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5 15:5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一、积累·运用(36分)
1.阅读下面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戏剧表演家常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选择并扮演着或壮丽或暗淡,或伟大或平凡,或轰轰烈烈或平静如水,或波lán(  )壮阔或平淡无奇的角(  )色。人生中有许多角色是约定俗成的,充当角色者不能太死板、循规蹈jǔ(  ),也不能太灵活、违背规则,这样才能演得好,使戏剧熠(  )熠生辉。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鬼谲 国殇  伫立  小提大做
B.忌讳  捣蛋  凄惨  雕梁画栋
C.踌躇  蓦然  掸子  囫囵吞枣
D.眼馋  侍候  冤枉  翘首远望
3.下面是张云同学搜集的一则材料,请按要求进行修改。(6分)
  (A)黄梅戏形成于湖北黄梅,广济一带。清道光年间,(B)黄梅采茶戏流入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成为今天黄梅戏的前身。早期黄梅戏以演出小戏为主。由于安庆从清康熙元年到1937年,一直是安徽省省府所在地,(C)黄梅采茶戏在该地区演出并流入安庆,对黄梅戏在安徽的发展直至成为安徽省第一大戏曲剧种起到了重要作用。
(1)A句中的逗号应改为    。(2分)
(2)请适当添改字词,把B句改成一个长句。(2分)
(3)C句语序不当,请进行修改。(2分)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4分)(  )
A.我不知道“想要生活过得去,必须自己加点戏”这句话是谁说的 你知道吗
B.在探险路上,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训练有素,就能够生还。若疏于训练,大自然将把你“收为己有”。
C.每到春节,有副传统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风吹日晒,字迹或许会模糊,但好家风却会如化雨春风,护着家,护着国。
D.“我留任!”三年期满,颜亮亮再次主动申请,“再干三年,继续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村里发展再上新台阶。”
5.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4分)(  )
  晚上,妈妈辅导弟弟做作业,弟弟总是做错,妈妈很生气,弟弟也委屈地哭了。你在一旁劝说:
A.“弟弟本来就笨,您再生气也没用!”
B.“妈妈你别管了,还得让爸爸来教才行!”
C.“妈妈、弟弟,你们都别着急,我们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吧。”
D.“为什么要这样子!大晚上的,会影响邻居休息呀!”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郭沫若的《屈原》、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孙鸿的《枣儿》都是多幕剧,都是话剧。
B.明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
C.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7.名著阅读。(10分)
(1)《简·爱》的作者是    (国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这部小说是以第
   人称叙述的,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带有明显的     色彩。(6分)
(2)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4分)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这段话是简·爱的名言,它体现了简·爱什么样的个性或精神追求
二、阅读·理解(24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4分)
阳光穿过幽深的巷道
周火雄
太阳刚刚出来。巷道里还有些静寂。栀子却耐不住寂寞,闹腾腾吵着,嚷着,争先恐后开起花来,枝叶上,一朵,两朵,呵呵,是一树,好大的一树——栀子——它们全开了!
巷道深处,栀子的香味弥漫开来,空气里到处是栀子甜香的味道。身处其中,愉悦在荡漾,记不起愁苦,卸下了无形的重厄,仿佛生活原本一派芬芳,亘古如此。
穿过巷道归来,最先探出头来的是那片栀子,叶片墨绿,脉络明晰。门开了,母亲照例站在院门前,衣襟上别着盛开的花朵,头发全白了,笑着,俨然一朵硕大的栀子。
年过七十,母亲的身体大不如前,风湿,糖尿病,头发全白,身材也越发瘦削,走起路来,仿佛风中的枯枝,晃悠悠立不住阵脚……
好几次,我担心母亲就此停下踉跄的脚步。
院子不大,母亲却执意将它收拾起来。小白菜收采净尽,母亲拿锹翻起土来。你这样不行的,我几次要夺下她手里的锹,终于没有出手。她脸色有些苍白,但是,她在坚持,一边摆着手,示意我不要干预,一边在锹上用力,手上已然暴起了青灰的脉管。
于是,我不作声,我知道让她放下农活她会更难受。
慢慢地,小菜地平整了,种上了萝卜。
雨慢慢落下来,院子里窸窸窣窣,一片嘈杂。坐在窗前,我放下书本,移动目光,母亲播种的萝卜已然破土,菜地里,两瓣叶顶破地皮,有些新叶还挂着种子的壳,像极了新叶的帽子。它们密密层层,绿茵茵一片。母亲坐在院子里的檐下,兴致很好地绣起鞋垫来,那个花纹我一看就知道是黄梅挑花,一个个普通的十字,密密构筑了吉祥的图案。母亲说,趁着我眼睛还看得见,就给你置办一些吧。我暗暗一惊,我记得祖母去世前曾经给母亲也说过类似的话。
