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1.6)单元测试B卷(含答题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1.6)单元测试B卷(含答题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06 13:50: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物质及其变化(1.6)B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2022春 新罗区校级月考)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Mg+CuSO4=MgSO4+Cu
B.4P+5O22P2O5
C.2H2O22H2O+O2↑
D.BaCl2+H2SO4=BaSO4↓+2HCl
【解答】解:A、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
B、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C、该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是分解反应,说法错误;
D、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故选:D。
2.实验表明,用碱性溶液浸泡新鲜的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根据上述原理,对刚买回来的蔬菜,你认为应浸泡在哪种溶液中(  )
A.白酒 B.食醋 C.烧碱溶液 D.碳酸钠溶液
【解答】解:A、白酒为醇,不是碱,不显碱性,故A不符合题意;
B、食醋,为酸,非碱性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烧碱,为强碱,其碱性太强,会损害蔬菜的营养,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溶液,为盐溶液,但显碱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用食盐腌制食品时,它的防腐作用原理是(  )
A.氯元素有消毒作用 B.钠元素有消毒作用
C.细菌中毒死亡 D.食盐能使腌制食品失水
【解答】解:盐号称百味之祖,它可用于烹饪各种菜肴,而且可以可以腌制咸菜,使腌制食品失水,杀死或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具有防腐作用。
故选:D。
4.(2021 恩阳区 一模)碳酸钠俗称“纯碱”。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纯碱”其实不是碱,它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冬天捞碱”可说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解答】解:A、纯碱就是碳酸钠,因其水溶液显碱性俗称纯碱,从组成上分析碳酸钠属于盐类物质,故A正确;21·cn·jy·com
B、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能用于洗涤油污,故B正确;
C、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故C正确;
D、冬天捞碱说明碳酸钠再温度低时溶解度不大,不能说明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故D错误,
故选:D。
5.纯碱是最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被称为“化工之母”,其产量和消费量通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纯碱反应的是(  )
A.稀硫酸 B.铁 C.石灰水 D.氯化钙
【解答】解:A、纯碱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弱,并能与纯碱反应,故选项正确。
C、纯碱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选项错误。
D、纯碱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固体可能含有CO32﹣
B.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
D.验证烧碱部分变质,先加少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
【解答】解:A、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固体可能含有CO32﹣,故选项说法正确。【出处:21教育名师】
B、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也可能是硝酸银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变质后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少量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滴加的氯化钡溶液是少量的,溶液中可能还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铵属于氮肥
B.“含氮量”中的“氮”是指氮元素
C.硝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
D.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4:3
【解答】解:A、含氮元素的肥料为氮肥,硝酸铵属于氮肥,说法正确;
B、含氮量”中的“氮”是指氮元素,说法正确;
C、根据防晒标志可知,硝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说法正确;
D、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2:4:3,质量之比为2×14:4×1:3×16=7:1:12,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8.农药波尔多液是苹果、橙子及葡萄等生长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杀灭霉菌的药剂,该农药的配制方法是将石灰乳和硫酸铜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硫酸铜(CuSO4)属于盐类物质
B.石灰乳的pH大于7
C.配制过程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波尔多液属于溶液
【解答】解:A、硫酸铜属于盐类,故A正确;
B、石灰乳为氢氧化钙,属于碱类物质,其pH大于7,故B正确;
C、石灰乳的成分为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故C正确;
D、配得的波尔多液中含有氢氧化铜沉淀,不属于溶液,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9.一天,小影惊奇的发现妈妈蒸馒头时用的不是纯碱,而是小苏打,她好奇的问:“为什么不用纯碱而用小苏打?”妈妈说“面团没发酵,不能用纯碱”.通过查阅资料小影发现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加热后可转化为纯碱.下列小影相关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小苏打对人体无害
B.小苏打是膨松剂是因为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吃这种馒头可抑制胃酸
D.小苏打能和酸反应,所以小苏打属于碱
【解答】解:A、小苏打是对人体无害的化学物质,故A正确;
B、小苏打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用做膨松剂,故B正确;
C、小苏打能与酸反应,故吃加有小苏打的馒头可以抑制胃酸,故C正确;
D、小苏打属于盐类物质,不是碱类物质,故D错误;
故选:D。
11.(2021 邓州市二模)一定温度下,向ag 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e(OH)3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ng
B.P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达到饱和状态
C.生成Fe(OH)3沉淀的质量为(n+a﹣b)g
D.M点对应溶液能使酚酞显红色
【解答】解:A、M点是转折点,a﹣M过程中,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M﹣P过程中,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中质量增大,Fe(OH)3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ng,该选项说法正确;www-2-1-cnjy-com
