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 2 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3-2.5) A答题卡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请用2B铅笔填涂)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18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1.
22.
23.
24.
25.
26.
27.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6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8.答:
29.答:
30.答:
四.解答题(共3小题,共24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31.答:
32.答:
33.答:
34.答:
条 码 粘 贴 处
(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
缺考标记
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 !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填涂样例 正确 [■] 错误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3-2.5) A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硫代硫酸钠晶体是一种恒温保温瓶的填充物,俗称海波、大苏打.硫代硫酸钠(Na2S2O3)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2.小潘同学按照如图特点对知识进行了归纳,其中匹配的是( )
A B C D
X 碳酸钙 塑料 酒精 泥浆
Y 有机物 合成材料 化石燃料 溶液
A.A B.B C.C D.D
3.已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如图表示的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4.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冰水、二氧化碳、氮气
B.牛奶、可乐、水银
C.洁净的空气、氯化钠、液态氧
D.加碘食盐、红磷、氢气
5.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①X+酸→盐+水,②X+水→碱,则X是( )
A.Fe2O3 B.NaOH C.CaO D.CO2
6.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严峻问题.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毅教授课题组在四氧化三钴(Co3O4)超薄二维片状材料电催化CO2还原成化学燃料甲酸(HCOOH)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此法不仅能够减少CO2的排放,还能够解决能源危机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com
A.Co3O4和HCOOH都属于氧化物
B.Co3O4中Co元素为+3价
C.HCOOH由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构成
D.HCOOH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7.对于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分别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B.三种物质都是还原剂
C.氧化铜均被还原 D.都是置换反应
8.下列气体,不能作燃料的是( )
A.一氧化碳 B.氢气 C.甲烷 D.氧气
9.工业上利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生产硫酸。同时还能得到一种副产品氧化铁用于炼铁,其反应原理如下:
①4FeS2+11O22Fe2O3+8SO2
②2SO2+O22SO3
③SO3+H2O=H2SO4
④Fe2O3+3CO2Fe+3C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②④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反应①④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C.反应②③属于化合反应
D.四个反应的产物都有氧化物
10.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16
C.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1.下列几种矿石中,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
B.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
C.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
D.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
12.“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1·c·n·j·y
A.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
B.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到2种氧化物
C.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4H2O2CH4+4O2
1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
B.金属材料:钢、金刚石、生铁
C.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4.聚乳酸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造可降解塑料.聚乳酸由乳酸(CH3O3)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乳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C.乳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使用聚乳酸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15.比较阅读下列逻辑关系图,下列化学概念间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6.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气体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它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理由是( )
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
B.在自然界都大量存在
C.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
D.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17.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和乙没有明显现象,丙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另取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未见明显现象,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丙>甲>乙 D.乙>甲>丙
18.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只含银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19.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B.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有机玻璃、腈纶、蚕丝等都属于合成纤维
D.钛合金、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20.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通过气压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段气压几乎没增大,是因为先发生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
B.c点时容器中溶液的溶质是HCl、AlCl3
C.b→d气压增大是因为产生气体所致
D.e点表示容器中化学反应已经结束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18分)
21.某工厂欲从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图:
(1)操作Ⅰ的名称是 ,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之外还有 。
(2)加入过量A物质的化学式是 。
(3)加入适量B物质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如图某种食品的配料标签如图所示.
①该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 .
②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该食品中除水外,还缺少的营养素是 .
③下列有关健康叙述正确的是 .
