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宗教改革:指基督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1.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提示:(1)使德国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造成经济发展的分散,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上的统一。
(2)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2.宗教改革时期体现人文精神的表现
提示:挑战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促进了人的个性解放,获得更多的个性自由。1.阅读教材P66的本目1~4自然段回答:激发马丁·路德挑战天主教的诱发因素是什么?他是怎样“挑战教会的权威”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1)教皇派人兜售“赎罪券”。(2)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和善功,只能靠终生“悔改”。(3)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2.结合下面材料得出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其实质意义是什么?这一思想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
材料 “但当上帝看见我们以他为真实的,用我们心里的信来照他所应得的大大尊敬他,他就因我们的信也大大尊敬我们,以我们为真实的,公义的。因为信把上帝所应得的归于上帝,所以信就生出真实与公义来;因这缘故,上帝也把荣耀给予我们的义。上帝原是真实的,公义的,而这样看他,这样认他,乃是真实的公义的。所以他在《撒上》2章说:“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
——马丁·路德《基督教的自由》提示:(1)“因信称义”。
(2)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神学权威。
(3)路德的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这与文艺复兴倡导的对人性的尊重是一致的,在思想上都是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3.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现实意义?
提示: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迅猛发展;创立了新教教派路德教;否定了教皇的权威,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摆脱了教会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提示:(1)天主教会不仅控制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大肆在德意志搜刮掠夺财富,这使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尖锐,引起各阶层的不满。
(2)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便于天主教会对德国的政治控制,使得天主教会在德国有很大的影响力。2.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可能性
提示:(1)16世纪初,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特别是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自由发展工商业。
(2)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影响,立志进行宗教改革。3.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历史作用
提示:(1)否定了受罗马教廷控制的德意志地区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性。
(2)否认了教皇的神权地位。
(3)促进了本民族教会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