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四单元第一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人教版选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四单元第一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人教版选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22 19:5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1.北宋的土地政策及影响
提示:北宋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宋太祖为巩固政权,曾鼓励功臣宿将“多积田宅”,使土地兼并发展激烈,大量自耕农沦为佃农,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同时也使国家赋税大量减少,造成北宋财政困难。2.宋初削弱相权的措施
提示:宋太祖在建国之初,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通过新设的机构——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削弱宰相的权力。为了限制宰相的权力,又设副宰相“参知政事”。教材P49[学思之窗],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恩荫制度指官宦子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1.阅读教材P48第三段,结合教材P46《杯酒释兵权》图及下列材料,探究讨论:
材料 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则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59
(1)“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的是宋太祖将什么大权集中到中央?
提示:军权。(2)北宋政府为预防“盗贼”产生而采取了什么措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
提示:“荒年募兵”政策。不能。因为农民奋起反抗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被兼并,失去生活来源,募兵养兵只能暂时缓和矛盾。
(3)这种政策会导致什么后果?
提示:军费开支大,国家财政困难,无力抵御少数民族进攻。1.北宋出现“冗兵”现象的原因及对后世的启示
提示:原因:(1)为对抗辽和西夏而扩充军队。
(2)“荒年募兵”政策的实施。
启示:军队数量过多,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政治稳定;精兵简政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保障国力强盛。2.阅读教材P47《北宋时期中国形势示意图》及教材P48第1自然段,思考分析:
(1)你通过这幅地图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北宋始终没有实现过真正的统一。在它的北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在它的西北边,有党项族(羌族的一支)建立的夏政权(西夏)。此外,还有云南的大理,西藏的吐蕃以及西北的西州回鹘等政权。反映了北宋民族矛盾日益尖锐。(2)北宋为解决图中所反映出的矛盾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局面与北宋中期的“三冗”中的哪个问题有关?
提示: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冗兵、冗费。
(3)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加强中央集权导致战斗力削弱。
(4)以上问题对北宋政治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积贫积弱局面形成。澶渊之盟:它是1005年北宋政府与辽国在澶州(今河南濮阳)签订的屈辱和约,内容包括:(1)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尊辽萧太后为叔母;(2)宋每年送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3)双方罢战撤兵,宋辽以白沟河为界。阅读教材P48最后1自然段及P49第1自然段,探究思考:
(1)这次新政的核心主张是什么?结果如何?原因是什么?
提示:核心:整顿吏治。结果:最终失败。原因:改革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2)这次改革的实施与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有何关系?
提示: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3)范仲淹的革新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①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②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动员,获取大多数人的支持;③改革者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克服阻力,以巩固和加强统治。2.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
提示:(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2)最高统治者怀疑改革者,废止了新法。
(3)改革措施太激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4)改革没有作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
(5)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