A、缺少维生素A会导致坏血病
B、糖类、脂肪能为人体生命运动提供能量,蛋白质不能
C、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元素
E、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F、元素Cl,P,Na等都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23.(2021秋 上城区校级期中)现有①液氧、②洁净的食盐水 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冰水混合物 ⑥液态空气 ⑦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⑧氯化钾等八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24.药品分类存放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求.某校实验室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药品柜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药品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盐酸硫酸 二氧化锰氧化铜 氯化钠硫酸铜 锌粒铜片
(1)若要在每个柜子门上贴上物质类别的标签,则②号柜的标签上应写 .(“酸”“碱”“氧化物”“盐”或“金属”)【版权所有:21教育】
(2)上述柜子中的有些物质间能发生置换反应.请从柜中选择两种物质,写出它们之间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根据化学性质不同,氧化物主要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1)下列氧化物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编号)
A.H2O B.CO C.SO2 D.Fe2O3
(2)NaAlO2的名称是偏铝酸钠,其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6.工业上用氨气制取硝酸,工业流程如图:
①4NH3+5O2 4NO+6H2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1)上述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种。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制取硝酸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27.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均由下表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元素名称 氢 氧 氯 锰 铁
元素符号 H O Cl Mn Fe
(1)甲溶液在黑色固体乙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气体丙,丙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甲溶液中的溶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21·世纪*教育网
(2)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丁放入过量戊溶液中,得到浅绿色溶液和无色气体。
②向所得浅绿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甲溶液,生成氯化铁和水,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6分)
28.为探究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现用一瓶通过排水法收集到的甲烷气体(图1中的A)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图中装置完成以下各题: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B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 (填序号)“注水装置”。
(2)B处是干冷的大烧杯,甲烷燃烧后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 元素;将B中烧杯正放,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 元素。
(3)此实验能否证明甲烷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4)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9.(2022春 通山县校级月考)有限的元素可以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氧 氮 氢 氯 银 锌 铁 铜
元素符号 O N H Cl Ag Zn Fe Cu
(1)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单质是 (写化学式)。
(2)写一种固态氮肥 (写化学式)。
(3)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由以上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相连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www.21-cn-jy.com
①若C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则A—C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若C为胃液中含有的酸,则A—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2022 黄埔区一模)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巨大的碳资源,CO2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转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将X物质分离出来的操作是过滤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3)利用Na2CO3或K2CO3溶液吸收低浓度的CO2,将其转化为NaHCO3或KHCO3,NaHCO3或KHCO3受热分解生成高浓度的CO2储存利用,生成的Na2CO3或K2CO3循环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吸收剂 Na2CO3 K2CO3
20℃最高浓度(g/L) 212 1104
价格(元/Kg) 1.25 9.80
根据表中信息,选择K2CO3溶液作吸收液的优点是 。
(4)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可以合成C2H6O和O2,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 。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24分)
31.某铁矿粉,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FeXOy),一学生利用实验作进一步分析,过程及数据如下。(注:铁矿粉中杂质不参与下列过程中的反应)
ⅰ.取30g该铁矿粉在CO气流中充分加热,将反应后的气体用烧碱溶液充分吸收,烧碱溶液增重19.8g;
ⅱ.将上述加热后的固体取出后,再向固体逐滴加入稀硫酸,测得产生气体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
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ⅰ中生成气体的质量 g,过程ⅱ中固体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
(2)所用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30g铁矿粉所含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
(4)通过计算可知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32.(2021 清新区二模)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他们用等质量不同形状的金属锌(所用金属锌均不含任何杂质)和稀盐酸反应(见下表),实验中使用传感器装置测算生成氢气的体积,绘制氢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二所示。
实验编号 药品
Ⅰ 6.5g锌块、150g含HCl 7.3%足量的稀盐酸
Ⅱ 6.5g锌粒、150g含HCl 7.3%足量的稀盐酸
Ⅲ 6.5g锌粉、150g含HCl 7.3%足量的稀盐酸
(1)小组按照图一中装置进行的三个实验中,实验 (填实验编号)反应速率最慢,在二中的曲线 甲 (填“甲”、“乙”或“丙”)代表的是实验Ⅲ,从曲线甲、乙、丙得出探究图二中的曲线结论是: 。
(2)分析表中锌和稀盐酸的用量可知: (填物质名称)反应消耗完;请计算以上任意一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21*cnjy*com
(3)分析上表数据,请在图三中画出在6.5g锌中加入0~150g稀盐酸过程中,产生氢气质量对应的变化曲线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33.CaH2(氢化钙)是野外作业常用的生氢剂。某实验小组查阅资料后设计如图装置制备CaH2(夹持装置已略去)。
【查阅资料】①在加热条件下,Ca与H2反应生成CaH2;
②Ca、CaH2都易与水反应生成Ca(OH)2和H2;
③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1)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2)能不能去掉装置D,原因是 ;
(3)若装置C处的玻璃管中质量增加了4g,请计算制备CaH2的质量(写出简单计算步骤) 。
34.(2022 福建模拟)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办。如图所示,“五环”中的五种物质分别是氢氧化钠、铁、氧化铜、硫酸铜、稀盐酸中的一种。
Ⅰ.相交的两环,代表环中的物质常温下能发生反应
(1)若丁为蓝色溶液
①甲为 (填化学式)。
②若丙与丁发生置换反应,则乙与丙反应的现象为 。
(2)若甲、戊均为黑色粉末
①丙一定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②若丙与丁之间的反应并无明显现象,则乙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绘制五彩奥运环
(1)如果戊环中是氢氧化钠,加入 (填物质名称),能变成红色溶液环。
(2)已知: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化合价的降低。如果乙环中是铁,加入一定浓度的硝酸,会变成含有Fe(NO3)3的黄色溶液环,同时还产生水和一种气态氧化物,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两种元素分别是 和 (填元素符号)。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3-2.5) A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mapy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硫代硫酸钠晶体是一种恒温保温瓶的填充物,俗称海波、大苏打.硫代硫酸钠(Na2S2O3)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解答】解: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由钠离子和硫代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D。
