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一、积累·运用(38分)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括号内的字音和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 )
命运真正的舵( )手,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人、事、物,而是潜藏( )在你内心根深dì( )固的信念。它们虽看不见, mō( )不着,却时时刻刻指导着我们看问题和做事情,进而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A.duò zàng 底 摸
B.duò cáng 蒂 摸
C.tuò zàng 蒂 抹
D.tuò cáng 底 抹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树木失去了根就会 ,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 ,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 。世界无限广阔,我们渴望到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但请记住,一定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A.枯萎 干涸 堕落 B.枯黄 干涸 堕落
C.枯萎 干旱 陨落 D.枯黄 干旱 陨落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B.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C.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D.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一句中的宾语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B.“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簇新的理想”“绯红的黎明”都是补充短语。
C.“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许多观众看完《战狼Ⅱ》激情满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使观众不约而同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这句话是病句,应该删去“使观众”。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舒婷,原名龚佩瑜,主要著作有诗歌《双桅船》《心烟》,散文集《致橡树》等。
B.陈毅,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C.戴望舒,原名戴梦欧,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D.高尔基,苏联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6.仿照下面诗中画线的语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符合诗意,语意连贯。(6分)
从我生出第一颗稚牙,
到我揪下第一根白发,
这中间度过了、经历了
多少纷乱而艰辛的年华……
回忆像秋天的潇潇雨丝,
①
回忆像春天解冻的冰河,
②
7.名著阅读。(4分)
《儒林外史》中, 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他的这些形象特点,作者记叙了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
事件。
8.综合性学习。(8分)
(1)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口罩”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请阅读下面有关“口罩”的内容,回答问题。(4分)
前两天,小白、小文发现小区门口新挂了一幅标语:“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小文说:“这幅标语看着真让人不舒服。”
小白说:“我看挺好的。”
关于这幅标语,请说说你的看法。
(2)小文看到一则新闻:2020年2月,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实施委员会捐赠给湖北高校一批物资,在物资的纸箱上,有一行字引人注目:“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小文不明白这行字是什么意思。请你给她解说一下。(4分)
二、阅读·理解(2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2分)
天蒙山飞歌
马 力
①天蒙山有许多很大的石头,攒聚积叠,各择其势。石质苍硬峭厉,石身横斜偃仰。有它们在,山势便极奇峻。
②林麓之间,有个小村子。村前一道沟,流着浅浅的水。逢着小雪节气,出涧的水半枯。若在夏秋时令,它定该欢快地奔淌,一条银白带子拖在沟谷里。
③临水卧一块平大的白石,白石长年受水冲荡,棱角早给磨去。初冬时节,水势小了,弱了,只有石根浸水。光影不定,凹凸明暗的变化在石面上透映出来。
④石上留着三个字,算是村子的名字——白石屋。这是一个“石头村”。院墙都用石块围成。这些石块,大的大,小的小,方圆薄厚也不一样,到了山里人手中,却能垒出结实的短墙,盖起周正的房子。房子的外墙没有抹灰勾缝,任那堆叠的石块显出天然的纹缕,宛如布满不规则的网格和几何图形。
⑤白石屋的庄户人家,疏落的村屋,门庭高低相依,中间皆由石板铺成的阶径连着。过去的日子里,你若有刚出锅的饭菜,掂着送给邻人尝尝,“吱”的一响推开半掩的栅门,就可从自家灶间跨入街坊的当院,再扯开嗓子亮亮地喊一声“来喽”,这时候碗里的热气还在升腾。
⑥时下,村子里不住人,腾出老房子迎来络绎不绝的山外客。当然要有一番营构,留住原味的风俗。进了几间屋,不改旧摆设,尽是沂蒙山乡的家什……
⑦“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⑧一阵歌声,冷不防冲出来。歌声很亮,尤其头一句。这《沂蒙山小调》恰是这样。音色那么亮,调门那么高,衬字衬腔那么悠长,一下子打到耳朵里,直到打到心里,很暖,襟怀也顿觉高旷。
⑨这一刻,我的脑子空了,只剩下歌声。在别的地方,也能听见这首歌,可是只有在这儿听它,才够味儿!
