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如图所示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用铜矿制造青铜剑 D.用研杵研碎胆矾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B.盐酸、硫酸都是无色液体
C.浓盐酸、浓硫酸都能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D.盐酸、硫酸的密度都比水大
3.下列试剂一般不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的是( )
A.蒸馏水 B.石灰水 C.浓硫酸 D.食醋
4.某无色溶液用酚酞试液检测,发现无色酚酞变红,说明该溶液的pH为( )
A.>7 B.=7 C.<7 D.=3
5.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H2O B.CaO C.Cu(OH)2 D.Mg
6.(2021春 海珠区校级月考)下列有关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均是白色固体
②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均易溶于水
③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有腐蚀性
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可做干燥剂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分别与下列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A.CO2 B.HCl C.H2SO4 D.Na2CO3
8.(2021 福建)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乙丙。在不断搅拌下,往装有甲溶液的容器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依次发生了①②反应,同时测定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度强度(液体越浑浊,透光强度越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乙难溶于水
B.甲可能是NaOH
C.QM段对应的反应是②
D.E、F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
9.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水的pH为3~4,它显碱性
B.取少量的汽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了蓝色
C.打开汽水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D.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多喝汽水
10.(2022 永安市一模)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城“连史纸”是全国五大宜纸之一,被誉为“纸中丝绸”、“民间国宝”。“连史纸”制作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砍竹晒干 B.碎竹打丝
C.竹丝发酵 D.抄纸成膜
11.(2021秋 宝应县期末)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时电珠变亮,烧杯中的液体是( )
A.蒸馏水 B.酒精溶液
C.蔗糖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12.(2022 东洲区二模)白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1个醋酸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
B.醋酸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C.白醋和纯碱溶液混合会产生气泡
D.用白醋可除去铁锈和炉具上的油污
13.(2022春 渝北区校级月考)氢溴酸(HBr)可用于医药、染料、香料等领域,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下列有关氢溴酸(HBr)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氢溴酸滴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色
B.氢溴酸应密封保存于细口瓶中
C.能与铁反应生成氢气
D.与碳酸氢钠反应:NaHCO3+HBr═NaBr+H2O+CO2↑
14.(2022春 澧县校级月考)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变质,某同学先取2mL试样于试管中,而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加入少量盐酸,观察现象
B.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加入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D.通适量CO2气体,观察现象
15.(2022 舒城县校级一模)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变成冰时质量保持不变
C.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复分解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16.(2022 肥西县一模)将足量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个容器内最终产生CO2的量不相等
B.100S时,反应I、Ⅱ中消耗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可能相等
C.0~300S内,两个容器内溶液的pH均逐渐减小
D.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
17.(2022 邗江区一模)下列物质在农业上可做复合肥的是( )
A.NH4HCO3 B.K2CO3 C.KNO3 D.Ca(NO3)2
18.(2022 邗江区一模)某学习小组用图1装置在相同温度下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得图2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www.21-cn-jy.com
A.该小组实验时实际消耗了等质量的稀盐酸
B.该小组取用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53:42
C.图1中连通器的作用是使分液漏斗与广口瓶之间的压强相等
D.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速率比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速率慢
19.(2022 漳州一模)2022年春晚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画中用到的矿物颜料有石绿。石绿主要成分是CuCO3 Cu(OH)2。受热易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解生成的氧化物中有水
B.石绿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
C.石绿可配成绿色溶液
D.《千里江山图》应低温、干燥保存
20.(2022 合肥一模)NaCl是重要的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用①配制的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
B.应用②中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NaOH+Cl2+H2
C.应用③制得的NaHCO3在生活中俗称小苏打
D.生产中粗盐提纯时,可用过量KOH溶液除去MgCl2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20分)
21.(2021 龙沙区二模)对知识的归纳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
(2)利用氢氧化钙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在建筑业上砌砖抹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由一种氧化物A和一种正盐B组成的白色固体混合物、实验步骤和现象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可知:A为 ,B为 。
23.(2022 嵩县模拟)北京冬奥会期间,185辆宇通氢燃料客车闪耀会场内外,展现出河南制造的新实力。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氢燃料电池车的作用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氢化钙(CaH2)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氢化物,它与水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和一种常见的碱,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2022 高唐县一模)某同学将一朵紫色牵牛花泡在石灰水中,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又将一朵紫色牵牛花泡在稀盐酸中,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紫色牵牛花泡在肥皂水中很快就变成了蓝色,说明肥皂水显 (填“酸性”或“碱性”)。
