘囗’中,与‘囚’字无异,不祥之甚。” 则天愕然,遽
追制,改令中为“八方”字。后孝和帝即位,果幽则天于上阳宫。
【注释】
①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
②寻如意:人名。
③囗(國):即“国”。
④孝和帝:唐中宗李显的谥号。
1. 解释句中加点词。
(1)则天好.改新字:____________
(2)与“囚”字无异.: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武则天两次改字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幽州人“寻如意”阿谀奉承。
B.文中的另一个“上书者”未卜先知。
C.文中的武则天不加考证、偏听偏信。
D.文中的武则天忌讳颇多、朝令夕改。
十一、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张苍梧是张凭之祖①,尝②语③凭父曰:“我不如汝。” 凭父未解所以④,苍
梧曰:“汝有佳儿。”凭时年数岁,敛手⑤曰:“阿翁,讵宜⑥以子戏父!”
【注释】
①祖:祖父。
②尝:曾经。
③语:对……说。
④未解所以:不懂得是什么原因。
⑤敛手:拱手。
⑥讵宜:怎么可以。
1.请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我不.如.汝:____________
(2)我不如汝.:____________
(3)讵宜以子戏.父:____________
2. 根据本文内容,下面四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凭是张苍梧的儿子。
B.张苍梧真的觉得自己比不上儿子。
C.张苍梧在言语中表达了对张凭的称赞。
D.张凭最后的表现很没有礼貌。
十二、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不鞭书生
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①得一夜行人。王
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
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使吏送令归家。
【注释】
①系:抓。
②致:达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释.之:____________
(2)世乱.:____________
(3)云.:____________
(4)鞭.乎:____________
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而久之 B.置之不理 C.君子何之 D.井底之蛙
3.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
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
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① 炳烛:点烛。
② 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暮:______________
(2)闻:______________
(3)善:______________
2.用“/”划分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
盲 臣 安 敢 戏 其 君 乎?
3.文中师旷连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品味经典(2015 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小升初素质测评试题)
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际,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
人。”(《管子·权修》)这段话说的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后来演变为一条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2.“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在这里“诺”应解释为____________,“易”应解释为____________,这句话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古老中国,诗意栖居。从下面文字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季节人们有怎样的
活动?
① 安春时,盛于游赏。
②夏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上,谓之续命缕,令人不病。
③中秋积阴不解。既出门,天色开霁,月色如昼,会饮至月落方归。
④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春: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文言文技巧提升
一、
1.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于:在,到。
是:指示代词,这儿。
吾:我的。
其:他,代词。
者:……的地方。
求:找。
之:剑,代词。
而:但是。
若:像
此:这样。
亦:“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不是很……吗?
2.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
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
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
糊涂了吗?
3.此故事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事物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
不知变通。
二、
1.捆绑;时候;告诉;担心
2.吕布骁勇无比但反复无常,不忠心。一旦用了他就要时刻防着。曹操虽重视
人才,但生性多疑。因此,不会接纳吕布这种人。
三、
1. D
2.北方也有菱角吗
3.人人都有缺点,不要掩饰缺点。
四、
1.(1)誉:称赞、夺耀、吹嘘。(2)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2.(意思对即可)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
一起。
3.告诉我们办事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有道理,回答清
楚即可)
我的矛除了我的盾可以刺穿一切,我的盾可以抵挡一切。买了我的矛,买了我的
盾,从此以后就十分厉害。
五、
1.欣然:高兴的样子。念:考虑、想到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清闲的人罢了。
3.赏月的闲适,被贬官后的淡淡哀愁,面对挫折的豁达。(任选两点即可)
六、
1.已:停止。惟:只。
2.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
3.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意思对即可)
七、
1.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2.(1)固:本来(2)色:脸色,表情(3)比:等到(4)弥:更加
3.(1)裴琰之不听详细情况,只让主办各个案卷的事物的人员汇报事情的大概
情况。
(2)州府的官员都赶来了,围观的人像墙一样,惊异赞叹的声音不断。
4.①裴琰之喜欢游玩,工作漫不经心。②他为人特立独行(恃才放旷)。③处事
方式不合常理。未能获得当时官员(主流社会)的认同。(意思对即可)
八、
1.(1)或:有的人。(2)救:补救。
2.做教师的人,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
3.教师可以帮我们发扬长处,改正缺点。而且能督促我们的学习,教会我们许
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九、
1.(1)攻:攻读。(2)布衣:百姓。(3)展:展开。(4)欲:想,想要。
2.(1)(胡瑗)在泰山中读书。
(2)(胡瑗)攻读勤苦,饮食粗淡,整夜不睡觉,十年没有回家。
3. 胡瑗是一个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人。(意思对即可)
十、
1. (1)喜好(喜欢、爱好)(2)不同
2.后来孝和帝继承了皇位,果然(把)武则天幽禁在上阳宫。
3. (1)“國”字中“或”,“或”乱天象,请“口”中安“武”以镇之。
(2)“武”退在“口”中,与“囚”字无异,不祥之甚。
4. B
十一、
1.(1)比不上 (2)你 (3)嘲弄,开玩笑
2.C
十二、
1.(1)释放(2)混乱 (3)说 (4)鞭打
2.B
3.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
4.王安期不一概而论,不鞭打书生,做得对,“夜不得私行”是为了防止坏人作
案,至于书生学而迟归,当另行对待。他的做法说明处理问题要实事求是。
十三、
1.(1)傍晚,此指晚了。(2)听说。(3)很好。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3.学习要趁早,否则年事已高,再学就很难了。
十四、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承诺;改变;要信守承诺,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十五、
春:游赏;夏:续命缕;秋:会饮;冬:踏雪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