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五单元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人教版选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五单元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人教版选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22 19:5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宗教异端: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在古代中世纪时,是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1.教会阻碍欧洲历史发展的表现
提示:所有违背教会意志的进步思想均会被扼杀,西欧的思想得不到解放,当然科学文化也就无从发展。从根本上说,让人们保持着愚昧,就不会反抗,也就不会有后来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也就没有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P64[学思之窗]当时,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请思考一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
提示:(1)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的严格控制,普通民众都具有浓厚的宗教信仰,要将民众发动起来,就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3)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不得不借助宗教外衣。2.早期“异端”思想的共同点
提示:(1)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
(2)揭露了教会的奢侈腐化。
(3)要求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没收教会的财产。
(4)《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
(5)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1.阅读P62第2自然段及小字部分,讨论天主教强大的原因。
提示:(1)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不断展开权力之争。(2)组织“十字军东征” 势力不断扩展。(3)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2.阅读教材P63第2~5自然段,概括中世纪天主教会阻碍社会发展的表现。
提示:(1)经济上: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盘剥人民。(2)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控制各国教会,干涉各国王权。(3)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垄断了教育、文化艺术等。(4)社会生活上: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1.中世纪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以“异端”形式出现的原因
提示:(1)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比较幼稚,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斗争中不得不借助宗教力量。
(3)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方式实现自己的愿望。阅读教材P65第1~3自然段及材料分析探究以下问题:
1.西欧向近代转型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2)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3)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2.14~16世纪西欧向近代转型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1)经济上,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并发展。
(2)政治上:民族国家发展,挑战天主教会的权威。
(3)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3.西欧民族国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提示:(1)原因:①资产阶级反对教会和封建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②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2)影响: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2.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
提示:(1)新兴市民阶层要求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保证其经济利益,促使王权尽力摆脱教权的控制,他们要求教会实现国家化,建立本民族的教会,西欧封建社会趋于解体。
(2)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反天主教的“异端”思想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4)文艺复兴运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