2.小潘同学按照如图特点对知识进行了归纳,其中匹配的是( )
A B C D
X 碳酸钙 塑料 酒精 泥浆
Y 有机物 合成材料 化石燃料 溶液
A.A B.B C.C D.D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Y与X是包含关系。
A、碳酸钙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故选项错误。
B、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两种之间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正确。
C、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酒精可用粮食来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错误。
D、泥浆中泥土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已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如图表示的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中的物质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单质;
B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化合物;
C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B。
4.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冰水、二氧化碳、氮气
B.牛奶、可乐、水银
C.洁净的空气、氯化钠、液态氧
D.加碘食盐、红磷、氢气
【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水属于化合物;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氮气属于单质,故A错;
B、牛奶属于混合物;可乐属于混合物;水银属于单质,故B错;
C、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氯化钠属于化合物;液态氧属于单质,故C正确;
D、加碘食盐属于混合物;红磷属于单质;氢气属于单质,故D错。
故选:C。
5.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①X+酸→盐+水,②X+水→碱,则X是( )
A.Fe2O3 B.NaOH C.CaO D.CO2
【解答】解:A、氧化铁不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不能和水反应,且氢氧化钠属于碱,故B错误;
C、氧化钙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也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属于碱,故C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和酸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D错误。
故选:C。
6.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严峻问题.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毅教授课题组在四氧化三钴(Co3O4)超薄二维片状材料电催化CO2还原成化学燃料甲酸(HCOOH)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此法不仅能够减少CO2的排放,还能够解决能源危机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com
A.Co3O4和HCOOH都属于氧化物
B.Co3O4中Co元素为+3价
C.HCOOH由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构成
D.HCOOH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解答】解:A、Co3O4属于氧化物,HCOOH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Co3O4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可知,Co元素为+价,因为化合价是整数,因此Co元素的化合价应该不是一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www-2-1-cnjy-com
C、应该是每个甲酸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HCOOH中,相对分子质量一定,甲酸分子中氧原子的质量和最大,因此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该选项说法正确。2-1-c-n-j-y
故选:D。
7.对于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分别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B.三种物质都是还原剂
C.氧化铜均被还原 D.都是置换反应
【解答】解:A、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均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都有红色固体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来源:21cnj*y.co*m】
B、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三种物质都是还原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均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氧化铜均被还原,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和水,均属于置换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选:D。
8.下列气体,不能作燃料的是( )
A.一氧化碳 B.氢气 C.甲烷 D.氧气
【解答】解: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以作气体燃料,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气有可燃性,可以作气体燃料,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甲烷有可燃性,可以作气体燃料,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可以作气体燃料,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工业上利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生产硫酸。同时还能得到一种副产品氧化铁用于炼铁,其反应原理如下:
①4FeS2+11O22Fe2O3+8SO2
②2SO2+O22SO3
③SO3+H2O=H2SO4
④Fe2O3+3CO2Fe+3C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②④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反应①④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C.反应②③属于化合反应
D.四个反应的产物都有氧化物
【解答】解:A.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成+3价,硫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4价;②中硫元素由+4价变成+6价,氧气中的氧元素由0价变成﹣2价;④中铁元素由+3价变成0价,碳元素由+2价变成+4价,故正确;
B.①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④是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均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正确;
C.反应②③均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
D.反应③的生成物是硫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硫酸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D。
10.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16
C.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解答】解:由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氮,反应的方程式是:2NO+O22NO2
A、由方程式可知,每3个分子生成了2个分子,故A错误;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30):32=15:8,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涉及2种氧化物,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几种矿石中,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
B.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
C.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
D.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
【解答】解:A、FeS2中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B、FeCO3中含有铁元素、铁元素和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C、Al2O3是由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D、Cu2S中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C。
12.“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1·c·n·j·y
A.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
B.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到2种氧化物
C.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4H2O2CH4+4O2
【解答】解: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反应生成甲烷分子和氧分子,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水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反应生成甲烷分子和氧分子,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CH4+2O2,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最简整数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