B、P点后溶液质量不变,说明P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达到饱和状态,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生成Fe(OH)3的质量为:ag+ng﹣bg=(n﹣b+a)g,该选项说法正确;
D、M点时,氯化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对应溶液不能使酚酞显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21*cnjy*com
故选:D。
12.(2021 武陟县二模)如图1在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注入液体;图2是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定的加入同体积饱和石灰水和4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气压变化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①是CO2与Ca(OH)2溶液的反应
B.曲线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CO2═Na2CO3+H2O
C.曲线①②压强变化差异的原因是常温下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D.压强减小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减少
【解答】解:A、氢氧化钙微溶,二氧化碳不能被全部吸收,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被全部吸收,压强几乎减少至0,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曲线是②。曲线①是CO2与Ca(OH)2溶液的反应,A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题中方程式没有配平,B说法不正确;
C、氢氧化钙微溶,二氧化碳不能被全部吸收,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被全部吸收,压强几乎减少至0,C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都能反应,反应后气体减少,气压减小,D说法正确。
故选:B。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硫酸钙和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50
B.消耗等质量的氧气,硫与碳的质量比不一定是8:3
C.硝酸铵和氯化钾的混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21%,该混合物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45%
D.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充分混合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不会出现白色沉淀2-1-c-n-j-y
【解答】解:A、硫酸钙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碳酸钙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因此质量相等的硫酸钙与碳酸钙中氧元素质量比=47.06%:48%=47.06:48,选项A错误;
B、S+O2SO2 C+O2CO2
32 32 12 32
若氧气质量为32g,则消耗硫是32g,碳是12g,此时硫与碳质量比=32:12=8:3,但是当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时,此时消耗碳的质量则不是12g,因此此时硫与碳的质量比就不是8:3了,选项C正确;
C、硝酸铵化学式为NH4NO3,氯化钾化学式为KCl,因此氮元素只存在硝酸铵中,设硝酸铵的质量为m,混合物质量为x,则,x=,则混合物中硝酸铵质量分数=,选项C错误;
D、2NaOH+H2SO4=Na2SO4+H2O
80 98
根据上述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硫酸被消耗完毕,氢氧化钠还有剩余,但是同时生成硫酸钠,硫酸钠可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可以看到白色沉淀产生,选项D错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故选:B。
14.(2022 洪泽区一模)如图一所示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的实验操作,图二为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头滴管中所取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B.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
C.向c点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pH减小就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解答】解:A、实验过程中pH逐渐减小,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A错误;
B、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所以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故B正确;21教育网
C、c点表示的溶液中稀盐酸过量,所以向c点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不会产生蓝色沉淀,故C错误;
D、碱溶液在稀释的过程中pH也会减小,所以pH减小不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D错误。www.21-cn-jy.com
故选:B。
15.(2021秋 丰泽区校级期末)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并持续通入饱和澄清石灰水中,使用浊度传感器测石灰水浑浊的情况,溶液透明时浊度值(透过率)为100%,溶液浊度的变化与时间的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com
A.AB段溶液浊度变化不大,因为先排出装置里的气体不与饱和石灰水反应
B.BC段溶液浊度变小是因为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C.CD段溶液浊度上升,此时溶液中Ca2+浓度逐渐升高
D.C点导电性最强
【解答】解:A、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含有空气,AB段溶液浊度变化不大,因为先排出的是装置里的空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BC段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钙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透明时浊度值(透过率)为100%,CD段浊度(透过率)增大,即变澄清,说明碳酸钙参加了反应,此时溶液中Ca2+浓度逐渐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液透明时浊度值(透过率)为100%,开始时浊度值(透过率)为100%,C点的浊度值(透过率)很小,此时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最多,导电性很弱,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6.(2022 武昌区模拟)小华在验证“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①20℃、101KPa时,1体积H2O中最多可溶解1体积CO2;1体积酒精中最多可溶解0.3体积CO2;
②20℃,在酒精中,NaOH易溶,Na2CO3难溶;