(2)该牵牛花的汁液 (填“能”或“不能”)用作指示剂。
(3)将紫色牵牛花泡在家庭厨房里的某种调味品中,牵牛花变成了红色,选用的调味品可能是 。
25.(2022 大荔县校级一模)了解日用化工品的成分,有利于我们正确使用。
名称 炉具清洁剂 洁厕灵 洗洁精
有效成分 氢氧化钠 盐酸 表面活性剂
(1)炉具清洁剂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 性;它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的原因是 。
(2)洗洁精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 功能。
26.(2022 徐州模拟)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得到如图结果。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d点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图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或“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 。
A.图中g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B.图中c→d变化过程中,所示溶液中SO42﹣数量不断增加
C.图中f→g变化趋势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D.c点溶液中Na+和SO42﹣的个数比是1:1
27.(2022春 雨花区校级月考)为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粗盐溶解后依次加入稍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在滤液中加适量盐酸后进行蒸发结晶。其中加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CaCl2和 ;操作②得到的滤渣的成分有BaSO4、Mg(OH)2、CaCO3和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9分)
28.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 、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2)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 .
Ⅱ.用如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3)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 正确;
(4)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 、 (填“B”、“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正确的,实验中:B中的现象为 ,C中的现象为 .【版权所有:21教育】
结论: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29.如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2)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试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21教育网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
小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2021 谷城县模拟)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1)根据实验一回答: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加入稀盐酸后的实验现象是 ,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2)实验二通过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 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 相同;
(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 X 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酚酞溶液 B.CuO C.Na2CO3D.Ba(NO3)2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21分)
3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
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 g大理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C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C增加质量/g 0 3.0 5.0 6.0 6.6 x 6.6
(1)上表中,第10分钟时,x= 。
(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写计算过程)
(3)请在如图的坐标纸上,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产生CO2气体的质量为纵坐标,画出能够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曲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B中所装药品为碳酸氢钠溶液,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HCl气体,该装置使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32.小明准备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前将药品和仪器一起称量,得120g,反应后称量,全部质量为111.2g.
(1)此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多少?
(2)实验室为了收集二氧化碳,常用 的大理石.(填写“块状”或“粉末状”)
(3)此反应消耗CaCO3的质量是多少?(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33.(2021 无棣县校级开学)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产品。
(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质的原因 ,故氢氧化钠应 保存。
(2)氢氧化钠溶液常用来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有一瓶瓶盖已损坏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检验它的成分,某学习小组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如图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操作Ⅰ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操作Ⅱ的名称是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固体样品中含有 。
34.(2021 南通模拟)某化肥由(NH4)2SO4、K2SO4、KCl混合而成,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
(1)该化肥施用后,能使植物 (填序号)。
A.茎叶生长茂盛 B.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C.增强抗倒伏,抗虫害能力
(2)(NH4)2SO4中N、O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化成最简比)。
(3)为测定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民和小青分别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实验。
方案1:小民取10.0g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质量为16.5g。【出处:21教育名师】
方案2:小青另取等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的Ca(OH)2加热,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增重1.8g,浓硫酸增重1.7g(假设气体全部吸收)。
