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配套练习册
重点古诗词赏析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分别是这首小令的( )。
A. 曲牌名 词牌名
B. 词牌名 曲牌名
C. 词牌名 词题
D. 曲牌名 曲题
2.下列对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题目来看,作品表达了对秋的思考和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B. 从篇幅来看,短短 28 字,创造性地将多种孤立的景物精巧地组合在一
起,刻画出一幅生动的秋郊夕照图。
C. 从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最后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
景是为了烘托人。
D. 从情感来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现了“断肠人”浪迹天涯的
羁旅愁怀。
3.作品描写的景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写出了哪些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 )。
A. 五言绝句
B. 五言律诗
C. 七言绝句
D. 七言律诗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
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 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
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
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C. 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技
头。
D. 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
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找出诗中体现出“春”的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钱塘湖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第二联的“争”字和“啄”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照应了诗中“_________”一词,用了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柳条的优美。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一、二两句就诗人的感官而言,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写,描绘了
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画面,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2.说说诗中使用“急”字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①,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①宿雨:经夜的雨水。
1.这首诗前两句描绘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中“莺啼”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下列选项中,和本诗一样运用了借物抒怀的诗词是( )。
A. 骆宾王《咏鹅》
B. 于谦《石灰吟》
C. 李白《望庐山瀑布》
D.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下列对诗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描绘的平沙如雪的疆场虽然寒气阵阵,却也是英雄的用武之地。
B.“何当”这一反问语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报国之情。
C.“金络脑”是贵重的鞍具,这里以马象征人受到重用。
D.“快走”二字,形象地写出骏马矫健的风姿。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籟此俱寂”与“但闻钟磬音” 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好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词名句理解运用。
1.下面的诗句虽然都带有“春”字,但请你找出并不是描写春天的一项(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下面的诗词名句,如果依照宴会送别、握手道别、别后思念、再度相见的次序
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4)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A.(1)(2)(3)(4)
B.(2)(1)(3)(4)
C.(4)(1)(3)(2)
D.(2)(1)(4)(3)
3.下面诗句季节判断有误的是( )。
A.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春)
B.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夏)
C.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秋)
D.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冬)
4.下面的诗句中,描写的是中秋的“月”的一句是( )。
A.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5.诗歌之美,体现在它不仅构造了优美的意境,还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1)我们看待事物时,往往只取其一面,难以全面认识,故难见其本质,
所以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要多角度观察;古语讲: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以陆游在他的《冬
夜读书示子聿》中,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
调只有实践,方能收获真知。
(2)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因此,古人也常常要离别。同样是送别,却产生
了不同的离别之情:李白伫立在长江之边,久久凝望,不见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在送别之际,则以酒相劝,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而高适却告诉好友董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成诗文的理解性默写。
远眺洞庭,平静的湖面在皎洁月光的辉映下,明亮而迷蒙,美丽的君山在其
中,你不由吟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我们既
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常要引用《论
语》中孔子的那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读了古代战争的资料,想起了以前那些艰苦的边塞生活,说到王之涣《凉
州词》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毛读了古代
清官们的故事,想到了那歌舞升平的迂腐生活,不禁吟起了《题临安邸》中的诗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重点古诗词赏析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1.D
解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因此,天净沙是曲
牌名,秋思是曲的题目。
2.A
解析:曲中写到“小桥流水人家”实质上就是作者对家的渴望,最后一句“断
肠人”指代漂泊在外、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正是远离家乡的地方。因此 A项
中并无思乡之情的说法有误。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宿建德江》
1.无边无际的旷野、夜空、树木、清清的江水以及明月。
2.诗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伴
人相近相亲。表现出诗人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
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至沓来,涌上心头。
《春夜喜雨》
1.B
解析: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都是近体诗的范畴。但是五言绝句一般为四句话,
每句话由 5个字构成;但《春夜喜雨》有 8 句,每句 5个字,属于五言律诗。
2.B
解析:诗的前四句确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但第
五、六句说: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
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这里不涉及比喻的手法。
《钱塘湖春行》
1.“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有的旖旎的春光,莺、燕、花、草是四种
春天最常见的景物,动物与植物的组合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
机。
2.白沙堤
3.动静结合。第二联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
力与生机。第三联诗人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拟人化描写之后,又把视线转向
了脚下静态的植被。动静结合,是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
4.“争”字具有拟人的意味,写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向春日的枝头唱歌鸣叫,
“啄”字则写出新生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的景象,呈现了早春的生
机与活力,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新柳》
1.百尺 拟人
2.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生机无限、鬼斧神工的赞叹,表达了对春天以及对
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滁州西涧》
1.视觉 听觉
2.“急”字写出雨来得快,下得猛。
《田园乐》
1.前两句描绘了春天夜雨过后清晨美丽的景象。
2.以动衬静,以莺啼声衬托“山客”居住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闲适。
3.本诗表现了诗人悠闲的心情。
《江南逢李龟年》
1.前两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出对过去国家繁荣的怀念。
2.表面上指花儿凋落的暮春时节,暗指人的衰老,国家凋敝。
《马诗》
1.B
解析:A.《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咏物诗,诗中没有什么
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只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了鹅的突出特征来描写
的。
B.《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
志,采用象征的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
人高洁的志向。
C.《望庐山瀑布》是李白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
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D.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他赠给好友陈亮的,二人均
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
心朋友。
2.C
解析:“金络脑”代表贵重的鞍具,这确实是马受到重用的象征。但诗的三、四
句以“何当”领起作设问,诗人借马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
在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这里传出一种强烈的企盼之意,说明现实中还未
受到重用。
《移家别湖上亭》
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
1.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
林深处。
2.不矛盾。使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万物之音全部消寂,而反听到禅院的钟磬
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的
世界更为庄严, 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
3.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二、诗词名句理解运用。
1.A
解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的是一夜之间白雪铺满天地,树
上的积雪就像梨花开满树梢似的,描写的是冬天的雪景。
2.B
解析:(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出自柳永的《雨霖铃》,背景是与朋
友送别的情景。因为就快要离别了,两人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直
到最后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
西》。是诗人在渭城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所写下的。
(3)“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出自宋代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
殷勤捧玉钟》。诗句中的“从别后”恰好对应的是题干中分别后这一时间节点。
(4)“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出自唐代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初问姓
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便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
3.A
解析:A“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
意思是说: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
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B“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出自北宋苏舜钦的《夏意》,诗人在盛
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C“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出自宋代朱熹的《偶成》,是秋季之
景。
D.“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出自唐代高骈的《对雪》,因雪花呈六
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4.C
解析: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意思是: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
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离愁寄托给天上的明
月,让它随风到达夜郎的西面,来表达我对朋友的思念。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词前小序中写到: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说明是中秋之夜所作。
D.“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意思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月光皎洁
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5.(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