③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会降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用两套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在第一套装置中注入3mL浓氢氧化钠溶液;在第二套装中注入等体积的H2O,振荡试管。当观察到第一套装置中锥形瓶内水沸腾时,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②装置乙中,将胶头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试管后,观察的现象是: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试管内出现白色沉淀;
③装置乙中,若注射器中最终剩余3mL酒精,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CO2的体积一定为17mL;
④若将装置乙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将水挤入试管后,注射器活塞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解答】解:①浓NaOH溶液溶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使装置内气压变小,水的沸点降低,从而造成热水沸腾,该说法正确;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碳酸钠微溶于酒精,向右移动酒精不会进入装置,因此不会产生白色沉淀,该说法不正确;
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碳酸钠微溶于酒精,因此会出现白色沉淀物,注射器中剩余3mL酒精,说明整套装置内CO2体积减小20ml﹣3ml=17ml,酒精溶解17×0.3mL=5.4mL,3mLNaOH溶液溶解3mL,所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17mL,该说法不正确;
④1体积水最多可溶解1体积CO2,那3mL水溶解了3mLCO2,减少了3mLCO2,但是进去了3mL水,所以试管中压强几乎没有变化,所以注射器活塞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该说法正确;
故选:B。
(2022 江岸区校级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关于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氢氧化钠溶液
B.若将饱和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所得曲线完全相同
C.对比曲线中bc段和de段,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曲线中ac段压强先增大后减小,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先变多后变少
【解答】解:A、bc段压强减小的幅度远小于de段,说明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水,故A错误;
B、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没有氢氧化钠溶液彻底,所以若将饱和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所得曲线不同,故B错误;
C、bc段气体压强减小的幅度小,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de段气体的压强减小幅度较大,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压强的变化量较大,故C正确;
D、装置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不变,曲线中ac段压强先增大后减小,原因是:开始加入的水占据了一定的体积,水和二氧化碳还没有反应,后面的压强逐渐减小,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D错误。
故选:C。
18.(2022 南通模拟)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C.整个变化过程中硫酸根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解答】解:A、a点时发生的是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硫酸有剩余,显酸性,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B、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uSO4+2NaOH═Cu(OH)2↓+Na2SO4,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整个变化过程中硫酸根离子数目没有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d点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硫酸钠一种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9.(2022 汉阳区模拟)利用图 1 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
B.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C.BC段,CO2与NaOH溶液反应基本停止
D.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解答】解: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容器中气压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B、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C、BC段气压不变,是因为CO2与NaOH溶液反应基本停止,该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少于或等于初始的二氧化碳的量,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是因为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占据了一定体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0.(2022 衡阳县校级开学)“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D.高温反应炉中发生的反应为CaCO3CaO+CO2↑
【解答】解:A、通过捕捉室后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减小,该方法不能减少碳排放,这是因为碳酸钙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钠、碳酸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过滤,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高温反应炉中发生的反应为CaCO3CaO+CO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18分)
21.(2021秋 余姚市期中)(1)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可能会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我们把pH    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
(2)有下列四种物质:a.盐酸 b.熟石灰 c.纯碱 d.烧碱,请选择合适的标号填空。
①常用于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
②胃酸主要成分是    。
【解答】解:(1)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可能会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我们把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故答案为:<;
(2)①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是一种碱,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因此,常用熟石灰来降低土壤酸性;故答案为:b;
②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故答案为:a。
22.(2022 兰溪市校级模拟)在化学实验中,有时药品的滴加顺序不同会导致实验现象不同。某同学使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广口瓶内气球的体积变化与滴加药品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点表示开始滴加某种药品,B点表示开始滴加另一种药品(不考虑由于滴入液体的体积及反应导致的温度变化对集气瓶内气压的影响)。据图回答:
(1)实验中首先加入的试剂是    。
(2)BC段气球体积不变的原因是    。
【解答】解:(1)A点表示开始滴加某种药品,B点表示开始滴加另一种药品,至B点前,气球的体积不变,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则实验中首先加入的试剂是稀盐酸;若先滴加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膨胀。
(2)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反应完,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BC段气球体积不变。
故答案为:(1)稀盐酸;
(2)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气体体积无明显变化。
23.(2021秋 上城区校级月考)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后,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表示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    。
【解答】解:(1)Cu(NO3)2溶液中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NO3)2+2NaOH═Cu(OH)2↓+2NaNO3。
(2)反应前溶液是硝酸铜,其中溶质电离产生的离子为铜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反应完全后溶液是硝酸钠溶液,其中电离产生的离子是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反应前后不变的离子是硝酸根离子,则表示硝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1)Cu(NO3)2+2NaOH═Cu(OH)2↓+2NaNO3;
(2)硝酸根离子。
24.(2022 永城市一模)某小组同学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答】解: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故答案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HCl+NaOH═NaCl+H2O。
25.某厂废水中含有质量分数为4.9%的H2SO4,需中和后才能排放.某兴趣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提出了两种中和方案,所用试剂的价格如下:
中和试剂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价格/(元 吨﹣1) 800 450
(1)请从经济与产物角度说明选择氢氧化钙的理由:
①   ;
②   .
(2)有同学建议用氨水进行中和,可以回收一种化肥,其化学式为   .该废水还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选填编号).
A.重金属污染B.有毒物质污染C.富营养化污染D.悬浮物污染.
【解答】解:(1)H2SO4+2NaOH═Na2SO4+2H2O H2SO4+Ca(OH)2═CaSO4+2H2O
98 80 98 74
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消耗等质量的硫酸需要的氢氧化钙的质量更少,同时反应生成了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结合表格中可以知道等量的氢氧化钙价钱更低,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了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在水中的残留更少;
(2)氨水和硫酸反应能够生成硫酸铵,但是硫酸铵会溶于水,而难以全部回收,从而使水体富营养化,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故选C.
故答案为:(1)①中和等量H2SO4时所用Ca(OH)2更少,费用更低;
②用Ca(OH)2中和H2SO4产物为微溶的CaSO4,在水体中残留较少;
(2)(NH4)2SO4;C.
26.(2022 天心区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美食更是名扬天下。在我国北方地区有腌制“腊八蒜”的传统,每年进入腊月后,人们将蒜瓣用食醋浸泡后密封在容器里低温储存。制作好的“腊八蒜”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而且它还具有保健的功效。
大蒜是天然的杀菌食品,其中含有的大蒜素(C6H10OS2)具有很强的杀灭细菌和病毒的作用,可用于预防急性肠胃炎的发生。腌制好的“腊八蒜”减轻了生蒜的刺激性味道,但保留了抗氧化性。
(1)腌制“腊八蒜”中用到的食醋,其pH    7(填“>”“<”或“=”)。
(2)大蒜中的大蒜素是由    种元素组成。
【解答】解:(1)腌制“腊八蒜”中用到的食醋,其溶液显酸性,因此其pH<7;故答案为:<;
(2)由大蒜素(C6H10OS2)的化学式可知,大蒜素中含有碳、氢、氧、硫四种元素;故答案为:4(或四)。
27.2003年12月重庆市发生了一起“天然气”特大井喷事故,造成严重的损失,其中使人中毒死亡的气体主要是硫化氢(H2S)。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叫氢硫酸),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氢水溶液的酸性可用    (填一种试剂)检验;
(2)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H2S气体时,尾气中含有的H2S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请写出处理此种尾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解答】解:(1)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也可用pH试纸;或者根据活泼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选用活泼金属检验;
(2)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
(3)硫化氢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选用水或石灰水等其他碱性溶液来吸收硫化氢;
(4)硫化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2NaOH=Na2S+H2O。
故答案为:(1)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Mg、Al、Zn等);
(2)2H2S+3O22SO2+2H2O;
(3)H2S+2NaOH=Na2S+2H2O。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7分)
28.(2021 崂山区二模)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通过此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2的目的是比较    。
(3)实验3有两幅图,请同学们写出实验3左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实验3中左图,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能燃烧
B.实验3中右图,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4)实验4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水,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液面    (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解答】解:(1)实验1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通过此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2)实验2的目的是比较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大小。
故填: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大小。