用方案1计算出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偏大,简述理由 。用方案2计算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请在答题纸上写出计算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如图所示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食物腐烂 B.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 用铜矿制造青铜剑 D. 用研杵研碎胆矾
【解答】解:A、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铜矿制造青铜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研杵研碎胆矾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B.盐酸、硫酸都是无色液体
C.浓盐酸、浓硫酸都能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D.盐酸、硫酸的密度都比水大
【解答】解:A、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故A说法正确
B、盐酸硫酸都是无色液体,说法正确。
C、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盐酸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浓硫酸没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不能形成白雾;故C说法错误。
D、盐酸、硫酸的密度都比水大,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3.下列试剂一般不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的是( )
A.蒸馏水 B.石灰水 C.浓硫酸 D.食醋
【解答】解:蒸馏水呈中性,pH为7,一般不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由于不同浓度石灰水、浓硫酸、食醋的酸碱度不同,可用pH试纸测定。21·世纪*教育网
故选:A。
4.某无色溶液用酚酞试液检测,发现无色酚酞变红,说明该溶液的pH为( )
A.>7 B.=7 C.<7 D.=3
【解答】解:用酚酞试液检测无色溶液,发现无色酚酞变红,可以知道该溶液显碱性,所以根据溶液的pH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即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可以判定该溶液的pH>7,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A是正确的。www-2-1-cnjy-com
故选:A。
5.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H2O B.CaO C.Cu(OH)2 D.Mg
【解答】解:A、水能稀释盐酸使其酸性不断减弱,但溶液不可能变为中性,更不可能变为碱性,故错误;
B、氧化钙加入水中能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中和盐酸使其酸性减弱,直至盐酸全部消耗溶液呈中性,在继续加入氧化钙溶液中会因氢氧化钙的存在而显碱性,故正确;
C、Cu(OH)2与盐酸反应能生成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不可能为碱性,故错误;
D、镁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镁呈中性,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酸性不断减弱,直至盐酸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反应后溶液的性质不可能呈碱性(pH>7),故错误;【来源:21cnj*y.co*m】
故选:B。
6.(2021春 海珠区校级月考)下列有关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均是白色固体
②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均易溶于水
③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有腐蚀性
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可做干燥剂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答】解: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均是白色固体,故说法正确。
②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故说法错误。
③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有腐蚀性,故说法正确。
④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氢氧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故说法错误。
故①③说法正确。
故选:B。
7.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分别与下列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A.CO2 B.HCl C.H2SO4 D.Na2CO3
【解答】解:A、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使酚酞变红色,故A错误;2-1-c-n-j-y
B、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氯化钙在水中显中性,不会使酚酞变色,故B错误;
C、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硫酸钙和水,硫酸钙在水中显中性,不会使酚酞变色,故C错误;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显碱性,所以酚酞与之变红。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1 福建)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乙丙。在不断搅拌下,往装有甲溶液的容器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依次发生了①②反应,同时测定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度强度(液体越浑浊,透光强度越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乙难溶于水
B.甲可能是NaOH
C.QM段对应的反应是②
D.E、F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
【解答】解:A、PQ段透光强度在减小,说明发生反应①,说明生成的乙是沉淀;故A正确;
B、PQ段透光强度在减小,说明反应①要生成沉淀,如果甲为NaOH,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沉淀,所以甲不能是NaOH;故B错误;21·cn·jy·com
C、QM段透光强度在增大,说明发生反应②;故C正确;
D、E对应的液体含有没有反应完的甲,F点对应的液体含有生成的丙,所以E、F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故D正确;21*cnjy*com
故选:B。
9.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水的pH为3~4,它显碱性
B.取少量的汽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了蓝色
C.打开汽水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D.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多喝汽水
【解答】解:A、汽水呈酸性,此项错误;
B、取少量的汽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此项错误;
C、打开汽水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正确;
D、胃酸过多的病人不能多喝汽水,会加重病情,此项错误;
故选:C。
10.(2022 永安市一模)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城“连史纸”是全国五大宜纸之一,被誉为“纸中丝绸”、“民间国宝”。“连史纸”制作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砍竹晒干 B.碎竹打丝
C.竹丝发酵 D.抄纸成膜
【解答】解:A、砍竹晒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碎竹打丝,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竹丝发酵,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抄纸成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1.(2021秋 宝应县期末)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时电珠变亮,烧杯中的液体是( )
