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未知的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绚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爬山,我们可以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绮丽。登顶,可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今天,我们随着……
作者:墨剑飘雨
陶弘景
19 登勃朗峰
勃朗峰(法语:Mont Blanc,意大利语:Monte Bianco),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也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的交界处。勃朗峰海拔4810米,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白雪皑皑,故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
勃朗峰
马克·吐温(1835—1910), 美国作家、演说家,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他的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除了我们说过的,他是一个幽默的作家,同时,他也是一个“旅游狂魔”……
他去过美国、叙利亚、黎巴嫩、南非等多个国家
他不仅爱旅游,还爱把旅游见闻写成游记,今天我们所学的勃朗峰也是他的旅游观光地之一。
不爱别的,就是玩儿,在下就是景点打卡狂人!
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在现当代文学中,游记被赋予了历史与人文内涵,其中以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韩晗的《大国小城》、路东的《一路东去》最为代表。
游记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知识链接
(1)“所至”是作者的游踪。
(2)“所见”是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
(3)“所感”是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游记三要素:
“所至”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翌日( ) 络绎不绝( ) 灼热( ) 焦炙( ) 隧道( ) 俯瞰( ) 巉峻( ) 穹顶( )
拾级( ) 皑皑( ) 逗留( ) 轻歌曼舞( )
yì
luò yì
zhuó
zhì
suì
kàn
chán
qiónɡ
shè
ái
dòu
màn
缭绕( ) 妩媚( ) 瞬息万变( )
纷至沓来( ) 霓裳( ) 颠簸( )
沟壑( ) 旷野( ) 名副其实( )
打嗝( ) 醺醺( ) 和颜悦色( )
liáo
wǔ mèi
shùn
tà
ní chánɡ
diān bǒ
hè
kuànɡ
fù
ɡé
xūn
yu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检查预习——理解词意
形容车行走时的声音。
俯视。
险峻陡峭。
逐步登阶。
上下震荡。
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
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辚辚:
俯瞰:
巉峻:
拾级:
颠簸:
络绎不绝:
轻歌曼舞:
瞬息万变:
纷至沓来:
名副其实:
李永强
李永强
墨剑飘雨
李永强
整体感知
点我放课文朗读
任务一 [所至]
1、浏览文章,勾画出相关地点转换词语,画出作者游踪路线图。
坐火车去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徒步出发→取道黑首,抵达高地→过V字形山口→拾级而上→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沿河谷前往沙蒙尼→到达沙蒙尼旅馆
2、 思考:根据作者所至,为文章划分结构。
1—6:写登山的见闻和感悟。
7—11:写下山乘车的经历与感受。
1、请同学自由朗读上山经过(1—6段),给每一处景点取名,并简述取景点名称的理由。
2、请同学们自选一处喜欢的景点做赏析,分析作者如何描写?
(赏析提示:观察角度、人的感官、修辞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等。)
黑首道
勃朗峰
白雪覆盖
日照其上
穹顶威严
周围山峰
附近峰巅
马蒂尼
阿冉提
秀美
雄壮
奇幻
清流急湍
岩壁巉峻
丘岗葱绿
奇形怪状的浅棕色光秃尖岩
色彩斑斓
彩霞满天
白云缭绕
险峻
任务二 [所见——上山奇景]
小结内容,归纳写法,总结特点
雅致华美
语言
散文手法写景体现在:通过不同感官(视觉、听觉等)写景物之美;
通过运用多种观察视角(移步换景,移动的视角、俯瞰、仰面遥望、
远近结合等)写景物之美;
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描写景物动态美;
通过运用动静结合,写景物之美。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实虚结合)给人审美愉悦。
作者以散文笔法描写了勃朗峰奇特美丽的景色,表达赞美珍惜之情。
任务三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揣摩文中“车王”和“勃朗队长”的说话语气,用自己的方式读出来)
思考:下山的旅途中,作者遇到了一个怪异的车夫,从描写中看出车夫是怎样的人?如何为我们勾勒他的形象的呢?