(3)实验3左图中,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A.实验3中左图,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生成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3中右图,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只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2H2O2H2↑+O2↑;AB。
(4)实验4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水,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液面升高,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故填:升高。
29.(2022 庄浪县一模)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在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溶液1~2mL,再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无色酚酞溶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呈  性
【分析与思考】
(1)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    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表面打磨过的铁片,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提出猜想】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呈碱性;盐酸呈酸性,盐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呈中性;故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还可能中性;21cnjy.com
故答案为:中;酸;
【实验验证】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故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
故答案为:红;酸性或中;
【分析与思考】(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故答案为:NaOH+HCl=NaCl+H2O;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可能是酸性或中性;
方案一: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中性溶液石蕊还是紫色;取样,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溶液还是紫色,则呈中性;
故答案为:溶液变红;溶液仍为紫色;
方案二: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溶液,取样加入表面打磨过的铁片,若观察到产生气泡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0.(2021秋 东阳市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会发生反应”进行探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在烧杯中先注入适量NaOH溶液,测得其pH=13;然后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入烧杯中与NaOH溶液充分混合,测得混合后溶液的pH=8。
实验二:在烧杯中先注入适量NaOH溶液,并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入烧杯中,发现红色褪去。
(1)小组成员对以上实验进行了评价,一致认为仅根据实验一的现象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请简述理由:   。
(2)甲同学进一步猜想,实验二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还存在稀盐酸。于是他设计实验,利用    (选填“铁粉”或“AgNO3溶液”)验证了自己的猜想,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乙同学对实验二的现象产生了质疑,他认为可能是盐酸与酚酞发生了反应,所以红色褪去。丙同学经过思考,仅利用题中试剂就否定了他的猜想,他接下去的实验操作是    。
【解答】解:(1)实验一的现象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中含有水,盐酸中的水可能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稀释,导致pH减小;
故答案为:可能是稀盐酸中的水稀释了氢氧化钠;
(2)硝酸银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反应,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证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而铁粉只能与溶液中稀盐酸反应,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能够证明溶液中含有盐酸;
故答案为:铁粉;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若盐酸与酚酞发生了反应,溶液中的酚酞被消耗,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红,因此可以通过滴加碱性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还含有酚酞,故接下来的操作为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烧杯中,若观察到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酚酞没有与稀盐酸反应;
故答案为: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烧杯中,若观察到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酚酞没有与稀盐酸反应。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25分)
31.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不仅可作调料,还可作化工原料。氯碱工业就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Cl2↑+H2↑+2NaOH.某科学兴趣小组模拟氯碱工业,将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只发生上述反应),收集到0.02克H2.停止通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克盐酸后,溶液恰好为中性。求:
(1)电解过程中消耗氯化钠的质量。
(2)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答】解:(1)设电解过程中消耗硫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钠质量为y,
2NaCl+2H2OCl2↑+H2↑+2NaOH,
117 2 80
x 0.02g y
==,
x=1.17g,y=0.8g,
答:电解过程中消耗氯化钠的质量是1.17g。
(2)所加盐酸中溶质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 36.5
0.8g z
=,
z=0.73g,
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答: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32.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测一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二:向20 克待测稀盐酸中逐滴滴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并使用pH计记录溶液的pH 变化情况,绘制图象如图。
(1)在步骤一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写出两种)。