A.蒸馏水 B.酒精溶液
C.蔗糖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解答】解:A、蒸馏水中只存在水分子,不存在能够自由运动的带电粒子,所以蒸馏水不能导电,闭合开关时电珠不会变亮,故A不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酒精溶液中存在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不存在能够自由运动的带电粒子,所以酒精溶液不能导电,闭合开关时电珠不会变亮,故B不正确;21cnjy.com
C、蔗糖溶液中存在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不存在能够自由运动的带电粒子,所以蔗糖溶液不能导电,闭合开关时电珠不会变亮,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导电性,闭合开关时电珠变亮,故D正确。
故选:D。
12.(2022 东洲区二模)白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1个醋酸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
B.醋酸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C.白醋和纯碱溶液混合会产生气泡
D.用白醋可除去铁锈和炉具上的油污
【解答】A、根据醋酸的化学式,可知1个醋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共8个原子构成,选项正确;
B、醋酸属于酸,电离时产生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故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选项正确;
C、白醋和纯碱溶液混合,醋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会产生气泡,选项正确;
D、用白醋可除去铁锈是因为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醋酸能发生反应,故能实现,但炉具上的油污不和醋酸反应能和碱反应,故应用碱溶液除去油污,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3.(2022春 渝北区校级月考)氢溴酸(HBr)可用于医药、染料、香料等领域,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下列有关氢溴酸(HBr)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氢溴酸滴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色
B.氢溴酸应密封保存于细口瓶中
C.能与铁反应生成氢气
D.与碳酸氢钠反应:NaHCO3+HBr═NaBr+H2O+CO2↑
【解答】解:A、氢溴酸物理和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显酸性,将氢溴酸滴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盐酸具有挥发性,则氢溴酸具有挥发性,氢溴酸应密封保存于细口瓶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盐酸能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则氢溴酸能与铁反应生成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溴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溴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Br═NaBr+H2O+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4.(2022春 澧县校级月考)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变质,某同学先取2mL试样于试管中,而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加入少量盐酸,观察现象
B.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加入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D.通适量CO2气体,观察现象
【解答】解:A、少量的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如果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即使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也不能反应,该选项不正确。21*cnjy*com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不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和碳酸钠反应,都无明显现象,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5.(2022 舒城县校级一模)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变成冰时质量保持不变
C.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复分解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解答】解:A、阴离子带负电,但带负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也可能是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水变成冰时,属于物理变化,质量保持不变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推理错误。
C、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D、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复分解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6.(2022 肥西县一模)将足量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个容器内最终产生CO2的量不相等
B.100S时,反应I、Ⅱ中消耗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可能相等
C.0~300S内,两个容器内溶液的pH均逐渐减小
D.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
【解答】解:A、碳酸钙粉末的质量相等,酸足量,所以两个容器内最终产生CO2的量相等,此选项错误;
B、由100s时产生的CO2体积(V),反应Ⅰ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大于反应Ⅱ生成CO2的体积,所以100s时,反应Ⅰ、Ⅱ中消耗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不相等,此选项错误;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的酸性减弱,则pH增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的酸性减弱,则pH增大,所以0~300s内,两个容器内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此选项错误;
D、分析曲线图可知,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生成CO2是持续进行,反应速率也比较适中,所以实验室能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7.(2022 邗江区一模)下列物质在农业上可做复合肥的是( )
A.NH4HCO3 B.K2CO3 C.KNO3 D.Ca(NO3)2
【解答】解:A、碳酸氢铵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错误。
B、碳酸钾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选项错误。
C、硝酸钾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选项正确。
D、硝酸钙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错误。
故选:C。
18.(2022 邗江区一模)某学习小组用图1装置在相同温度下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得图2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www.21-cn-jy.com
A.该小组实验时实际消耗了等质量的稀盐酸
B.该小组取用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53:42
C.图1中连通器的作用是使分液漏斗与广口瓶之间的压强相等
