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教材P55[学思之窗]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
提示: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宋神宗支持变法。因为他们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因而对变法有不同的看法。王安石变法的进步意义
提示:(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1.阅读教材P57第1至4自然段,并结合材料讨论分析: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司马光:善理财之人,不过是会敛钱,把百姓的财富搜刮尽了。这样的话,百姓穷困,变成盗贼,难道对国家有好处吗?
王安石:这可不是善理财。善理财的人,能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
(1)他们对理财问题的争论,其实质是什么?
提示:实质是要不要变法。(2)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提示: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3)王安石推行利国利民的改革措施,结果却失败了。这是为什么?
提示:守旧派的反对和阻挠;执行不善。2.阅读教材P56第2、3自然段及P57第1至4自然段,并结合材料分析思考:
材料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
——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指出王安石变法中有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提示: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等。(2)依据材料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的变法措施,并任选其中的两项措施进行评价。提示:特点: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或重视客观经济规律)。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均输法、市易法等。①青苗法:打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兼并、保障农业发展;农民负担仍很沉重,变成了变相的苛政。②募役法: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③均输法: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减轻百姓负担,增加了政府收入,触犯了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④市易法: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稳定物价,增加了政府收入,触犯了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3)穿越时空隧道,如果你是王安石的幕僚,为了变法的成功,请你给王安石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提示: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减小变法的阻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统治阶级内部认识,解决内部纷争;抓住改革的成熟时机;改革一定要用好人才;改革一定要结合实际。阅读教材P57第5、6自然段,并结合教材P57、P58图片,探究思考:
(1)在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什么?
提示:保甲法。
(2)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3)教材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军器监的设立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提高。
(4)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变法发挥了什么作用?
提示:强兵措施改变了北宋长期以来的积弱局面,并且在西北边防与西夏的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1.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提示:(1)触犯了守旧派及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2)宋神宗的动摇。
(3)司马光任宰相后废除新法。
(4)王安石变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用人不当,在新法推行过程中有危害百姓的现象。
(5)根本原因:没有触及社会根本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根本矛盾,没有真正给农民更大利益,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2.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提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3.王安石变法给我们的启示
提示:(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还要注意用人。4.王安石强兵之法的目的
提示:一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二是提高军队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