任务三 [所见——下山奇人]
“车夫之王”特点:爱喝酒 ,驾车本领高超,有点爱吹牛,但
自信乐观,善良体贴,为人热情,风趣幽默,乐于与人交谈的特点。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文中的车夫可以说是个奇人,简要说说他“奇”在哪里。
奇
惊险颠簸,
镇定自若
奇行
奇技
奇言
驾车走山路,
却先“纵饮”
飞车越险,
最快抵达
奇性
“我就是车王”
诙谐幽默
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第二部分(7-11),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的什么特点?(边读边圈画)
语言描写:
“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第8小节)
“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第9小节)
“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正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第9小节)
动作描写:他扬鞭一挥,车便辚辚向前。(第9小节)
神态描写:出发前“把握十足”,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第8、9小节)
环境描写:近来的几场暴雨冲毁了几处路面……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
作者写“车夫之王”与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分析。
写“车夫之王”,为什么还要写他的朋友“勃朗队长”?
写“车夫之王”是浓墨重彩,从多角度展开描写,突出车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
写其朋友是简笔勾勒,作为“勃朗队长”的朋友,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
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小说笔法写人
1、车夫“纵饮”,酒后驾驶马车,为开启惊险刺激之旅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2、人物刻画得特点鲜明,故事讲述得起伏有致,张弛有度。
语言通俗幽默
登勃朗峰
上山时
下山时
以 的笔法,描述了沿途的秀色美景、高山的险峻陡峭和水流的清澈急湍,美不胜收。
以 的笔法,用极为幽默诙谐的语言刻画了车夫之王的形象,以及惊险而激动的旅行,富有感染力和传奇色彩,表达了作者游览时的激动与喜悦之情。
写景散文
叙述小说
课堂小结
[所感]
作者为什么将“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看作“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悟?
至精至美者,往往不能长久,美景转瞬即逝,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因而尤足珍贵。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吉时美景,多投身大自然,纵享大自然的馈赠。
请你思考,作者对路遇的两类人持什么态度?从中能看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人物比较,体现态度
骑骡乘车的游人
“车王”和“勃朗队长”
讥讽
欣赏
幽默、坦率的个性,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幽默是马克·吐温的个性“标签”。他的文学作品、演讲和日常言论都打上了幽默的烙印。 请阅读课文,探究作者幽默手法的运用。
探究语言,品味幽默
作者逸事欣赏
车票
马克·吐温一次乘车外出,火车开得很慢。当查票员过来查票时,马克 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查票员调侃道:“我还真没看出您还是个孩子呢!”
马克·吐温回答:“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上车时还是个孩子哩。”
作者逸事欣赏
广告
一位商界阔佬对马克·吐温说:“我想借助您的大名,给敝公司做个广告。”马克·吐温说:“当然可以。”
第二天在马克·吐温主办的报纸上登出了如下文字:
一只母苍蝇有两个儿子。她把这两个儿子视若掌上明珠,爱护备至。一天,母子三个飞到某某商业公司的商店里。一只小苍蝇去品尝包装精美的糖果,忽然双翅颤抖落下来,一命呜呼!另一只小苍蝇去吃香肠,不料也一头栽倒,顷刻毙命。母苍蝇痛不欲生,扑到一张苍蝇纸上意欲自杀,尽管大吃大嚼,结果却安然无恙!
阔佬看完广告,气得直翻白眼。
本文受制于游记写实的性质,作者难以使用他在小说中擅长的虚构荒诞情节、制造巧合或将任务变形等手法,但仍用突出细节、制造反差、适当夸张、反常归因等手法营造了幽默效果。
突出细节
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他朋友也是法国人,说的却是德语——但标点系统毫无两样。
作者注意呈现游览过程中本身就带有幽默色彩的细节。
探究语言,品味幽默
制造反差
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正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用一路的飞车越险与“车王”的和颜悦色制造反差,读来令人不禁发噱。
探究语言,品味幽默
适当夸张
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
描写马车的一路狂奔,显然带有夸张成分,让人想象到一辆飞行的马车,情景如漫画一般。
探究语言,品味幽默
反常归因
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让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经历不测之险到达目的地,一般人感觉应该是“幸运”,作者的表达却是“幸亏”——幸亏车王驾车前“喝得酒气醺醺” ,才能不顾一切地飞驰。
探究语言,品味幽默
反常归因
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子背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
面对酷热,徒步登山的作者不是羡慕有车骡可乘的游客,反倒是对他们“可怜可悯”,对自己的境遇是可喜可乐——还可以在树林里慢慢避暑纳凉。
探究语言,品味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