(2)已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请结合图,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01% )
(3)在往稀盐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当溶液的pH达到2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
【解答】解:(1)溶液配制的步骤: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所以需要的仪器玻璃棒、烧杯、量筒、胶头滴管;故填:玻璃棒、烧杯;
(2)溶液的pH等于7时恰好完全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g,
设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8g×1% x×20g
x=0.37%
答: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37%;
(3)当溶液的pH达到2时,说明溶液显酸性,盐酸有剩余,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HCl.故填:NaCl、HCl。【版权所有:21教育】
33.(2022 天河区一模)农业上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某小组做了Ca(OH)2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相关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1)甲中酸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酸碱恰好完全中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1·c·n·j·y
(2)往乙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Na2CO3溶液(如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ab段反应结束后,b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3)丙实验结束后,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g。c点后pH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解答】解:(1)甲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若酸碱恰好完全中和,观察到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
故答案为:Ca(OH)2+2HCl═CaCl2+2H2O;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
(2)ab段反应结束后,b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没有反应的氯化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故答案为:CaCl2、NaCl。
(3)设丙实验结束后,产生沉淀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40.0g×26.5% x

x=10gc点后pH逐渐增大的原因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碱性增强。
故答案为:10;碳酸钠溶液显碱性,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碱性增强。
34.(2022 宁波模拟)将一份氢氧化钠固体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发现其固体表面逐渐湿润,部分溶解成液体后又逐渐形成晶体,最终变成粉末。某科技小组通过以下所示的实验,成功探究出粉末的成分。请回答:
(1)图中的B溶液应选用    (选填“HCl溶液”或“CaCl2溶液”)。
(2)经过实验测定,溶液D的pH>7,请判断该粉末的成分:   。
【答案】(1)CaCl2溶液。(2)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解答】解:(1)图中的B溶液应选用CaCl2溶液,是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来源:21cnj*y.co*m】
故答案为:CaCl2溶液。
(2)经过实验测定,溶液D的pH>7,说明溶液显碱性,即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该粉末的成分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物质及其变化(1.6)B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2022春 新罗区校级月考)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Mg+CuSO4=MgSO4+Cu
B.4P+5O22P2O5
C.2H2O22H2O+O2↑
D.BaCl2+H2SO4=BaSO4↓+2HCl
2.实验表明,用碱性溶液浸泡新鲜的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根据上述原理,对刚买回来的蔬菜,你认为应浸泡在哪种溶液中(  )
A.白酒 B.食醋 C.烧碱溶液 D.碳酸钠溶液
3.用食盐腌制食品时,它的防腐作用原理是(  )
A.氯元素有消毒作用 B.钠元素有消毒作用
C.细菌中毒死亡 D.食盐能使腌制食品失水
4.(2021 恩阳区 一模)碳酸钠俗称“纯碱”。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纯碱”其实不是碱,它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冬天捞碱”可说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5.纯碱是最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被称为“化工之母”,其产量和消费量通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纯碱反应的是(  )
A.稀硫酸 B.铁 C.石灰水 D.氯化钙
6.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固体可能含有CO32﹣
B.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
SO42﹣
D.验证烧碱部分变质,先加少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
7.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铵属于氮肥
B.“含氮量”中的“氮”是指氮元素
C.硝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
D.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4:3
8.农药波尔多液是苹果、橙子及葡萄等生长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杀灭霉菌的药剂,该农药的配制方法是将石灰乳和硫酸铜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硫酸铜(CuSO4)属于盐类物质
B.石灰乳的pH大于7
C.配制过程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波尔多液属于溶液
9.一天,小影惊奇的发现妈妈蒸馒头时用的不是纯碱,而是小苏打,她好奇的问:“为什么不用纯碱而用小苏打?”妈妈说“面团没发酵,不能用纯碱”.通过查阅资料小影发现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加热后可转化为纯碱.下列小影相关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小苏打对人体无害
B.小苏打是膨松剂是因为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吃这种馒头可抑制胃酸
D.小苏打能和酸反应,所以小苏打属于碱
11.(2021 邓州市二模)一定温度下,向ag 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e(OH)3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ng
B.P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达到饱和状态
C.生成Fe(OH)3沉淀的质量为(n+a﹣b)g
D.M点对应溶液能使酚酞显红色