D.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速率比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速率慢
【解答】解:A、根据图像可知最终瓶内气压相等说明生成二氧化碳的量是相等的,故根据化学方程式物质质量关系可知生成等质量的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不相等,而题中要求盐酸浓度相等故消耗盐酸的质量不相等,选项错误;
B、根据分析,生成等质量二氧化碳消耗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时106:84=53:42,选项正确;
C、反应后有气体生成,若不增加连通器,内部压强增大,分液漏斗内的液体无法滴入集气瓶内,因此增加连通器,联通内部压强,确保液体流下,选项正确;
D、根据图像可知相等时间内碳酸钠反应时使装置内气压增加量小于碳酸氢钠,说明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比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慢,选项正确;
故选:A。
19.(2022 漳州一模)2022年春晚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画中用到的矿物颜料有石绿。石绿主要成分是CuCO3 Cu(OH)2。受热易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解生成的氧化物中有水
B.石绿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
C.石绿可配成绿色溶液
D.《千里江山图》应低温、干燥保存
【解答】解:石绿主要成分是CuCO3 Cu(OH)2,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氧化物。
A.分解生成的氧化物中有水,故A正确;
B.石绿含有碳酸根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B正确;
C.石绿难溶于水,不可配成绿色溶液,故C不正确;
D.石绿受热易分解,《千里江山图》应低温、干燥保存,故D正确;
故选:C。
20.(2022 合肥一模)NaCl是重要的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用①配制的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
B.应用②中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NaOH+Cl2+H2
C.应用③制得的NaHCO3在生活中俗称小苏打
D.生产中粗盐提纯时,可用过量KOH溶液除去MgCl2
【解答】解:A、应用①配制的生理盐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该选项不正确;
B、氯化钠溶液中通电时,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该选项不正确;
C、NaHCO3俗称小苏打,在生活中的用途较多,该选项正确;
D、生产中提纯粗盐时不能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除去氯化镁,是因为带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钾和氯化钾,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20分)
21.(2021 龙沙区二模)对知识的归纳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
(2)利用氢氧化钙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在建筑业上砌砖抹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答】解:(1)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故填:红;OH﹣。
(2)利用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在建筑业上砌砖抹墙,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由一种氧化物A和一种正盐B组成的白色固体混合物、实验步骤和现象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可知:A为 ,B为 。
【解答】解:
根据题意“由一种氧化物A和一种正盐B组成的白色固体混合物”,结合图框可知:无色的滤液中加硝酸钡会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沉淀,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知无色滤液中含有硫酸钾;而“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故推测:A为氧化钾,它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B为硫酸铜。氢氧化钾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而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钾。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K2O;CuSO4
23.(2022 嵩县模拟)北京冬奥会期间,185辆宇通氢燃料客车闪耀会场内外,展现出河南制造的新实力。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氢燃料电池车的作用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氢化钙(CaH2)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氢化物,它与水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和一种常见的碱,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答】解: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氢燃料电池车的作用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氢化钙(CaH2)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氢化物,它与水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和一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
故答案为:2H2+O22H2O;化学;CaH2+2H2O═Ca(OH)2+2H2↑。
24.(2022 高唐县一模)某同学将一朵紫色牵牛花泡在石灰水中,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又将一朵紫色牵牛花泡在稀盐酸中,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紫色牵牛花泡在肥皂水中很快就变成了蓝色,说明肥皂水显 (填“酸性”或“碱性”)。
(2)该牵牛花的汁液 (填“能”或“不能”)用作指示剂。
(3)将紫色牵牛花泡在家庭厨房里的某种调味品中,牵牛花变成了红色,选用的调味品可能是 。
【解答】解:(1)题干信息可知,紫色牵牛花遇碱性溶液变蓝。紫色牵牛花浸泡在肥皂水里,喇叭花很快变蓝,说明肥皂水显碱性;
(2)牵牛花的汁液遇酸碱性变不同的颜色,可以用作指示剂;
(3)醋酸显酸性,将紫色牵牛花泡在家庭厨房里的某种调味品中,牵牛花变成了红色,选用的调味品可能是醋酸。
故答案为:(1)碱性;(2)能;(3)醋酸。
25.(2022 大荔县校级一模)了解日用化工品的成分,有利于我们正确使用。
名称 炉具清洁剂 洁厕灵 洗洁精
有效成分 氢氧化钠 盐酸 表面活性剂
(1)炉具清洁剂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 性;它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的原因是 。
(2)洗洁精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 功能。
【解答】解:(1)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炉具清洁剂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能与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因此二者不能混合使用;故答案为:腐蚀;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能与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2)洗洁精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功能;故答案为:乳化。
26.(2022 徐州模拟)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得到如图结果。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d点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图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或“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 。