B.金属材料:钢、金刚石、生铁
C.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解答】解:A.甲烷、乙醇和乙酸均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C.冰水共存物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D.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故选:A。
14.聚乳酸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造可降解塑料.聚乳酸由乳酸(CH3O3)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乳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C.乳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使用聚乳酸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解答】解:A、乳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乳酸是由乳酸分子构成的,乳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乳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3=3,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3=48,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出处:21教育名师】
D、根据题意,聚乳酸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造可降解塑料,使用聚乳酸不会造成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比较阅读下列逻辑关系图,下列化学概念间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解答】解: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因此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因此化合物和氧化物是包含关系;故选项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因此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包含关系错误,故选项错误;
D、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因此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并列关系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6.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气体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它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理由是( )
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
B.在自然界都大量存在
C.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
D.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解答】解:A.无毒无害气体不一定能够用作燃料,例如氮气无毒无害,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B.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不一定能够用作燃料,例如水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C.氢气燃烧不能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不能生成水。故选项错误;
D.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用作燃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7.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和乙没有明显现象,丙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另取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未见明显现象,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丙>甲>乙 D.乙>甲>丙
【解答】解: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和乙没有明显现象,丙的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丙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甲和乙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丙>H>甲、乙;另取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未见明显现象,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弱,即乙>甲;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丙>乙>甲。
故选:B。
18.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只含银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和银的前边,可以和硝酸银及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银和铜以及硝酸亚铁。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铁、一定有银、可能有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由以上分析可知: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有铜。A错误;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铁,可能含有铜,B错误;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硝酸铜。C正确;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硝酸铜。D错误。
故选:C。
19.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B.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有机玻璃、腈纶、蚕丝等都属于合成纤维
D.钛合金、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解答】解:A.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的优点,故正确;
B.棉花的主要成分是棉纤维,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错误;
C.有机玻璃属于塑料、蚕丝属于天然纤维,故错误;
D.钛合金属于合金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错误。
故选:A。
20.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通过气压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段气压几乎没增大,是因为先发生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
B.c点时容器中溶液的溶质是HCl、AlCl3
C.b→d气压增大是因为产生气体所致
D.e点表示容器中化学反应已经结束
【解答】解: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铝先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生产,所以压强不变;当氧化铝反应完,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使压强增大。
A、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铝先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生产,所以a→b段气压几乎没增大,故正确;21·cn·jy·com
B、c点时铝未完全反应,容器中溶液的溶质是:HCl、AlCl3,故正确;
C、b→d气压增大是因为产生气体和反应放出了热所致,故不正确;
D、e点表示容器中化学反应已经结束,故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18分)
21.某工厂欲从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图:
(1)操作Ⅰ的名称是 ,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之外还有 。
(2)加入过量A物质的化学式是 。
(3)加入适量B物质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答】解:(1)由操作过程可知。操作Ⅰ是将固液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之外还有漏斗、玻璃棒。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由于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由题意可知,要回收铜和得到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A物质是铁,最后再加入过量的B应是稀硫酸,将过量的铁除去,所以A的化学式是Fe。21*cnjy*com
(3)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适量B物质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故答案为:(1)过滤,漏斗、玻璃棒;(2)Fe;(3):Fe+H2SO4═FeSO4+H2↑。
22.如图某种食品的配料标签如图所示.
①该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 .
②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该食品中除水外,还缺少的营养素是 .
③下列有关健康叙述正确的是 .
A、缺少维生素A会导致坏血病
B、糖类、脂肪能为人体生命运动提供能量,蛋白质不能
C、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元素
E、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F、元素Cl,P,Na等都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解答】解:①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故填:鸡蛋;
②鸡蛋中富含蛋白质,小麦粉、白砂糖富含糖类、食盐富含无机盐、棕榈油富含油脂,还缺少水和维生素;
故填:维生素;
③A、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不是坏血病,故选项说法错误.