12.(2021 武陟县二模)如图1在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注入液体;图2是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定的加入同体积饱和石灰水和4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气压变化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①是CO2与Ca(OH)2溶液的反应
B.曲线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CO2═Na2CO3+H2O
C.曲线①②压强变化差异的原因是常温下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D.压强减小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减少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硫酸钙和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50
B.消耗等质量的氧气,硫与碳的质量比不一定是8:3
C.硝酸铵和氯化钾的混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21%,该混合物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45%
D.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充分混合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不会出现白色沉淀2-1-c-n-j-y
14.(2022 洪泽区一模)如图一所示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的实验操作,图二为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头滴管中所取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B.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
C.向c点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pH减小就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15.(2021秋 丰泽区校级期末)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并持续通入饱和澄清石灰水中,使用浊度传感器测石灰水浑浊的情况,溶液透明时浊度值(透过率)为100%,溶液浊度的变化与时间的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com
A.AB段溶液浊度变化不大,因为先排出装置里的气体不与饱和石灰水反应
B.BC段溶液浊度变小是因为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C.CD段溶液浊度上升,此时溶液中Ca2+浓度逐渐升高
D.C点导电性最强
16.(2022 武昌区模拟)小华在验证“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①20℃、101KPa时,1体积H2O中最多可溶解1体积CO2;1体积酒精中最多可溶解0.3体积CO2;
②20℃,在酒精中,NaOH易溶,Na2CO3难溶;
③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会降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用两套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在第一套装置中注入3mL浓氢氧化钠溶液;在第二套装中注入等体积的H2O,振荡试管。当观察到第一套装置中锥形瓶内水沸腾时,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②装置乙中,将胶头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试管后,观察的现象是: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试管内出现白色沉淀;
③装置乙中,若注射器中最终剩余3mL酒精,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CO2的体积一定为17mL;
④若将装置乙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将水挤入试管后,注射器活塞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2022 江岸区校级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关于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氢氧化钠溶液
B.若将饱和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所得曲线完全相同
C.对比曲线中bc段和de段,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曲线中ac段压强先增大后减小,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先变多后变少
18.(2022 南通模拟)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C.整个变化过程中硫酸根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19.(2022 汉阳区模拟)利用图 1 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
B.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C.BC段,CO2与NaOH溶液反应基本停止
D.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20.(2022 衡阳县校级开学)“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D.高温反应炉中发生的反应为CaCO3CaO+CO2↑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18分)
21.(2021秋 余姚市期中)(1)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可能会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我们把pH    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
(2)有下列四种物质:a.盐酸 b.熟石灰 c.纯碱 d.烧碱,请选择合适的标号填空。
①常用于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
②胃酸主要成分是    。
22.(2022 兰溪市校级模拟)在化学实验中,有时药品的滴加顺序不同会导致实验现象不同。某同学使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广口瓶内气球的体积变化与滴加药品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点表示开始滴加某种药品,B点表示开始滴加另一种药品(不考虑由于滴入液体的体积及反应导致的温度变化对集气瓶内气压的影响)。据图回答:
(1)实验中首先加入的试剂是    。
(2)BC段气球体积不变的原因是    。
23.(2021秋 上城区校级月考)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后,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表示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    。
24.(2022 永城市一模)某小组同学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某厂废水中含有质量分数为4.9%的H2SO4,需中和后才能排放.某兴趣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提出了两种中和方案,所用试剂的价格如下:
中和试剂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价格/(元 吨﹣1) 800 450
(1)请从经济与产物角度说明选择氢氧化钙的理由:
①   ;
②   .
(2)有同学建议用氨水进行中和,可以回收一种化肥,其化学式为   .该废水还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选填编号).