A.图中g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B.图中c→d变化过程中,所示溶液中SO42﹣数量不断增加
C.图中f→g变化趋势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D.c点溶液中Na+和SO42﹣的个数比是1:1
【解答】解:(1)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答案为:2NaOH+H2SO4=Na2SO4+2H2O。
(2)d点溶液pH小于7,表示溶液呈酸性即硫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有硫酸钠和硫酸,故溶液中的阳离子是:Na+、H+,故答案为:Na+、H+。
(3)图中V点表示溶液温度最高点,即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因此图丙中V的数值最接近12,故答案为:12。
(4)根据pH变化曲线可知:该反应是将硫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在f点时温度最高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A.根据分析可知:图中g点所示表示硫酸过量,溶液中pH<7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故该项错误;
B.图中c→d变化,是完全反应后继续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数量会不断增加,故该项正确;
C.f→g温度逐渐降低,是因为加入的稀硫酸使溶液温度降低,同时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故该项错误;
D.c点时pH=7溶液呈中性,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O4,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是2:1,故该项错误。
故选:ACD。
27.(2022春 雨花区校级月考)为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粗盐溶解后依次加入稍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在滤液中加适量盐酸后进行蒸发结晶。其中加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CaCl2和 ;操作②得到的滤渣的成分有BaSO4、Mg(OH)2、CaCO3和 。
【解答】解:加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CaCl2和过量的BaCl2;操作②得到的滤渣的成分有BaSO4、Mg(OH)2、CaCO3和BaCO3。
故答案为:
过量的BaCl2;BaCO3。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9分)
28.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 、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2)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 .
Ⅱ.用如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3)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 正确;
(4)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 、 (填“B”、“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正确的,实验中:B中的现象为 ,C中的现象为 .【版权所有:21教育】
结论: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因为碳酸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和硫酸钠,故其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uSO4=CuCO3↓+Na2SO4;
猜想二: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在水中会进行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显碱性;
【设计与实验】(1)过滤是将不溶性物质从溶液中分离的一种操作,该题需要将固、液分离;
(2)固体上残留的硫酸钠、碳酸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取最后洗涤液少量,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钡,无白色沉淀产生;加稀盐酸,无气泡生成;
(3)B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固体中也就没有碳酸铜,故答案为:二;
(4)要证明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应先证明水再证明二氧化碳,若先证明二氧化碳的话,即使原气体中没有水蒸气,气体通过石灰水后也会从石灰水中带出水蒸气.故答案为C、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白色固体变蓝.2·1·c·n·j·y
故答案为:
(一) Na2CO3+CuSO4=CuCO3↓+Na2SO4,碱.(三)(1)过滤;(2)取最后洗涤液少量,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钡,无白色沉淀产生;加稀盐酸,无气泡生成.
(3)二;(4)C、B;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白色固体变蓝.
29.如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2)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试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21教育网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
小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答】解:(1)依据小明在粉末中加水不会产生气体,来确定甲的猜想,故答案为:NaHCO3与水反应产生CO2。
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说明了酒石酸会与碳酸氢钠能反应生成气体,故答案为:NaHCO3与酒石酸能反应生成CO2。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又是碳酸氢钠加热的产物,可以得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方程式,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
碳酸氢钠加热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加入盐酸后会产生气体,可以确定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故答案为:Na2CO3。
以上通过不同的探究实验分解验证了乙丙的猜想,故答案为:加水或加热。
根据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钠,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CO2↑+H2O。
30.(2021 谷城县模拟)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1)根据实验一回答: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加入稀盐酸后的实验现象是 ,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2)实验二通过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 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 相同;
(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 X 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酚酞溶液 B.CuO C.Na2CO3D.Ba(NO3)2
【解答】解:(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2NaOH+CuSO4=Cu(OH)2↓+Na2SO4;由于氢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水,所以加入稀盐酸后的实验现象是:蓝色沉淀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了蓝色,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2)由控制变量法分析,本实验中除了水和稀盐酸的种类不同外,其它各量必须保持相同,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还需控制 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相同。