B、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维生素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从食物中获取,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E、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F、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EF.
23.(2021秋 上城区校级期中)现有①液氧、②洁净的食盐水 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冰水混合物 ⑥液态空气 ⑦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⑧氯化钾等八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解答】解:②洁净的食盐水⑥液态空气⑦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等都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均属于混合物.
④二氧化碳、⑤冰水混合物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②⑥⑦;④⑤.
24.药品分类存放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求.某校实验室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药品柜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药品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盐酸硫酸 二氧化锰氧化铜 氯化钠硫酸铜 锌粒铜片
(1)若要在每个柜子门上贴上物质类别的标签,则②号柜的标签上应写 .(“酸”“碱”“氧化物”“盐”或“金属”)【版权所有:21教育】
(2)上述柜子中的有些物质间能发生置换反应.请从柜中选择两种物质,写出它们之间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答】解:(1)盐酸、硫酸都属于酸;
(2)锌粒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方程式是Zn+2HCl═ZnCl2+H2↑.
故填:(1)酸;(2)Zn+H2SO4=ZnSO4+H2↑.
25.根据化学性质不同,氧化物主要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1)下列氧化物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编号)
A.H2O B.CO C.SO2 D.Fe2O3
(2)NaAlO2的名称是偏铝酸钠,其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解答】解:(1)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因此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故答案为:D;
(2)NaAlO2的名称是偏铝酸钠,其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是偏铝酸根离子,一个偏铝酸根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答案为:AlO2﹣;
26.工业上用氨气制取硝酸,工业流程如图:
①4NH3+5O2 4NO+6H2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1)上述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种。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制取硝酸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解答】解:(1)NO、H2O、NO2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均属于氧化物。
(2)反应②的反应物是2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3)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则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O。
故答案为:(1)3;(2)化合反应;(3)NO。
27.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均由下表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元素名称 氢 氧 氯 锰 铁
元素符号 H O Cl Mn Fe
(1)甲溶液在黑色固体乙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气体丙,丙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甲溶液中的溶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21·世纪*教育网
(2)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丁放入过量戊溶液中,得到浅绿色溶液和无色气体。
②向所得浅绿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甲溶液,生成氯化铁和水,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
【解答】解:(1)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双氧水是液体,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故A溶液为双氧水溶液,化学式为H2O2
(2)①由现象可知丁为铁,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②由①可知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氯化亚铁和过量的盐酸,甲溶液为双氧水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铁,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Cl2+H2O2+2HCl=2FeCl3+2H2O。
故答案为:(1)H2O2.(2)FeCl2、H2O2、HCl;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6分)
28.为探究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现用一瓶通过排水法收集到的甲烷气体(图1中的A)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图中装置完成以下各题: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B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 (填序号)“注水装置”。
(2)B处是干冷的大烧杯,甲烷燃烧后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 元素;将B中烧杯正放,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 元素。
(3)此实验能否证明甲烷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4)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解答】解:(1)需要得到平稳的气流还需要能够控制反应的速度,通过水的滴加来实现,因此选择分液漏斗,故答案为:②;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烧杯内壁上的水中氢元素来自于甲烷,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甲烷;故答案为:氢;碳;