⑩歌儿好听极了!一支短小的地方性山歌,能让很多人爱听,很多人为它动情,大江南北来传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件平常的事。简单的歌词依着反复的曲调重叠下去,让那蕴含在其中的情感,自然得好似完全从心灵深处流淌出的。
这首调子拉得很长的歌,先前的咏唱对象很单纯,是沂蒙风物。清亮的音调映出明秀的景色,听着听着,好像有一朵美丽的云从心底悠悠地浮升。后来又添了新的唱词,有了新的含义。
这首歌虽然是小调,呈现的气象却是大的。这是表现沂蒙山人民心声的歌曲。从这歌声里,我真切地听出了鲁南地区的历史与现实。
如今,白石屋村口立有一块黑色石碑,碑上刻着《沂蒙山小调》。词作者阮若珊、曲作者李林的名字也已标出。他们二人都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就是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的这个寻常农家院。
几间屋子的布置,全照着当年的光景。战士们睡的是大通铺,灰色的被枕、衣帽放得齐整。被子是叠出棱线的,方正得像一块砖。内务打理得这般好,足见部队的纪律严明。木桌上摆着书箧、妆镜、煤油灯和针线笸箩。屋子里,空气安静,我却仿佛听见活泼的笑声,笑声中,满是战斗岁月里青春昂扬的意气。
一个院子里,有位穿花衣衫的女子在唱歌,又是《沂蒙山小调》!她嗓子放得开,声音响到云里去,直唱得我们屏住呼吸,满脑的想象在歌声中飞。
出了天蒙山,“小调”的声音一点点远去。歌声从耳边断了,却在心头连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9.选文第①~⑥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作用 (5分)
10.赏析文章第⑧段的语言特色。(4分)
11.文章第⑨段写道:“在别的地方,也能听见这首歌,可是只有在这儿听它,才够味儿!”这是为什么 (3分)
12.文末说:“歌声从耳边断了,却在心头连着。”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4分)
13.文章以《天蒙山飞歌》为题,有什么作用 (6分)
1.B
2. A “枯萎”用于表现植物干枯萎谢的状态,“枯黄”则偏重于形容枝叶干枯后颜色变黄。第一空,根据句子的主语“树木”可确定应填“枯萎”。“干涸”形容河道、池塘等没有水,而“干旱”则是指因缺水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第二空,根据主语“江河”可确定应填“干涸”。“堕落”形容思想和行为往坏里变,而“陨落”一般用来形容物体从高空掉下。第三空,根据主语“灵魂”,可确定应填偏重于形容精神状态的“堕落”。
3. B 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4. B 这几个短语都是偏正短语。
5. A 《心烟》是散文集,《致橡树》是诗歌。
6.示例:①回忆像冬天的片片雪花 ②回忆像夏天舒展的枝丫
7.严贡生 云片糕
8.(1)示例一:我觉得好。标语接地气,简单明了,话糙理不糙。“呼吸机”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病危的人躺在病床上输氧的画面,突出了不戴口罩的严重后果,能起到警醒的作用,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
示例二:我觉得不好。标语虽然提示了不戴口罩的后果,达到了防疫宣传的目的,但是内容粗俗,而且带有恐吓意味,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
(2)示例: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
9. 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先概括内容,然后再分析作用。从内容上看,选文第①~⑥段主要写了天蒙山的石头、河沟、白石以及白石屋村的房子等。联系全文看,描写这些,主要是为了突出白石屋村环境的古朴典雅,为下文写《沂蒙山小调》歌声的优美动听及这首歌的由来做铺垫。
[答案] 第①~⑥段主要写了《沂蒙山小调》发源地白石屋村的自然环境。突出了白石屋村环境的古朴典雅,为下文描写《沂蒙山小调》歌声的优美动听及这首歌的由来做铺垫。
10.①多用口语,如“冷不防”“很亮”“很暖”;②善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如排比,“音色那么亮,调门那么高,衬字衬腔那么悠长”。
11. 解答本题,需要通读第~段的内容,从中找寻答案。第⑩段突出歌声“好似完全从心灵深处流淌出的”;第段写“清亮的音调映出明秀的景色”;第~段写“我”如何从这歌声里“真切地听出了鲁南地区的历史与现实”。
[答案] ①在这儿听,才能听出歌声中的真情实感;②这首歌唱出了沂蒙山明秀的景色;③从歌声中,“我”真切地听出了鲁南地区的历史与现实。
12. 解答本题时,应联系文中对“飞歌”内容的描述以及文章主旨进行概括。从文中对“飞歌”内容的描述来看,作者满怀对《沂蒙山小调》的喜爱之情;从文末“出了天蒙山,‘小调’的声音一点点远去”可见作者对《沂蒙山小调》的眷恋;从文章的主旨来看,表达了作者对沂蒙山战斗岁月里青春昂扬的意气的赞美之情。
[答案] 对《沂蒙山小调》的喜爱;对沂蒙山革命老区的眷恋;对沂蒙山战斗岁月里青春昂扬的意气的赞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3.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点明文章的主题;概括文章的内容;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等。具体的作用要结合文章内容来确定。就本文来看,文题优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同时点明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答案] 文题优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点明了文章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沂蒙山小调》由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