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15 无言之美(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15 无言之美(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5 15:5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无言之美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子贡(gòng)  违背(wěi)  惟妙惟肖(xiāo)
B.流露(lù) 相称(chèn) 栩栩如生(xǔ)
C.顷刻(qǐng) 缥缈(miǎo) 瞬息万变(shùn)
D.譬如(pì) 涕下(tì) 铢两悉称(chè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意蕴 怆然  谚语  目不忍睹
B.沉默 寂寥 笼统 闲情逸志
C.雕刻 含蓄 筋肉 丝毫不爽
D.境遇 幽美 惩罚 心旷神怡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讲成绩夸大其词,讲问题轻描淡写,这是很不好的作风。
B.他信手拈来的打油诗经常为白宫的节日聚会增添不少欢乐气氛。
C.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惟妙惟肖。
D.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4.[2021·武汉]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
A.人当然要冷静,要温厚。不过,我们的冷静不是对丑恶的视而不见,我们的温厚不是遭遇不公时的胆小如鼠。关键时刻有担当,是一个社会人应有的道德追求。
B.生活中要讲究“留白”。“留白”一说,源于艺术创作。画家叫作“意到笔不到”,诗人称为“言有尽而意无穷”,生活中“留白”的人,会进退有度,潇洒自如。
C.诗人说:“让我放弃梦想,就像让我用一条腿来走路。”梦想是对现实有效的支撑;如果没有雄鹰般的志存高远,我们容易匍匐在地,或者混迹泥潭。
D.艺术一定要讲究形式。有人怕讲形式,以为讲形式就是形式主义,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把为表达意境而讲究形式与根本排斥内容的形式主义区别开来。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担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③⑤④①②⑥    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⑤③④②①    D.⑥⑤③④①②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言之美》中提到的钱起、陈子昂、李白、杜工部、白香山,都是唐代诗人。
B.孔子,春秋时期的教育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C.“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这是一个并列关系复句。
D.“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句中的分号应改为句号。
7.下面句子表达的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的道理无关的一项是 (  )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C.三缄其口。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学完本文后,某校九年级(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综合实践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美”为主题开展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诗词之美]
(1)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词语 为什么
春风知别苦,不遣   青。(A.松枝 B.柳条)(填序号)
(2)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想为宣传大赛写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             
[雕塑之美]
(3)下面是某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众所周知,爱神维纳斯的雕像是断臂的。[甲]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端庄秀丽,体态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乙] 她的嘴角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媚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     ”与“     ”互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     ”后加上“     ”。
[2020·包头改编]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谈美感教育
朱光潜
①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相应。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喜欢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人好比一棵花草,根茎枝叶花实都得到和谐发展,才繁茂有生气。
②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人是书虫,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迂腐的清教徒,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人是颓废的享受主义者。这三种人都非全人而是精神方面的跛子。
③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重诗重礼乐。诗、礼、乐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这就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因为他们误认为美育妨碍德育,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到最高境界其实是一回事。
④我们通常把自己囿在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里,让它把眼界“蔽”着,使我们对它以外的世界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诗人和艺术家所以超过我们一般人者就在情感比较真挚,感觉比较锐敏,观察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我们“见”不着的他们“见”得着,并且他们“见”得到就说得出。像一位英国诗人所说的,他们“借他们的眼睛给我们看”。
⑤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许多人嫌生活烦闷无聊,原因就在缺乏美感修养,见不着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美感教育可以使人吸收生命的活力。朱子有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所写的是一种修养的胜境。美感教育给我们的就是“源头活水”。
⑥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时,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诗经》《礼记》《左传》诸书所记载歌乐舞的盛况,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歌德和贝多芬时代的德国都可为证。现在我们要想复兴民族,必须提倡和普及美感教育。
(有改动)
9.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思路。(4分)
10.阅读第③段,说说“善”与“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2分)
11.第④段引用英国诗人的话有何作用 (3分)
12.请为第⑤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13.请结合生活现象简述本文的现实意义。(3分)
1. A “违”应读“wéi”,“肖”应读“xiào”。
2. B “闲情逸志”应为“闲情逸致”。
3. C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用在此处不恰当。
4. B “源于艺术创作”后用破折号,“言有尽而意无穷”后用句号。
5. D 
6. A B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C项,这是一个递进关系复句;D项,句中的分号使用正确。
7. C “三缄其口”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表现的是一种为人处世方式,与“无言之美”无关。
8.(1)B 原因:这是两句送别诗。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和“留”谐音,常用“柳”来表示“留下来”的意思,以示挽留之意。
(2):展想象感悟意境
(3)①从 雕像 ②智慧 的感觉
9.
本文先论述人只有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接着阐释全面教育对造就全人的功用;进而论述了美育的价值和作用,目的是最终发出民族复兴必须提倡和普及美育的呼吁。
10.
内具和谐、外具秩序的统一。
11.
一方面表明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界更开阔,可以发现更多的美;一方面是说欣赏他们的作品可以解放我们的眼界,从而论证了美育可以给我们生命的力量。
12.
略。
13.
:《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为人们所喜爱,说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诗词等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我们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使心灵和精神得到美好的滋养和熏陶。这就是本文所说的美育的价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