(3)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所以无法确定甲烷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故答案为:不能;
(4)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
故答案为:(1)②;
(2)氢;碳;
(3)不能;甲烷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一部分来自于氧气,一部分来自于甲烷;
(4)CH4+2O2CO2+2H2O。
29.(2022春 通山县校级月考)有限的元素可以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氧 氮 氢 氯 银 锌 铁 铜
元素符号 O N H Cl Ag Zn Fe Cu
(1)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单质是 (写化学式)。
(2)写一种固态氮肥 (写化学式)。
(3)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由以上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相连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www.21-cn-jy.com
①若C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则A—C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若C为胃液中含有的酸,则A—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答】解:(1)常见的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有:臭氧、甲烷、二氧化碳、氟利昂,结合题中的元素分析可知,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单质是O3;
(2)一种固态氮肥是:NH4Cl;
(3)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的分解反应可以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
(4)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由以上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
①若C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所以C是铁,铁会与A、B、D反应,A也会与B、D反应,所以A是可以是硝酸银,B、D是氯化铜、盐酸中的一种,A—C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
②若C为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C是盐酸,盐酸会与A、B、D反应,A也会与B、D反应,所以A是硝酸银,B、D是铁、锌中的一种,A—C发生的反应是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
故答案为:(1)O3;(2)NH4Cl;(3)2H2O22H2O+O2↑;
(4)①Fe+2AgNO3=Fe(NO3)2+2Ag;②HCl+AgNO3=AgCl↓+HNO3。
30.(2022 黄埔区一模)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巨大的碳资源,CO2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转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将X物质分离出来的操作是过滤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3)利用Na2CO3或K2CO3溶液吸收低浓度的CO2,将其转化为NaHCO3或KHCO3,NaHCO3或KHCO3受热分解生成高浓度的CO2储存利用,生成的Na2CO3或K2CO3循环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吸收剂 Na2CO3 K2CO3
20℃最高浓度(g/L) 212 1104
价格(元/Kg) 1.25 9.80
根据表中信息,选择K2CO3溶液作吸收液的优点是 。
(4)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可以合成C2H6O和O2,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 。
【解答】解:(1)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反应的进行;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溶液可来“捕捉”CO2;故该过程只有碳酸钙、氢氧化钠等都可以循环利用;而含有二氧化碳含量低的气体排出,并没有“实现CO2零排放”;转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故答案为: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2)A、从流程图看出,含有二氧化碳含量低的气体排出,并没有“实现CO2零排放”,错误;
B、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溶液可来“捕捉”CO2;故该过程碳酸钙、氢氧化钠等都可以循环利用,错误;
C、分离CaCO3和NaOH溶液是固体和液体分离,是过滤操作,正确;
D、该过程化学反应有: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至少发生了4个,正确;
故选:CD;
(3)根据表中信息,选择K2CO3溶液作吸收液的优点是20℃碳酸钾最高浓度比碳酸钠大,吸收效果好。
故答案为:20℃碳酸钾最高浓度比碳酸钠大;
(4)由题意得: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可以合成C2H6O和O2,化学方程式为:4CO2+6H22C2H6O+3O2,因此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4×44):(6×2)=44:3;
故答案为:44:3。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24分)
31.某铁矿粉,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FeXOy),一学生利用实验作进一步分析,过程及数据如下。(注:铁矿粉中杂质不参与下列过程中的反应)
ⅰ.取30g该铁矿粉在CO气流中充分加热,将反应后的气体用烧碱溶液充分吸收,烧碱溶液增重19.8g;
ⅱ.将上述加热后的固体取出后,再向固体逐滴加入稀硫酸,测得产生气体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
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ⅰ中生成气体的质量 g,过程ⅱ中固体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
(2)所用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30g铁矿粉所含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
(4)通过计算可知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解答】解:(1)CO具有还原性,能与铁的氧化物反应而使铁的氧化物还原成铁,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将反应后的气体用烧碱溶液充分吸收,烧碱溶液增重19.8g,增重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过程ⅰ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为19.8g;生成的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过程ⅱ中固体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6g;