萝卜叶潜滋暗长,不觉间有了四片叶子。只要有阳光,有雨露,它们就会生长。母亲在地里忙碌。常常,我在看书的间隙抬起头,看到她佝偻的腰身。她在专注那片嫩绿的叶子。二十几年前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母亲蹲在红薯地里,阳光烤晒着,大地仿佛蒸锅。为了降温,母亲大口大口地喝水。我躲在树荫下,依然听到母亲的喉咙响。离开那片土地已经多年,母亲本可以不再劳作,可她依然眷恋土地。仿佛一天不接触泥土,不接触庄稼,她的心里就空得慌。我知道,菜地就是她的药,她的精神的根在这里。
巷道已经颇显老了,它日复一日寂寥。夜晚睡在床上,能够听到自行车辚辚走过,那是菜农赶市的声息。能走的都走了,菜农最终也会离开这里。城市在扩张,总有一天这片土地将夷平,新的建筑将卓然而立。但是,有人依然守在这里,他们像守护庄稼一样,巴望着这一切。
种完一茬大蒜,我们就该搬了吧,母亲在嘀咕。不碍事,你种你的大蒜,我说。大蒜收采起来,母亲又种上了丝瓜。盛夏的阳光照着瓜架,丝瓜叶更加墨绿,金黄的花朵一簇簇绽放在天光下,鲜艳极了。蜂儿蝶儿在花朵中舞蹈。嗡嗡嗡,它们畅快地窃议只有它们听得懂的事情。母亲站在瓜架下,脸上挂了笑。
巷道深深。有阳光的日子,这里尚且有几分寂寥。落雨的日子,巷道尤其阴郁。雨水落在石板上,水淋淋发出幽响。巷道两侧的墙壁布满青苔,隐现嫩绿的色彩。有些院墙有爬墙虎或者忍冬藤探出头来,吐出生命的触须……
巷道寂然。
我依然喜欢每天穿过这里。只要母亲在,这条路就不寂寞。我知道,这是母亲的巷道。
(选自“中国作家网”)
8.简要分析文章第1段的作用。(答出三点即可)(6分)
9.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1)穿过巷道归来,最先探出头来的是那片栀子,叶片墨绿,脉络明晰。
(2)她脸色有些苍白,但是,她在坚持,一边摆着手,示意我不要干预,一边在锹上用力,手上已然暴起了青灰的脉管。
10.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1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分)
1.澜 jué 矩 yì
2. A “鬼谲”应为“诡谲”,“小提大做”应为“小题大做”。
3.(1) “黄梅”“广济”两个地名并列,中间应当用顿号。
[答案] 顿号
(2) 本题考查长短句的变换。把短句变成长句的一般方法是把几个短句都变成修饰成分,后面加上中心语。
[答案] 黄梅采茶戏是一种流入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的戏曲。
(3) 本题考查语序的调整。根据逻辑顺序,“流入安庆”与“在该地区演出”应该互换位置。
[答案] 把“在该地区演出”与“流入安庆”互换位置。
4. D A项,第一个问号应改为句号;B项,将“就要战斗到底”后的分号改为句号,将“就能够生还”和“若疏于训练”之间的句号改为分号;C项,“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完全引用,引号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并且放在后引号内。
5. C 弟弟做作业遇到困难,妈妈生气,弟弟委屈,这时不能让负面情绪蔓延,故C项最合适。
6. D A项,《枣儿》是独幕话剧小品;B项,吴敬梓是清代小说家;C项,戏曲中的动作是抽象的。
7.(1)英国 一 自传体
(2)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敢爱敢恨、坦率真诚、勇于追求幸福等。
8. 本题考查文章开头段的作用。如果是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预示人物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若不是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是:开门见山,揭示主题;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等等。
[答案] 开篇点题;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栀子花开之际,地点——巷道里;通过对栀子花的描绘,渲染一种唯美的氛围,奠定了文章温情的感情基调;描写栀子花,引出下文母亲的出场。(答出三点即可)
9.(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栀子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栀子的美,表达了“我”愉悦的心情。
(2)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母亲年老体衰却不辍劳作的形象,字里行间渗透着“我”对母亲的担忧之情,又饱含“我”对母亲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10.纯朴善良、勤劳节俭、心灵手巧、热爱生活。
11.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本文中蕴含的情感是多元的,既有对母亲的赞美,也有对巷道的喜爱,更有对城市化进程的担忧。
[答案] 对母亲的品质的赞美;对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古老的建筑成为过去,林立的高楼将取代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的淡淡忧伤;对陪伴母亲一生的巷道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