(3)A、在碱中加入过量的酸后,溶液显酸性,再加入酚酞后溶液仍为无色,说明碱已经不存在了,进而证明了酸与碱确实发生了反应,故A符合;
B、如果H2SO4和NaOH没有反应,那么加入CuO后,CuO和H2SO4反应生成CuSO4,CuSO4会继续和NaOH反应生成Cu(OH)2蓝色絮状沉淀;如果H2SO4和NaOH发生了反应,则CuO会和过量的H2SO4反应生成CuSO4,但由于NaOH已反应掉,则不会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故B符合;
C、由于硫酸是过量的,不管H2SO4和NaOH有没有发生反应,C都会有气泡产生,
D、硝酸钡和硫酸、硫酸钠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因此硝酸钡溶液不能验证稀硫酸与碱反应,故D不符合;
故答案为:(1)2NaOH+CuSO4=Cu(OH)2↓+Na2SO4,蓝色沉淀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了蓝色;(2)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3)A、B。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21分)
3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
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 g大理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C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C增加质量/g 0 3.0 5.0 6.0 6.6 x 6.6
(1)上表中,第10分钟时,x= 。
(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写计算过程)
(3)请在如图的坐标纸上,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产生CO2气体的质量为纵坐标,画出能够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曲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B中所装药品为碳酸氢钠溶液,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HCl气体,该装置使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解答】解:(1)由表可以看出生成二氧化碳的最大量为6.6g,在第8分钟和第12分钟时均为6.6g,则第10分钟也为6.6。
(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6.6g
解得:x=15g
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5%。
(3)根据表中给出的时间和气体的质量绘制图如下:
(4)由于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导致烧碱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所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而导致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1)6.6;(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3)见上图;(4)偏大
32.小明准备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前将药品和仪器一起称量,得120g,反应后称量,全部质量为111.2g.
(1)此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多少?
(2)实验室为了收集二氧化碳,常用 的大理石.(填写“块状”或“粉末状”)
(3)此反应消耗CaCO3的质量是多少?(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0g﹣111.2g=8.8g,
(2)实验室为了收集二氧化碳,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接触面积比粉末状大理石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小,反应速率适中,所以常用块状大理石;
(3)设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88
x 8.8g
=
x=10.0g
故答案为:(1)8.8g;
(2)块状;
(3)此反应消耗CaCO3的质量是10g.
33.(2021 无棣县校级开学)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产品。
(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质的原因 ,故氢氧化钠应 保存。
(2)氢氧化钠溶液常用来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有一瓶瓶盖已损坏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检验它的成分,某学习小组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如图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操作Ⅰ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操作Ⅱ的名称是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固体样品中含有 。
【解答】解:(1)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密封;
(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钠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故答案为:2NaOH+H2SO4═Na2SO4+2H2O;
(3)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速溶解,操作Ⅱ后得沉淀和溶液可知为过滤;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试液后仍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剩余,故为氢氧化钠为部分变质。
故答案为:加速固体样品溶解;过滤;NaOH和Na2CO3.
34.(2021 南通模拟)某化肥由(NH4)2SO4、K2SO4、KCl混合而成,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
(1)该化肥施用后,能使植物 (填序号)。
A.茎叶生长茂盛 B.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C.增强抗倒伏,抗虫害能力
(2)(NH4)2SO4中N、O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化成最简比)。
(3)为测定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民和小青分别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实验。
方案1:小民取10.0g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质量为16.5g。【出处:21教育名师】
方案2:小青另取等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的Ca(OH)2加热,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增重1.8g,浓硫酸增重1.7g(假设气体全部吸收)。
用方案1计算出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偏大,简述理由 。用方案2计算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请在答题纸上写出计算过程)。
【解答】解:(1)硫酸铵属于氮肥,能促进茎叶生长茂盛,硫酸钾和氯化钾属于钾肥,能增强抗倒伏,抗虫害能力;
(2)(NH4)2SO4中N、O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4)=7:16;
(3)硫酸钾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计算出硫酸铵的质量偏大,所以氮元素的质量偏大;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氨气的质量,所以生成氨气的质量为1.7g,所以氮元素的质量为:1.7g×=1.4g,所以氮元素质量分数是:=14%。
故答案为:(1)AC;(2)7:16;(3)硫酸钾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计算出硫酸铵的质量偏大,所以氮元素的质量偏大;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氨气的质量,所以生成氨气的质量为1.7g,所以氮元素的质量为:1.7g×=1.4g,所以氮元素质量分数是:=1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