(2)设所用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铁的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 98 2
y x 0.6g
y=16.8g
x=29.4g
所用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3)FexOy+yCO xFe+yCO2;
56x 44y
16.8g 17.6g
=
30g铁矿粉所含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16.8g×=6.4g
(4)该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中,x、y的最简整数比x:y=3:4,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3O4。
答案:(1)19.8;0.6;(2)49%;(3)6.4;(4)3:4。
32.(2021 清新区二模)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他们用等质量不同形状的金属锌(所用金属锌均不含任何杂质)和稀盐酸反应(见下表),实验中使用传感器装置测算生成氢气的体积,绘制氢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二所示。
实验编号 药品
Ⅰ 6.5g锌块、150g含HCl 7.3%足量的稀盐酸
Ⅱ 6.5g锌粒、150g含HCl 7.3%足量的稀盐酸
Ⅲ 6.5g锌粉、150g含HCl 7.3%足量的稀盐酸
(1)小组按照图一中装置进行的三个实验中,实验 (填实验编号)反应速率最慢,在二中的曲线 甲 (填“甲”、“乙”或“丙”)代表的是实验Ⅲ,从曲线甲、乙、丙得出探究图二中的曲线结论是: 。
(2)分析表中锌和稀盐酸的用量可知: (填物质名称)反应消耗完;请计算以上任意一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21*cnjy*com
(3)分析上表数据,请在图三中画出在6.5g锌中加入0~150g稀盐酸过程中,产生氢气质量对应的变化曲线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解答】解:(1)锌块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最小,因此反应的速率最慢;锌粉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最大,反应速率最快;从曲线甲、乙、丙得出探究图二中的曲线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故答案为:I;甲;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由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能与73份质量的HCl恰好反应,题干中锌的质量为6.5g,150g含HCl7.3%的稀盐酸中所含HCl的质量为:150g×7.3%=10.95g,所以锌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锌;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消耗HCl的质量为y,则:
Zn+2HCl=ZnCl2+H2↑
65 73 2
6.5g y x
x=0.2g
y=7.3g
因此恰好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7.3g÷7.3%=100g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3)锌中没有加入稀盐酸时,氢气的质量为零,随着稀盐酸的加入,产生氢气的质量增大,当加入到100g稀盐酸时,反应恰好完成,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再加入稀盐酸,氢气的质量也不再改变;图像如下:
。
33.CaH2(氢化钙)是野外作业常用的生氢剂。某实验小组查阅资料后设计如图装置制备CaH2(夹持装置已略去)。
【查阅资料】①在加热条件下,Ca与H2反应生成CaH2;
②Ca、CaH2都易与水反应生成Ca(OH)2和H2;
③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1)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2)能不能去掉装置D,原因是 ;
(3)若装置C处的玻璃管中质量增加了4g,请计算制备CaH2的质量(写出简单计算步骤) 。
【解答】解:
(1)由于Ca、CaH2都易与水反应生成Ca(OH)2和H2,所以一定要获得干燥的氢气,即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干燥氢气或者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2)由于Ca、CaH2都易与水反应生成Ca(OH)2和H2;,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而导致Ca、CaH2都易与水反应,所以不能去掉装置D;
(3)若装置C处的玻璃管中质量增加了4g,即4g氢气参加了反应,设CaH2的质量为x
Ca+H2CaH2
2 42
4g x
=
x=84g。
故答案为:(1)干燥氢气或者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2)不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焦进入导致Ca、CaH2都易与水反应;(3)84g。
34.(2022 福建模拟)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办。如图所示,“五环”中的五种物质分别是氢氧化钠、铁、氧化铜、硫酸铜、稀盐酸中的一种。
Ⅰ.相交的两环,代表环中的物质常温下能发生反应
(1)若丁为蓝色溶液
①甲为 (填化学式)。
②若丙与丁发生置换反应,则乙与丙反应的现象为 。
(2)若甲、戊均为黑色粉末
①丙一定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②若丙与丁之间的反应并无明显现象,则乙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绘制五彩奥运环
(1)如果戊环中是氢氧化钠,加入 (填物质名称),能变成红色溶液环。
(2)已知: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化合价的降低。如果乙环中是铁,加入一定浓度的硝酸,会变成含有Fe(NO3)3的黄色溶液环,同时还产生水和一种气态氧化物,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两种元素分别是 和 (填元素符号)。21教育网
【解答】解:“五环”中的五种物质分别是氢氧化钠、铁、氧化铜、硫酸铜、稀盐酸中的一种,
Ⅰ、相交的两环,代表环中的物质常温下能发生反应
(1)若丁为蓝色溶液,所以丁是硫酸铜,硫酸铜会与氢氧化钠、铁反应,所以丙、戊是氢氧化钠、铁中的一种,氢氧化钠或铁都会与盐酸反应,所以乙是盐酸,甲是氧化铜,
①甲为CuO;
②若丙与丁发生置换反应,则乙与丙反应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变为浅绿色;
(2)若甲、戊均为黑色粉末,所以甲、戊是氧化铜、铁中的一种,所以乙、丁可以是盐酸、硫酸铜,丙一定是氢氧化钠,
①丙一定属于碱;
②若丙与丁之间的反应并无明显现象,所以丁是稀盐酸,乙与丙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Ⅱ、(1)如果戊环中是氢氧化钠,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能变成红色溶液环;
(2)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化合价的降低。如果乙环中是铁,加入一定浓度的硝酸,会变成含有Fe(NO3)3的黄色溶液环,同时还产生水和一种气态氧化物,气态氧化物是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所以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两种元素分别是Fe和N。
故答案为:Ⅰ、(1)①CuO;
②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变为浅绿色;
(2)①碱;
②CuSO4+2NaOH=Cu(OH)2↓+Na2SO4;
Ⅱ、(1)无色酚酞溶液;(2)Fe、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