A.重金属污染B.有毒物质污染C.富营养化污染D.悬浮物污染.
26.(2022 天心区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美食更是名扬天下。在我国北方地区有腌制“腊八蒜”的传统,每年进入腊月后,人们将蒜瓣用食醋浸泡后密封在容器里低温储存。制作好的“腊八蒜”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而且它还具有保健的功效。
大蒜是天然的杀菌食品,其中含有的大蒜素(C6H10OS2)具有很强的杀灭细菌和病毒的作用,可用于预防急性肠胃炎的发生。腌制好的“腊八蒜”减轻了生蒜的刺激性味道,但保留了抗氧化性。
(1)腌制“腊八蒜”中用到的食醋,其pH    7(填“>”“<”或“=”)。
(2)大蒜中的大蒜素是由    种元素组成。
27.2003年12月重庆市发生了一起“天然气”特大井喷事故,造成严重的损失,其中使人中毒死亡的气体主要是硫化氢(H2S)。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叫氢硫酸),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氢水溶液的酸性可用    (填一种试剂)检验;
(2)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H2S气体时,尾气中含有的H2S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请写出处理此种尾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7分)
28.(2021 崂山区二模)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通过此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2的目的是比较    。
(3)实验3有两幅图,请同学们写出实验3左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实验3中左图,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能燃烧
B.实验3中右图,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4)实验4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水,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液面    (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9.(2022 庄浪县一模)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在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溶液1~2mL,再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无色酚酞溶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呈  性
【分析与思考】
(1)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    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表面打磨过的铁片,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0.(2021秋 东阳市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会发生反应”进行探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在烧杯中先注入适量NaOH溶液,测得其pH=13;然后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入烧杯中与NaOH溶液充分混合,测得混合后溶液的pH=8。
实验二:在烧杯中先注入适量NaOH溶液,并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入烧杯中,发现红色褪去。
(1)小组成员对以上实验进行了评价,一致认为仅根据实验一的现象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请简述理由:   。
(2)甲同学进一步猜想,实验二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还存在稀盐酸。于是他设计实验,利用    (选填“铁粉”或“AgNO3溶液”)验证了自己的猜想,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乙同学对实验二的现象产生了质疑,他认为可能是盐酸与酚酞发生了反应,所以红色褪去。丙同学经过思考,仅利用题中试剂就否定了他的猜想,他接下去的实验操作是    。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25分)
31.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不仅可作调料,还可作化工原料。氯碱工业就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Cl2↑+H2↑+2NaOH.某科学兴趣小组模拟氯碱工业,将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只发生上述反应),收集到0.02克H2.停止通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克盐酸后,溶液恰好为中性。求:
(1)电解过程中消耗氯化钠的质量。
(2)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32.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测一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二:向20 克待测稀盐酸中逐滴滴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并使用pH计记录溶液的pH 变化情况,绘制图象如图。
(1)在步骤一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写出两种)。
(2)已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请结合图,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01% )
(3)在往稀盐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当溶液的pH达到2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
33.(2022 天河区一模)农业上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某小组做了Ca(OH)2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相关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1)甲中酸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酸碱恰好完全中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1·c·n·j·y
(2)往乙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Na2CO3溶液(如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ab段反应结束后,b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3)丙实验结束后,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g。c点后pH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34.(2022 宁波模拟)将一份氢氧化钠固体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发现其固体表面逐渐湿润,部分溶解成液体后又逐渐形成晶体,最终变成粉末。某科技小组通过以下所示的实验,成功探究出粉末的成分。请回答:
(1)图中的B溶液应选用    (选填“HCl溶液”或“CaCl2溶液”)。
(2)经过实验测定,溶液D的pH>7,请判断该粉末的成分: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1.6)B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请用2B铅笔填涂)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18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1. 22. 23. 24. 25. 26. 27.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7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8.答:
29.答:
30.答: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25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31.答:
32.答:
33.答:
34.答:
缺考标记
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 !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填涂样例 正确 [■] 错误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