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2张PPT)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会写“危、敢、惊”三个生字。
借助拼音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感受到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体会诗的意境。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谜语】
房子没墙,地毯一张。
颜色多变,白绿花黄。
要问什么,羊的食堂。
谜底( )
草原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诗词的意思。
核心问题:
串珠问题:
《夜宿山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景色的赞美之情?
1.《夜宿山寺》的前两句写了哪些事物?
2.诗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危楼:高楼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高声语:大声说话。
惊:惊动。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课文整体感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天空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出来。用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的高耸云霄。
“摘星辰”通过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课文整体感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恐惊”从诗人深“怕”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极近,这样,山寺的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核心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景色的赞美之情?
《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串珠问题:
1.《夜宿山寺》的前两句写了哪些事物?
危楼 星辰
2.《夜宿山寺》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夸张 想象
课文结构
夜宿山寺
景物
感受
楼高 高 百尺
星辰 手 可摘
不敢大声说话
害怕惊动天上人
心情愉悦
豪爽率直
课文主旨
《夜宿山寺》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诗词的意思。
核心问题:
串珠问题:
《敕勒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景色的赞美之情
2. 《敕勒歌》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1.《敕勒歌》描写了哪些景物?给我们呈现的是什么画面?
敕勒川,阴山下。
敕勒: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川:平地;平野。这里指草原。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半球形帐幕。
笼:笼罩。
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
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苍:青色。
茫:辽阔,深远,看不到边际。
见:出现。
敕勒川,阴山下。
这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这两句使用衬托的手法,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美广阔的画面。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这句话使用比喻的手法,把天空比作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描绘了草原空旷而高远的天空,与田野相接,无比壮阔。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句话在全诗中的作用?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突出了敕勒族人民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生活,表达了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景色的赞美之情?
《敕勒歌》表达的是作者对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赞美之情。
串珠问题:
1.《敕勒歌》描写了哪些景物?给我们呈现的是什么画面?
写了大草原、阴山、天空、草、牛羊等景物。给我们呈现了广阔壮美、空旷高远、草木茂盛、牛羊肥壮的美丽图画。
2.《敕勒歌》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是按照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顺序写的。山川是低处景物,天空是高处景物,草木牛羊是低处景物。
课文结构
敕勒歌
位置
阴山下
天:
苍茫似穹庐
辽阔壮美
课文主旨
《敕勒歌》描绘了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殷实富足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夜宿山寺
sù
sì
夜晚。
住宿。
(在)山上的寺庙。
夜宿山寺
[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高楼,这里指建筑在山顶的寺庙。
“百尺”形容楼很_____。
高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
山上的寺院多么的高耸,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人在楼上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想象
说话。
唯恐、害怕。
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高大宏伟
主旨概括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山寺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敕 勒 歌
chì
lè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阴山下,
美丽的敕勒川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地理位置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蒙古包的圆顶。
天空 穹庐
比喻
天空就像游牧民族居住的圆形帐篷,笼罩着四周的原野。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地见牛羊。
山上深蓝的天空广阔无边,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一阵风吹过,野草低伏,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同“现”,出现。
思考:诗中描写了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天空——像个巨大的( )
草原——( )( )结合,美与广阔
牛羊——有风才能出现
蒙古包
动
静
主旨概括
这首诗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族人民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的豪情。
宿 寺 危 辰 恐
惊 似 庐 笼 苍 茫
sù
sì
wēi
chén
kǒng
jīng
shì
lú
lǒng
cāng
máng
住宿 寺庙 危险 星辰
恐怕 吃惊 似的 草庐
笼罩 苍 茫
sù
sì
wēi
chén
kǒng
jīng
shì
lú
lǒng
cāng
máng
危楼:高楼,指山顶的寺庙。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星星的统称。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苍苍:青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写字教学
笔顺:
造句:
wēi
wēi xiǎn
危 险
wēi jī
危 机
危楼
高危
危言耸听
到不熟悉情况的江河里去游泳是很危险的。
写字教学
笔顺:
造句:
yónɡ ɡǎn
勇 敢
ɡǎn yú
敢 于
果敢
不敢
愧不敢当
小明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
ɡǎn
写字教学
笔顺:
造句:
jīnɡ
jīnɡ yà
惊 讶
jīnɡ qí
惊 奇
小亮这次考了100分,让妈妈很是惊喜。
震惊
惊喜
受惊
一鸣惊人
写字教学
笔顺:
造句:
yīn
yīn tiān
阴 天
yīn yánɡ
阴 阳
阴暗
阴凉
光阴
阴差阳错
天气预报说明天阴天。
写字教学
笔顺:
造句:
sì hū
似 乎
xiānɡ sì
相 似
貌似
近似
繁花似锦
如饥似渴
这落叶似乎是报信员,告诉大家“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sì
写字教学
笔顺:
造句:
yě
这朵小野花真好看。
yě wài
野 外
yě huā
野 花
田野
野草
漫山遍野
野外工作
写字教学
笔顺:
造句:
cānɡ
我家旁边住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cānɡ bái
苍 白
cānɡ qiónɡ
苍 穹
苍翠
上苍
苍生
白发苍苍
写字教学
笔顺:
造句:
mánɡ
mí mánɡ
迷 茫
mánɡ rán
茫 然
苍茫
茫茫
茫茫人海
课堂上,我正在和同桌说话,老师突然点名让我回答问题,我站在那里,一脸的茫然。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点拨:朗读古诗时要注意古诗的节奏与停顿,读诗时将诗句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幅图画,这样就能进入诗的境界里。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2.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示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仿佛看到山上寺院的高楼,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诗人站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仿佛看到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夜宿(sù shù) 山寺(sì shì)
星辰(cén chén) 穹庐(nú lú)
二、看拼音写字词,我最棒。
危 楼
不 敢
惊
似
田 野
苍 茫
三、照样子,写词语。
父亲
危楼
田野
吃惊
亲人
人生
生活
楼上
上学
学校
野外
外面
面包
惊奇
奇怪
怪事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小草被风吹得左右摇摆。(改为“把”字句)
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姐姐把房间收拾好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___。
风
小草吹得左右摇摆
房间
姐姐收拾好了
1.多音字组词。
似
sì ( )
shì( )
宿
sù ( )
xiù( )
似乎
似的
住宿
星宿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敕勒歌》是南朝民歌。 ( )
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寺庙的高。 ( )
③“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是一个比喻句。 ( )
画一画
根据了解到的诗意,拿起你的小彩笔画一画这两首诗的情景。
国学诵读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国学诵读
草色青青柳色浓,
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
知尽关山第几重。(唐·高骈)
国学诵读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唐·白居易)
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姓名由来: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欣赏北朝民歌《木兰辞》